我時常聽到在製衣廠工作的治理人員說他們的工廠是以流水形式生產成衣, 但當我到廠房探訪他們時, 十居其九都會令我有點失望, 因為许多治理人員吳誤以為分科生產便流水作業的模式, 亦有许多治理人員認為成衣製造是特不困難以流水形式生產, 因此他們的生產線仍保留著六十年代的傳統模式。
不錯, 他們的理論都有正確的一面, 分科作業(即分部門)專門化生產單一工序是流水作業的開始或必須的步驟, 雖然成衣製造的工序繁複, 如能強化治理, 加上工業工程的應用技術, 相信仍能成功地把傳統的生產模式改良為流水式生產線。
治理流水式生產線的技巧, 在企業內的企業文化與傳統式的生產線截然不同, 最前線的治理人員(即組長或車間指導員)需有差不多的生產治理及工業工程的知識, 但一般書本及訓練課程太艱深難明, 令一般治理人難以學習到所需的知識, 但一些能完全掌握所需理論的員工, 一般又缺乏成衣生產的經驗, 形成這方面的改進特不緩慢。
為方便成衣業的治理人員提昇其治理能
力, 筆者特別搜集了有關的差不多理論, 以簡單化的形式介紹給大伙儿。
目錄
第一章 (6)
1.香港製衣工業- (7)
1.1香港製衣業的發展過程 (7)
1.2香港製衣廠的規模和結構 (8)
1.3香港製衣業的出口業績 (8)
1.4香港製衣業有利因素 (9)
1.5香港製衣業限制因素 (9)
1.6香港製衣業的前景 (10)
1.7世界性製衣業的趨勢 (11)
2.成衣生產過程 (15)
2.1服裝製造的方法 (15)
2.2製衣(成衣)廠的工作 (18)
第二章 (25)
3.差不多生產管概念 (26)
3.2生產治理的目的 (27)
3.3生產操纵(P R O D U C T I O N C O N T R O L) (27)
3.4組織與工作分配 (28)
3.5組織結構圖 (30)
3.6組織架構欠佳的表徵 (30)
4.生產前策劃-工序分析 (32)
4.1工序分析的目的及用途 (33)
4.2工序工程 (33)
4.3工序圖 (34)
4.6處理標準工序資料法:- (35)
5.生產期間治理-生產線負荷與平衡 (36)
5.1生產線平衡的問題 (36)
5.2平衡生產線問題的特性 (36)
5.3平衡生產線的條件 (36)
5.4平衡生產線的方法 (36)
5.5生產線負荷 (37)
5.6人力分配 (38)
5.7生產線平衡 (38)
5.8進度操纵 (39)
5.9生產數據 (41)
6.廠房佈置 (43)
6.1佈置定義 (43)
6.2廠房佈置的目的 (43)
6.3廠房佈置之適當時間 (44)
6.4設計準則 (44)
7.生產系統 (46)
7.1設計車縫生產線的要求如下:- (47)
7.2對設計車縫生產系統的要紧影響要素 (47)
7.4生產系統比較 (55)
8.操纵表格 (56)
8.1生產計劃表格 (56)
8.2生產管制表格 (57)
8.4效率分析表格 (58)
8.5其他表格 (59)
第三章 (60)
1.10品管圈 (61)
3.品管七工具 (62)
3.1思維衡擊法B R A I N S T O R M I N G (63)
3.2魚骨圖(因果分析圖)C A U S E A N D E F F E C T
D I A G R A M (63)
3.3.... 柏氏圖分析(巴箂多分析圖)P A R E T O C H A R T S64 3.
