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三年级综合我爱吃的蔬菜

最新三年级综合我爱吃的蔬菜

《我爱吃的蔬菜》活动设计Array设计理念:(1)在整个活动中,以“我爱吃的蔬菜有哪些特点”及“根据蔬菜的特点尝试归类”的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的探究和交流活动,体现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在探究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儿童的相互认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团结协作。

(3)在探究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体验探究带给自己的乐趣。

活动目标:(1)观察蔬菜,初步探究认识蔬菜,并根据它的特点进行归类。

(2)初步了解蔬菜的营养情况,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吃蔬菜,常吃蔬菜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学习意识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阶段1、教师注意收集有关蔬菜的资料。

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蔬菜的知识。

2、教师统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教师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的方法及框架。

4、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多渠道收集“蔬菜有哪些营养”的信息。

5、带领学生去菜场参观,认识蔬菜。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观察蔬菜1、揭题:昨天,老师带小朋友去了友谊菜场,菜场里蔬菜真多啊!大家和蔬菜娃娃交了朋友,还找到了自己爱吃的蔬菜。

(课件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爱吃的蔬菜。

(由生活走入课堂,又让蔬菜以人化的娃娃形象出现,直观、亲切、有趣,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

)2、今天,大家都把爱吃的蔬菜带来了,能把你们认识的蔬菜朋友介绍给大家吗?(蔬菜成了大家的朋友,谁都跃跃欲试,学生的主动参与情感一下子激活了,对蔬菜的喜爱之情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2、这些呀,都是老师爱吃的蔬菜,你们认识吗?谁来帮助老师介绍。

(抓住低年级孩子好奇,又崇拜老师的心理,让学生介绍,既有了师生愉快的交流,又抒发了喜爱蔬菜的感情。

)4、菜篮里,有你不认识的蔬菜吗?你可以问组里的小朋友,也可以请教另外组的小朋友,当然老师也愿意帮助你,快找一找吧。

(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中认识了更多的蔬菜,既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与人交流,在“问”与“被问”中还学会了欣赏自己与欣赏别人。

)5、认识了那么多蔬菜,你能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朋友吗?这是,那是。

(学生举着实物介绍)6、师:这是什么?(出示蝶瓜)它和南瓜(举起实物)有什么不同?(生:蝶瓜是白的,南瓜是绿的)你是用什么办法分出来的?(生:我是用眼睛看的。

)师:用眼睛看是个好办法,谁看出来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生:蝶瓜和南瓜都是扁圆形的,可蝶瓜的边沿是花边形的,南瓜没有。

)师:除了用眼睛看,你还有别的好办法吗?(生:可以用鼻子闻;可以用手摸;还可以切开来尝一尝。

)学生交流探究的结果:南瓜尝起来有点甜,蝶瓜淡淡的;蝶瓜闻起来有点像茶叶的香味;蝶瓜尝一口脆脆的。

(出示大家不认识的蔬菜,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求知欲被激起。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探究蝶瓜与南瓜的异同点,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探究与创新的欲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充满热情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并发展自己。

)7、刚才大家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的办法了解了蝶瓜与南瓜的特点,那么我们就用这些办法研究我们爱吃的蔬菜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新发现最多,是蔬菜娃娃的知心朋友。

(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汇报。

)(前面是通过个体研究而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这一步则是探究方法的运用。

至于研究什么蔬菜,怎么研究都由学生自己决定。

学生自始至终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充当鼓励者、帮助者的角色。

在学生的“我发现……”“我也发现……”的汇报交流活动中,唤起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回忆,既汇报了研究成果,又梳理了研究方法,这些陌生或熟悉的蔬菜的特点,不是老师向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而是学生们独自探究的“伟大成果”,从而坚定了学生继续探究的信心。

)●活动二:初步探究蔬菜师:小朋友研究发现了蔬菜的秘密,蔬菜娃娃真开心啊!不过你们知道吗?这么多的蔬菜娃娃,它们可想有自己的好朋友啦,它们的朋友在哪里?你们能帮助找一找吗?大家研究一下,帮它们找出来,而且还得说出这样找的理由。

学生分合作组,分工探究。

(组长出示实物,大家讨论,再由组员分放。

)学生汇报交流: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生长环境分,有的按吃的部位分,有的按蔬菜表皮的光滑与粗糙程度分,有的按名称分为豆类、瓜类等。

