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2 环境题环境特点概括题型环境是人物生存的外部世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及城市村落等自然景观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对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两步五角度法”准确概括环境特点1.抓题干要求,分清环境描写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
2.抓景物类别,依类概括特点。
(“时、地、人、事、景”五角度法)(1)从“时”的角度“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
比如“抗战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
(2)从“地”的角度“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它呈现一种什么特点。
特别是社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场所地点,如家庭、街道及工作地点等。
(3)从“人”的角度“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通过厘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弄清楚在此场所中的人际关系是友善,还是紧张、冷漠。
(4)从“事”的角度“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特点中概括,比如是否压抑或者愉悦或者激烈残酷等。
(5)从“景”的角度“景”指“景物”,主要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
自然环境的,要注意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要抓景物修饰词,提炼景物特点。
小说描写环境,往往要对景物进行修饰性的描述,抓住这些修饰性的词语,即可提炼出景物特点。
如“生机盎然”“生机蓬勃”“春意盎然”。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荣禧堂的描写:大院落、大正房、大匾、大字、大画等,据这些词,即可提炼出荣禧堂的特点:高大华美,壮丽轩昂。
又如鲁迅小说《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灰白色晚云的“沉重”、爆竹的“钝响”、火药香气的“幽微”,这些词语写出了环境“沉重压抑”的特点。
[特别提示]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是考查的“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个诗人的生命[加拿大]迈克·弗洛里安建筑物的大片的墙皮已经脱落,露出红砖和白色的墙体。
窗户上连玻璃也没有。
三月的雨一直下着,地面上积了一个个小水坑。
很久以前战斗刚打响时村民们就离开了这个名叫罗斯多夫的小村庄。
村子里有二十所小房子、一座基督教教堂、一口井和几条泥泞的小道。
一百公里之内几乎看不到人。
有两个俘虏坐在泥地里,低头盯着自己的膝盖。
因为他们的其中一只手被一根粗的绳子和旁边站着的伙伴的手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所以不得不举着它。
一百米开外处,一个黑衣女人站在一辆马车后面默默地看着他们。
那匹没有上套的马背风立着,长长的马尾被风吹得飘了起来。
女人把马拴在村中央的一口老井的手柄上,朝这群俘虏走来。
获胜的一方的十个士兵和他们的队长全身也都被雨淋透了,制服上沾着泥水和血渍。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佩带手枪,有些人端的是左轮手枪,还有几个人的身边放着步枪。
队长的左肩上缝着一块黄色肩章。
右肩上的衣服被撕破了,露出了光光的皮肤和血淋淋的伤口。
这个孤单的黑衣女人朝他走来。
队长几天前就注意到她了,她牵着马车,远远地站着。
“同志,”女人走到队长身边用俄语喊道。
队长吃惊地看着她,发现她并不漂亮。
她上身穿着黑罩衫,脚上是一双平底宽靴子。
一只靴子的前头被磨破了,露出了乌黑的指甲和弯曲的脚指头。
她的两只手共用一只手套,抵御着冰冷的雨水的袭击。
她的头上顶着一块破布,眼睛和她的靴子一样黑,四周有深深的黑眼圈。
“就是那个人,”她指着其中一个俘虏说,“他不属于他们的队伍,我要把他带回家。
我已经把马牵来了。
他不会给你们惹麻烦的。
”队长低头看看她的靴子,转过身对他的士兵们说:“准备列队。
”“他和他们不是一类人,”她又重复了一遍,“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是俄国人,和我一样,是我的丈夫。
”队长没有搭理这个女人,而是背对着她,对他手下的士兵说:“站好队,每个人瞄准一个人头。
”“我已经跟踪你们五天了,他真的不是和他们一伙的,他是一个诗人。
”她用俄语说。
队长仍然没有转过身来,他的士兵们排成了一行。
这个阵势把女人吓坏了。
她看着她的丈夫,那一排被绳子连在一起的人中的倒数第二个。
他站在那里,是唯一一个没有倚着墙的人。
他的两只手臂被旁边的或坐或躺的人直直地朝下扯着。
有些俘虏在抽泣,有些在祈祷,还有几个也像她丈夫一样沉默地站着。
她用一种被克制的急促的腔调说着克罗地亚语、匈牙利语、奥地利语、斯洛伐克语等等,甚至尝试了俄语和捷克语。
当她用斯洛伐克语说“他和他们不是一伙的”时,似乎看到队长动了一下,因此她就继续用那种语言说:“那个人两边的队伍都帮。
他没有枪,只是给两边的伤员们提供药品和酒。
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只是正当他在那边的队伍里时被你们的人抓到了,是运气不好。
同志,他不是你们的敌人。
”队长仍然背对着她坐着。
女人不敢接近他或碰他。
她继续说:“他救了很多你们的人,也救了很多你们的敌人。
他就像一个傻瓜一样带着酒不顾一切地穿越前线去救那些伤员。
当他的马被一颗地雷炸死之后,他就跑着去那儿。
”“我跟着他翻过一座座高山。
他想阻止杀戮和死亡,这个傻瓜。
他是一个诗人,而不是一个士兵。
看,这里有他写的诗。
”她轻轻地挪到队长跟前,把一摞写满字的纸放在他身边的泥地上,纸上有不知是被雨水还是被泪水冲出的一道道水渍。
队长站起来走开了,那些写满诗行的纸被他的靴子踩进了泥地里。
他走向那个人——女人的诗人,她的爱人、丈夫、傻瓜,她的生命。
他从枪套里拔出左轮手枪,命令他的士兵们站在每个俘虏的身后照着他的样子做。
当他发布枪决令的时候,黑衣女人目击了这一幕情景。
但是她的眼里只有队长、队长手里的枪以及她的丈夫。
当蓝色的硝烟在一片血淋淋的尸体上方飘浮的时候,她的男人……(选自《译林》,有删改) 概括小说首段环境的特点并指出其作用。
第一步:审清题目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环境作用的分析与鉴赏。
从题干中的“环境”看,不能定位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需要读文,依据文本确定环境类型。
第二步:找准角度根据环境和文本的对应关系寻找答案。
该题可以从和两个角度来思考。
答案: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第三步:整合答案按照环境和文本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答案。
答案:环境特点:破败、阴冷、荒凉。
作用:为全文营造悲凉、压抑的氛围,突出战争的巨大破坏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
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
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
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一九四二年二月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第一步:审清题目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概括、小城生活、特点等,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环境特点概括题。
第二步:找准角度小城生活的特点可以从人物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
第三步:整合答案本文塑造的主要人物是邮差先生,主要事件是送信,在完成送信工作中,展示了邮差生活、小城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方面面。
梳理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环境描写手法题型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描写技巧。
包括修辞技巧、描写角度等。
鉴赏环境描写手法题的角度: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象征。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等。
赏析环境描写手法的“三注意”:1.注意审题要求有些环境描写题题干要求不是特别明显,就需要根据题干关键词审清是要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还是要求“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以防答题走偏。
2.注意综合分析将描写手法与环境特点和作用结合起来分析,即具体分析描写手法是如何表现环境特点的,有何作用。
3.注意规范答题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题的常见答题模板:描写手法+具体分析+手法效果。
(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溜索阿城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