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学习心得体会篇一: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对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教师来说,学习、反思、成长、发展是同义词,通过学习,我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我要努力摆脱“已成的我”,努力研究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促进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

回忆二十年来的教学工作,在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及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基本上是沿着别人的路走下来的,很少有自己的东西。

通过学习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对教材的分析有了自己的观点。

教了几年高三,也只注重了对知识方法的挖掘、归类、整理。

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也一直是个未知数。

通过学习,理清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其培养途径。

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调动其它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重大意义。

了解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及落实的具体原则,并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逐步落实。

二、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转变了教育理念。

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流。

以前也经常听到这方面的报告,但对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通过这次理论学习,才加深了对上述教育思想的认识。

三、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完善了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

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总而言之,这次理论学习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今后我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继续努力,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学习教育学心得体会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班级学号1155010119姓名董丽青指导老师李春丽完成时间这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教育学》课程,《教育学》作为一门必修课,伴随我们这个学期,从这门课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在此,要感谢李老师为我们传授了《教育学》这门课程,我认为收获确实难于言喻。

首先,老师上课很有趣,有吸引力。

在课堂上,老师不仅给我们举了很多大哲学家,先贤以及大教育家们的例子,还给我们讲诉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以及在教学实习中的例子。

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形式,使书本知识更形象具体,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枯燥知识的理解。

所举的许多例子不仅对我们学习教育学有很大帮助,而且还对我们自身也很有启发作用。

其次老师还和我们互动,用问题来引导我们、激发我们。

通过互动和同学间讨论,让我们的课堂变得轻松、民主,也同时让我们变得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有时通过观看一些有意义的视频资料,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其中;或是观看教育讲座,让将来可能走上讲台的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多了一些对教师、对班主任的认识,更加加深了同学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上教育学,通过李老师对教育的解释,对教育学的解释,以及许许多多贴近生活的事例,我发现:原来“教育”并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教育学也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理论课。

记得这学期我第一次翻开《教育学》这本书时,我发现书里的内容特别的枯燥乏味,理论性特别强,有的描述和解释极其拗口,心想老师肯定又是念课件,考试的时候背一背,考完就都忘了,像许多选修课一样,学完没什么收获。

从第一节课的学习以及老师要求分小组坐在一起上课、讨论、回答问题和完成任务,我开始好奇老师想要做些什么,后来我渐渐发现是我误解了《教育学》,也低估了这门课带给我们的收获。

我确实在《教育学》这堂课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不仅纠正了我对《教育学》就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的错误认识,而且丰富了我对“教育”、“教育学”的理解。

都说学生的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是:模范公民,一个有学问的人,活的教科书知识库。

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风趣幽默的老师,真才实学的老师,德才兼备,才要求老师品学兼优。

李老师可以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我还深深的喜欢上了教育学。

其中有许许多多我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关于教育目的的讨论和我国教育及其目的等。

尤其在“教师和学生”这一章,我更是收获良多。

通过老师对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教师的素养,学生的本质属性,以及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讲解和举例论证,我才发现原来做老师,做个好老师,做个优秀的班主任原来是那么的不容易,是有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在讲这一章时,给我们举的一些老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所举的实例。

观看魏书生老师的演讲更是获益颇丰。

魏老师说:“你要把学生看成是你的助手,那么你就会觉得自己处理起问题得心应手。

”我们总是在责怪体制,可教师自己有没有进行反思呢?学生为什么讨厌学习,为什么畏惧学校?不是学习、学校本身有什么问题。

对学生而言,老师是可怕的,老师就像唐僧一样爱唠叨。

虽然我们的体制有问题,但是不可否认在不合理的体制下仍然可以出现魏书生、李镇西、任小艾这样的老师,所以我们在批判体制的同时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的反思。

我们国家的发展不是仅仅靠一些尖端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教育、知识改变社会大众。

国所提及的普及义务教育不仅仅是让国人们多认识几个字,更重要的是让义务教育来提升国人的素养。

我们不能把体制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自身学习和教育学生的借口,相反作为教师更加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至少我们不能耽误学生的人生。

教育以学生为本,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收益的学生却很多。

教育工作者,一个伟大而崇敬的名词。

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要对得起这个称谓,我们更要对得起学生。

学习“课程”与“教学”这两章,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思考自己将来应该如何组织教学与课程设计。

其中“学科课与活动课”这一节,老师分别介绍了这两种课程的优缺点,听了课之后,我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个问题。

各有各的好处,但又有各自的劣势,因此我在想我以后当了老师要怎样做呢,要怎样去平衡学科课和活动课呢,要怎样才能跟上新课标的步伐呢?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走上就职的岗位,但是通过《教育学》这门课,通过老师的认真讲解,使我在还没踏上岗位之前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觉得对我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在老师讲到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谈到我国基础教育发生的重要转型时,我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了解,我也更加坚定了对素质教育的赞同和认可。

我也坚定了如果将来要当老师,就一定要做一个培养多数人才为主的教师。

同时,我也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思考。

而通过对目前教育的反思:有知识但无智慧,有规范性但无道德,有目标但无信仰。

现在的学生犯错误不自觉,寻求刺激好玩。

而提倡的教书育人,思想教育抓不到位。

我们所提倡的火炬传情,用活力去培养活力,用智慧去点燃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显得是那么遥不可及。

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触最深、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观看《教育能改变吗》这个视频,我不得不就一些问题谈一下我的感受与看法。

我们从上幼儿园开始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是教育的现状真实反映的目击者。

师道尊严,教师自古以来就是光荣的职业,可是在改革的洪流里,在物欲横飞的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我们的教育走到哪里了?在《教育能改变吗》这个系列片里很真实地反映了一些情况,也让我们有很多发人深思的真实的感触。

惟一欣慰的是我们的教育者们、专家们早就意识到了我们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但同时我也感到很悲伤,悲伤的是我们意识到问题却未能解决问题。

我们国家早就提出了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应该“减负”,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但在纪录片中鲜明地呈现了我们教育的糟糕现状。

孩子的书包越背越重,甚至现在都出现了拉杆书包;孩子的负担越来越重,一个孩子从会说话走路开始,便开始了人生的竞争,家长们疯狂地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

教室里的孩子个个端正地坐着,但是他们的眼神却是木讷的。

中国目前最苦的不是工人,不是劳动人民,是孩子们。

大人们工作累了可以休息,但是孩子们双休日却比谁都繁忙。

素质教育提倡了这么多年,依然是徒有其表。

就目前而言,仍然存在着“一考定终身”的现象。

在孩子的眼里,学习是可恶的,是讨厌的,是可怕的。

素质教育改革到现在,已经变得比“应试还应试”了。

或者可以说,改革的效果不明显。

我们可以普遍看到,才读一年级的孩子,就有一周四门以上的补习班要去学习。

什么演讲、写字、作文、弹琴等等,家长甚至有些教育者、专家都只是简单地认为,提高素质,就是让孩子多学各方面的技能。

但是,在对孩子们学习不能松懈,文化课考试成绩不能下降的前提下,又要音体美全面跟进,那苦的只有孩子们自己知道了。

他们是自己愿意学的还好,如果是父母强制要求学的,不是比以前应试教育那会儿,更苦更累吗?那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处在教育食物链最高端的高考,年复一年地挥舞着冷酷无情的指挥棒,无形中操控着教育的形形色色、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家长、教师、领导在内的所有篇三:教学常规管理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小学教学常规要求的心得体会蔓耗小学韦巧西通过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学习,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要求,力争学有所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教学常规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学习,我们对新学期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我认为新学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新课改要求下,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