(这个层次的活动把学生引向新的问题,充分地体现了活动主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师:按吃的部位给蔬菜找朋友也能帮助我们了解蔬菜,现在请大家都按这个办法来给蔬菜找朋友,好吗?学生按前面的方法自主研究,并交流汇报研究成果。

(生:我们研究认为,吃果实的是……吃花的是……叶菜有……根菜有……茎菜有……)(“我们吃的蔬菜是植物的哪部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根、茎、叶、花、果的知识到中高年级才涉及,特别是茎菜类。

因而,允许学生有疑、有错,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生体验了,学生实践了,学生便也成功了。

)师:(花生、洋葱等)有的组说是根,有的组说是茎,老师这里有资料,你们想查阅吗?播放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文字加图片资料的课件。

(想告诉学生:知识的获得,查阅资料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师: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在课外再去研究研究,蔬菜的学问可大哩。

(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把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活动三:初步了解蔬菜的营养师:昨天我们逛过菜场,这节课又细细研究了蔬菜的特点,还给蔬菜找了朋友,那么今天回家你会推荐爸爸、妈妈买什么蔬菜,你又很想吃什么蔬菜?能说出理由吗?学生自由发言,结合发言,教师随机展示课件配乐动态画面:补钙后的人物长高图;人物跑步图;人物睡得香画面;维生素A能使人眼睛明亮画面;大蒜、辣椒清除体内垃圾、除菌画面。

(钙、维生素等专用名词,学生收集资料后虽然能说出来,但太抽象,只知其名,不知其意,通过课件展示,把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第二个目的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蔬菜的喜爱之情。

)活动四:总结延伸师:是啊,蔬菜娃娃这么可爱,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夸夸蔬菜娃娃吧。

(课件出示儿歌:蔬菜家庭成员多,根菜茎菜叶花果。

青菜冬瓜和萝卜,样样都吃好处多。

)(儿歌是整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吃蔬菜、常吃蔬菜的良好习惯。

总之,记住它也是一种收获。

)师:我们天天吃的蔬菜有那么多的学问,课后我们再去研究研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课是结束了,可知识的学习是无止境的。

)课后反思:快乐体验——是第一位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成功的源泉。

整个活动,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了课堂生活的快乐。

介绍蔬菜朋友是快乐的;探究蔬菜特点时,“看、摸、闻、尝”调动了所有的感官,是快乐的;“我第一次发现茄子里面原来是白色的,尝一尝,淡淡的。

”“我把藕切开来,发现里面有一个个小洞,还有丝,像人的胡须。

”“我发现有的萝卜是甜的,有的萝卜是辣的。

”……这许许多多的发现,更让学生惊喜不已。

学生劳动着,快乐着。

在给蔬菜找朋友时,学生因讨论、合作、思考着而快乐着。

整堂课,学生尽情体验玩耍的乐趣,因为亲身实践着、体验着而快乐;因为快乐而去思考,去探究;还因尝到了成功便再一次快乐;又因快乐而去努力,去学习。

快乐,激活了思维,抒发了情感,发展了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自主探究——是活动永恒的主旋律。

每次活动总是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创造,“有什么办法区别蝶瓜和南瓜的不同点?”“怎样给蔬菜找朋友?”学生边思考边动手,通过触觉、视觉、味觉感知,看看,摸摸,闻闻,尝尝,议议等有趣的活动完成对蔬菜的初步认知,再将学生的认知过程引导到活动中,进一步感知蔬菜的种类及营养,并在认知和探究中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整个活动在有趣、有理、有序中进行,做到把教材、学生、教师融为一体,真正达到“有效”。

这节课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指导作用落实在课堂实处就是:创设一个相当自主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究积极性,把探究问题引向更集中、更深入、更科学,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有趣而又丰富的研究过程,让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一份创造的信心,促使学生再创造、再发现。

不足与遗憾——鞭策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追求。

虽然蔬菜每天和人打交道,但所涉及的内容量大,知识面广,特别是各种蔬菜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各种蔬菜各含什么营养成分,都要老师亲自去查阅、请教,去实践、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习着,提高着,充实着自己。

在活动设计中,更是得到了教研室教师的悉心指教。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一些无法预见的,从未经历的教学情境,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教学机智水平明显不足,课堂评价语激励性不强,显得平淡、苍白,而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堂教学提醒我,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使知识和心理素质在新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提升和完善,为实现创造性地“教”而不懈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