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无机材料介电性能2
晶体结构:同一种材料,单 晶体和多晶体的电滞回线是
不同的。右图反映BaTiO3单 晶和陶瓷电滞回线的差异。 单晶体的电滞回线很接近于
矩形,Ps和Pr很接近,而且Pr 较高;陶瓷的电滞回线中Ps与 Pr相差较多,表明陶瓷多晶体 不易成为单畴,即不易定向 排列。
五、铁电体的性能及其应用
1、介电特性 BaTiO3一类的钙铁矿型铁电
6.4 铁电性
1920年 法国人瓦拉赛克(Valasek) 发现罗谢盐即酒石酸钾钠 (NaKC4H4O6·4H2O)的铁电现象;
20世纪50年代以来 铁电体种类急剧增加,早年是科学家实 验室中的珍品,被当作研究结构相变的典型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铁电体作为一类新型功能材料而崭露头 角。
钛酸钡自发极化的机制与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BaTiO3晶体在温度 变化过程中由于晶 体结构的变化,介 电系数也随着变化, 在相变温度点出现 介电系数的跃迁。 这是由于在这些温 度上产生了结构的 变化。
BaTiO3单晶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三、铁电畴
铁电体的自发极化被电场重新定向后,晶体内部会产生退极 化场,电耦极矩在退极化电场的作用下形成退极化能。为降 低系统的能量,晶体内就会分裂出一系列自发极化方向不同 的小区域,使其各自所建立的退极化电场互相补偿,直到整 个晶体对内、对外均不呈现电场为止。
由自发极化方向相同的晶胞所组成的小区域便称为电畴,分 隔相邻电畴的界面称为畴壁。
A-A:180°畴壁 B-B:90 °畴壁
铁电体中电畴是不能在空间任意取向的,只能沿着晶体的 某几个特定晶向取向,取决于该种铁电体原型结构的对称性。
TEM observation of domains in BaTiO3 ceramics
这种结构也可看成是一组BO6八面体 按简立方图样排列而成,各氧八面体由公 有的氧离子联结,A正离子占据氧八面体 之间的空隙。钙钛矿原胞是立方的,也可 畸变成具有三角和四方对称性。
钛酸钡、钛酸铅、锆钛酸铅和KxNa1xNbO3等铁电压电陶瓷具有钙钛矿结构。
二、钛酸钡自发极化的微观机理
铁电体的位移性理论: 自发极化主要是由晶体中某些 离子偏离平衡位置,使单位晶 胞中出现偶极矩,偶极矩之间 的相互作用使偏离平衡位置的 离子在新的位置上稳定下来, 同时晶体结构发生了畸变。
剩余极化强度 Pr
矫顽电 场强度 Ec
2、电滞回线的影响因素: 极化温度:极化温度的高低影响到电畴运动和转向的难易。
矫顽场强和饱和场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极化温度较高,可以在较低的极化电压下达到同样的效
果,其电滞回线形状比较瘦长。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材料的晶体结构有影响,从而 使内部自发极化发生改变,尤其是在相变处(晶型转变温度 点)更为显著。
一、铁电体
1、基本概念 线性(非线性)介质:有外加电场时,介质的极化强度与宏
观电场的关系是线性(非线性)的,称为线性(非线性)介 质。 自发极化:在无外电场作用的时候,晶体的正负电荷中心不 重合而呈现电偶极矩的现象称为自发极化。 通常将晶胞里存在固有电偶极矩的晶体称为极性晶体。
铁电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自发极化,且自发极化方向 能随外场作可逆转动的晶体称为铁电体。
例如,BaTiO3在居里温度附近,电滞回线逐渐闭合为一 直线(铁电性消失)。
极化时间:电畴转向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适当长一点,极 化就可以充分些,即电畴定向排列更完全。
实验表明,在相同的电场强度E作用下,极化时间长的, 具有较高的极化强度,也具有较高的剩余极化强度。
极化电压:极化电压加大,电畴转向程度高,剩余极化强度 变大。
C /(T T0 ), T TC
式中C为居里-外斯常数,T0为居里-外斯温度。对连续相 变,T0=Tc;对一级相变,T0<Tc。
知识回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钙钛矿结构
钙钛矿结构 perovskite structure
具有钙钛矿结构的铁电、压电陶瓷属 于ABO3型, 其中A为一价或二价金属离子, 而B为四价或五价金属。半径较小的B正离 子位于氧八面体中心,半径较大的A正离 子和氧离子分别位于顶角、面心。
体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可 以用来制造小体积大容量的 陶瓷电容器。 为了提高室温下材料的介电 常数,可添加其他钙铁矿型 铁电体形成固溶体。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解决调整居里点和居里点处介电常数的峰 值问题,这就是所谓“移峰效应”和“压峰效应”。
“移峰效应”:在铁电体中引入某种添加物生成固溶体, 改变原来的晶胞参数和离子间的相互联系,使居里点向 低温或高温方向移动。
铁电性: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自发极化,且其自发极 化可以因外电场作用而转向,材料的这种特性称为铁电性。
铁电体一定是极性晶体,但并非所有极性晶体都具有铁电性!
铁电材料的电滞回线 因铁电体介电常数值特别的高,也称为“强介材料”或“强介体” 铁电体的标识性特征是其电极化与外电场的关系表现为电滞回线!
“压峰效应”:为了降低居里点处的介电常数的峰值, 即降低非线性。
2、铁电体的应用
6.5 压电性
压电性:某些介质在机械力作用下发生电极化或电极化的变 化,这样的性质称为压电性。具有压电性的介质称为压电体。
铌酸钾晶体中的电畴
在外电场作用下,铁电畴总是要趋于与外电场方向一致,这称 为电畴的“转向”。实际上电畴运动是通过在外电场作用下新畴 的出现、发展以及畴壁的移动来实现的,而且由于转向时引起较 大内应力,这种转向不稳定。
四、电滞回线的形成
1、电滞回线是铁电畴在外电场作用下运动的宏观描述。
饱和极化强
度Ps(自发极 化强度)
2、铁电体的基本特征 (1)铁电体的基本特征:
铁电材料在电极化中存在电滞回线; 晶体中存在电畴形式的微结构 ; 在外加电场下,晶体中的电偶极矩可转变方向; 存在居里温度Tc(常称居里点)。
(2)居里温度Tc 当T>Tc时,材料由铁电相转变为顺电相,极化时电滞回 线特性消失。此时,P与E一般呈现线性关系,介电常数 随温度的变化服从居里-外斯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