4........................ 分佈圖S C A T T E R D I A G R A M S65
3.6................................. 直方圖H I S T O G R A M66 3.7............. 覆查表C H E C K S H E E T O R C H E C K L I S T67第四章 .. (68)
1.治理者的任務 (69)
1.1何謂治理者﹖ (69)
1.2治理者在公司架構的位置 (69)
2.治理者之職責範圍 (70)
2.1計劃及編排工作 (70)
2.2工作及權力分配 (70)
2.3監督組內工作 (70)
2.4採取跟催行動 (71)
2.5管制品質 (71)
2.6解決問題 (71)
2.7聯絡上司與下屬 (71)
2.8協助減低成本 (71)
2.9處理工作上人事方面的問題 (72)
2.10訓練屬下人員 (72)
3.治理者應具備的條件 (72)
3.1要決定需要做甚麼 (72)
3.2組織人手執行工作 (73)
3.3組長(指導員)每日例行工作清單 (74)
4.操纵生產 (75)
4.1生產效率 (75)
4.3轉款 (78)
4.4技能分析及開發 (78)
5.員工培訓 (80)
5.1有效率培訓的差不多步驟 (80)
5.2車縫員培訓的差不多原則 (81)
5.3車縫員的訓練方法 (82)
5.4培訓車縫員所需的時間 (82)
5.5治理者在培訓所擔當的角色 (83)
6.維持紀律 (83)
6.1如何維持紀律﹖ (83)
6.2採取紀律行動 (83)
6.3常見的紀律問題 (84)
7.溝通技巧 (84)
7.1何為溝通﹖ (84)
7.2機構內的溝通 (85)
7.3溝通對治理者的重要性 (85)
7.4怎樣成為一個有效的溝通者﹖ (86)
8.人際關係 (87)
8.1馬思勞(A.M A S L O W)的理論 (87)
8.2治理者如何把需求等級理論套用在鼓勵
下屬﹖ (88)
8.3如何能與下屬維持良好關係﹖ (91)
9.鼓勵及誘導員工 (91)
9.1引發動機的理論 (92)
9.2鼓勵員工去工作的方法 (92)
9.3如何改善員工的態度及提高工作情緒﹖ .94
第一章導論
1 .香港製衣工業
2 .成衣生產過程
1.香港製衣工業-
1.1香港製衣業的發展過程
一九五零年,香港只有41間製衣廠,僱用1,944名工人,約佔本港工廠總數
2.8%及佔本港製造業僱員總數 2.4%。
在
五十年代,大量資金、創業人才和廉價勞工從中國湧入,本港製衣業藉此迅速發展。
製衣業在六、七十年代繼續蓬勃發展。
六十年代初期,製衣業超越紡織業成為出口收益最大的工業,也是製造業中僱員最多的工業。
由於製衣業涉及較為勞工密集的工序,該工業蓬勃發展的要紧因素是那幾年間本港有大量廉價勞工供應。
然而,香港的工資現己提高,而工資低廉的亞洲競爭對手也發展了製衣業,廉價勞工這個優點便隨著時間的過去而
逐漸消逝。
出口數量受到限制,加上生產成本相當高昂,促使製衣業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出口項目的價值及發展新產品,其中包括用各種混合纖維製造的高檔時裝。
八十年代製衣業因應市場對高質素及時髦服裝的需求,繼續發展。
現在生產的服裝,由高級時裝至簡單的衣服配件,應有盡有。
在出口市場上,製衣業面對激烈的競爭,因此越來越明白到自動化生產的重要性。
专门多製造針織衣物的廠商裝置了電腦輔助設計儀器,以及自動化電腦輔助針織機器。
在其他成衣製造方面,較大的工廠也通常設有電腦輔助紙樣放碼及排嘜機器、繪圖機以及自動裁剪機。
近年本地製衣業己逐漸向高檔市場發展,並建立起高質時裝的形象。
香港亦成為
3 / 3
亞太區內闻名的成衣採購中心,既吸引到大批生產簡單貨式的定單,亦吸引到小量高價成衣的定單。
前一類定單(受配額限製的除外)通常交予該行業設於華南地區的生產基地製造,而後一類小量高價成衣則由本地工廠生產。
除了有限的外地加工,受香港的出口配額限制的產品,必須在本港製造,以符合香港產地來源規定。
1.2香港製衣廠的規模和結構
在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七零年間,工廠數目以平均年增率24.9%增至3,491間,僱用人數以平均年增率24.6%增至148,025名。
一九七五年,香港有8,047間製衣廠(佔製造業工廠總數25.9%),聘用257,595名工人(佔製造業工廠總數37.9%),成為製造業中最大和最重要的工業。
由一九七五年至八十年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