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讲义-研究生
第二章 红外光谱
一、概述 Introduction
第一节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 动形式 principle of IR basic vibration of the group
in molecular
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 条件 troscopy,IR condition of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2019/2/6
不对称 υ as(CH3) 2960㎝-1
不对称δ
as(CH3)1460㎝
-1
2.峰位、峰数与峰强
(1)峰位 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 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 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例1 水分子 (非对称分子)
E h h 2 k k
2019/2/6
1715 cm-1
1735 cm-1 1680 cm-1
酮
酯 酰胺
红外光谱信息区
常见化合物(高分子材料)基团频率出现的范围:4000 400 cm1
依据不同基团(化学键类型)的振动形式,分为四个区: 1. 4000 2500 cm-1 X—H 伸缩振动区(X=O, N, C, S, P) 2. 2500 1900 cm-1 三键,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 3. 1900 1200 cm-1 双键伸缩振动区 (基团特征频率区 ) 4. 1200 400 cm-1 X—Y伸缩, X—H变形振动区 (指纹区)
注意区分:
- N-H伸缩振动: 3500 3100 cm-1 伯胺-双峰 , 仲胺单峰, 叔胺-无峰 酰胺-峰形尖且强 度大。
2019/2/6
O
O E t O E t
O
S iO S iC H C H C H N H C O C H H N C H C H C H C H O C 2 2 2 8 1 7 2 2 2 8 1 7 E t O E t O
1307 k
1
1 2c
(2)峰数
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无瞬间偶基距变
化时,无红外吸收。
2019/2/6
(3)峰强
红外光谱的强度取决于偶机矩变化的大小,振动时偶机矩 变化越大(吸收峰强度 偶极矩的平方) ,对应的吸收强 度就越大;一般极性较强的分子或基团吸收强度都比较大。 对于特定的化学键两端原子电负性相差越大(极性越大), 吸收峰越强; C=C, C=N, C-C, C-H吸收强度较弱,而C=O, Si-O, C-Cl, C-F吸收强度较大 符号:vs(非常强): >100 s(强) 20<<100 m(中) 10<<20 w(弱) <10
2019/2/6
分子振动频率方程式
双原子分子的简谐振动可看作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
h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E h 2
k
k
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1
1 2c
1307
k
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m1m2/(m1+m2)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 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O O E t O E t O i O S i C H C H C H N H C C H N C H C H C H 2 2 2 2 2 2S E t O E t O
2019/2/6
红外光谱图与应用
红外光谱图: 纵坐标为吸收强度, 横坐标为波长λ ( m ) 和波数1/λ 单位:cm-1 可以用峰数,峰位, 峰形,峰强来描述。 应用:有机化合物以及材料的结构解析以及跟踪引起红 外发生变化的物理或化学过程。 定性: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定量:特征峰的强度;
2019/2/6
• 基团特征频率区的特点和用途
– 吸收峰数目较少,但特征性强。不同化合 物中的同种基团振动吸收总是出现在一个比 较窄的波数范围内。 – 主要用于确定官能团。
• 指纹区的特点和用途
– 吸收峰多而复杂,很难对每一个峰进行归 属。 – 单个吸收峰的特征性差,而对整个分子结 构环境十分敏感。 – 主要用于与标准谱图对照。
—C—H
3000 cm-1 以下
(3)不饱和碳原子上的=C—H(三C—H )
苯环上的C—H 3030 cm-1峰小较尖 C=C—H 3010 3260 cm-1 C C—H 3300 cm-1 稍大 峰强 O=C—H 2700 2760 cm-1峰小较尖
3000 cm-1 以上
(4)硫原子上的氢:—S—H (5)硅原子上的氢:—Si—H
2019/2/6
2500-2580 cm-1 2250-2380 cm-1 峰较小尖
2.叁键(C C)伸缩振动区(2500 1900 cm-1 )
在该区域出现的峰较少; (1)RC CH (2100 2140 cm-1 )峰形尖 RC CR’ (2190 2260 cm-1 ) R=R’ 时, 对称振动无红外活性
2019/2/6
C2H4O
O
1730cm-1
1165cm-1
H H H
C
2720cm-1
C
H (CH3)1460 cm-1,1375 cm-1。
(CH3)2930 cm-1,2850cm-1。
2019/2/6
例2 CO2分子 (有一种振动无 红外活性)
(4)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基 频峰;
(2)RC N (2100 2240 cm-1 )
非共轭 2240 2260 cm-1 共轭 2220 2230 cm-1 仅含C、H、N时:峰较强、峰形尖锐; 有O原子存在时;O越靠近C N,峰越弱;
2019/2/6
3. 双键伸缩振动区( 1900 1200 cm-1 )
(1) RC=CR’ 1620 1680 cm-1 强度弱, R=R’(对称)时,无红外活性。 (2)单核芳烃 的C=C键伸缩振动(1626 1650 cm-1 )
2019/2/6
例
乙基异丙基酮和甲基丁基酮的IR(指纹区差异)
2019/2/6
1. X—H伸缩振动区(4000 2500 cm-1 )
(1)-O-H 3650 3200 cm-1 确定 醇、酚、酸
在非极性溶剂中,浓度较小(稀溶液)时,峰形尖锐,波数高, 强吸收;当浓度较大时,发生缔合作用,波数降低,峰形较宽。
顺、反结构区分;
2019/2/6
基 团 吸 收 带 数 据
含 氢 化 学 键 收 2019/2/6 带 活 泼 氢 不 饱 和 氢 饱 和 氢 三 键 O N P S - - R R C C C C C C H R H - - - - C C C H H H H C - H A r- H = C - H H 3 H 2 H C C C N 2 C = O H C = O = C - O - N - C - C - C - N - O - C = C - H - A r- H - C - H 3 3 2 2 3 3 3 6 3 4 5 3 0 0 3 5 0 7 3 6 2 0 0 0 0 0 0 0
(5)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产生一个弱的吸收峰, 倍频峰; (6)通常把代表基团的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 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如 C=O(1730) C-O(1100) -CN(2150) -OH(3500)。
2019/2/6
2019/2/6
2019/2/6
第二节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一. 基团振动与红外光 谱区域关系 Group frequency in IR
二. 影响峰位移的因素 Factors influenced peak
2019/2/6
一、基团振动与红外光谱区域关系
2019/2/6
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即其振动必须引起偶机
矩变化。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 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 如:N2、O2、Cl2 等双原子分子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 外活性, 如:HCl H2O。 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作用示 意图
2019/2/6
苯衍生物的C=C
苯衍生物在 1650 2000 cm-1 出现 C-H和C=C键的面内 变形振动的泛频吸收(强度弱),可用来判断取代基位置。
2000 1600
2019/2/6
(3)C=O (1850 1600 cm-1 )
碳氧双键的特征峰,强度大,峰尖锐。红外光谱中最典型的吸收峰
Basic vibration of the group in molecular
1.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原子或原子团在平衡 位置附近延键长的运动变化。 亚甲基: 变形振动:原 子或原子团在 平衡位置附近 延键角的运动 变化。 亚甲基
2019/2/6
甲基的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 甲基: 对称 υ s(CH3) 2870 ㎝-1 变形振动 甲基 对称δ s(CH3)1380㎝-1
2019/2/6
一、概述
introduction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 辐射→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红外光谱→官能团→分子结构 近红外区(10000- 4000cm-1) 中红外区(4000-
400cm-1)
远红外区(40010cm-1)
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