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与必看重磅】科技与生活ppt课件

最新【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与必看重磅】科技与生活ppt课件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与必 看重磅】科技与生活
• 选题理由 • 科学技术改变一切,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
智能手机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移动支付改变了人 类的消费方式,高铁和共享单车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 式和习惯……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当科技创 新撞上“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物 联网、大数据等相继诞生,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 入融合,也迫使各行各业集体向科技转型,很多传统 行业乘着科技进步的东风,焕发出新的活力。科技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 不少困扰。如何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依旧是值得我们 探讨的时代话题。 • “科技与生活”在以往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均有所体现: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黑白胶片与数码照片”、 辽宁卷作文题“科技改变生活”,2016年高考浙江卷 作文题“虚拟与现实”,2017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 材料中的关键词“高铁”“移动支付”等,都在引导 考生思考“科技与生活”的问题。
• 命题方向
• (一)在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谨守法律道德。
•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承载着社会和谐发 展的价值,是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核心动力。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技 术,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让生活更便捷。但 科学技术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 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困扰。如大数 据的应用,使得营销更为精准,可一旦信息泄 露,电信诈骗便会趁火打劫;网络直播超越空 间限制,展示多样人生,若超越边界,便可能 侵犯他人隐私、传播不良信息,等等。我们在 利用好科技的同时,要谨守法律与道德,保护 好个人权益。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救治瘫痪者、延续生命, 并非如部分人所想象的那般无稽、荒诞,不宜用 怪异的眼光去看待,更不必将“换头术”视为制 造“科学怪人”的妖法。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发 展就是如此,很多重大技术就是在突破现实社会 禁区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并最终造福人类的。
• 一得
• 在高科技时代,科技每走一步都将改变生活许多, 而这样的改变很多时候是无法再次扭转的,所以 科技发展不仅要谨慎地摸索与探究,更要尊重法 律和伦理。
• “换头术”听起来吓人,其实并不陌生,我国古 典文学和近代科幻小说、科幻电影里,关于“换 头术”的情节不胜枚举。当然,从文学故事、影 视剧情到现实手术,“换头术”的发展历程可谓 万分艰辛,所受到的争议亦非常大。

• 事实上,实施“换头术”的真正难点不仅在技术 上,还要迈过法律关和伦理关。科学家在研究 “换头术”时,应主动面对公众的质疑,向公众 解释清楚 “换头术”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
• 科学发现需要勤奋与创新
• 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 精神。——钱三强
• 科技发展既要尊重隐私权,也不能因噎废食
• 技术更新迭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们不能因 隐私问题而因噎废食,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能以牺牲 隐私权为代价。——喻思南
• 机器无法代替人类
• 一台机器能完成五十名普通人的活儿,但其无法胜任一 个伟人的工作。——埃尔伯特·哈伯德
• 在这个互联网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是“透明人”, 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的保护陷入了一种困境,除 非完全不上网。造成这种困境的深层原因,则是 当前法律发展滞后于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发展, 信息安全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
• 一得 • 大数据时代不能变成一个没有隐私、没有禁忌的
时代,相反,应该更加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尊重 并严格保护个人信息不被非法收集和侵犯,应是 互联网社会的标配。
• “换头术”更需要解决伦理难题
• 2015年,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塞尔吉·卡纳瓦罗 宣布:两年内将完成首例人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颅移植手术。 2017年11月,塞尔吉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任晓 平教授完成了世界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手术 是在两具人类遗体上进行的——将一具遗体的头 与另一具遗体的脊椎、血管及神经接驳。
• 对此,支付宝官方发表声明并道歉,及时调整了页面, 取消了默认勾选;如果用户希望在自己的年度账单中看 到信用免押的内容,可以手动勾选该选项;这次不管是 被默认勾选还是主动同意,都不会因此而成为芝麻信用 的用户,所以也就不存在芝麻信用收集用户相关信息的 可能。
•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起被质疑的事件,很多 朋友圈跟风刷屏的热点和营销事件背后,常常都 有诱导用户扫二维码进行授权从而搜集用户个人 信息的嫌疑;一些政府信息公示、社保、招考等 场景,也往往成为个人信息保护不力的重灾区。
• 水滴直播泄露的何止是隐私
• 现在,只要连上互联网,各种视频设备都会成为 直播的工具。然而,如果我们逛街、吃饭、健身, 甚至是上班上课,都被人在直播平台上看到,成 为随时上演的“楚门秀”,我们是否还有安全感?
• 2017年12月,一位90后女生公开致信360公司董 事长周鸿祎称,360旗下水滴直播平台侵犯公众 隐私,将公共场合中的大众活动直播出去。面对 这项指责,360方面发表声明称:其一,360智 能摄像机(又名小水滴)是默认关闭的,是否开 启直播功能,完全由购买的商家自主决定;其二, 直播商家没有尽到告知消费者的义务。周鸿祎还 指责该女孩混淆视听,有蓄意抹黑360之嫌。
• 科技需要道德来支撑
• 如果说互联网这样的现代科技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生活 世界,那么建立与之相应的新型社会伦理就迫在眉 睫。——曾德雄
• 热点素材
• 支付宝年度账单玩套路, “被勾选”不是芝麻小事
• 2018年伊始,支付宝推出的用户个性化年度账单在微 信朋友圈刷屏,这原本只是一场朋友圈“全民晒”,但 不料画风突变,1月3日下午,律师岳屾shēn山发文称, 支付宝年度账单首页有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 《芝麻服务协议》”,且默认勾选同意,有用不起眼的、 诱导式的通过用户授权协议方式收集用户信息的嫌疑。 随后,支付宝的这种行为引发公众担忧和争议。
• 360方面发一份声明真的就可以免责吗?水滴 直播将公共场所的监控视频当作直播内容发布, 存在着明显的隐私权越界问题以及监管不严等情 况。2016年11月,公安部发布的《公共安全视 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 对于公共场所的监控视频,应该严格限制对外发 布。除了有法律授权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特殊情 况外,曝光的“开关”应当掌握在被监控者的手 中,而不是监控者或平台方的手中。水滴直播应 该搞清楚规则边界,而不是将“已告知用户相关 规定”作为挡箭牌,揣着明白装糊涂,将公众的 隐私当作生意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