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增味剂
或吃法不当也会对某些人产生不快感或身体不适。
这主要是由于谷氨酸的摄入量超过了肠道的转化能力,
致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所导致。 谷氨酸的两个羧基有很强的螯合作用,可能会限制必 需的微量元素如Ca2+、Mg2+离子的利用。
用途、用量
[用途、用量]
谷氨酸还可以防腐,对豆制品、曲酒的香味也有增强作用,与咸、 酸、苦有消杀作用,谷氨酸钠在一般的烹调、加工条件下相当稳定,对 PH值低的食品可稍有变化,最好在加热后期或食用前加入。
注意事项
在动植物组织中广泛存在的磷酸酯酶能将核苷酸分解,分解产
物失去鲜味,所以不能将核苷酸直接加入生鲜的动植物原料中。
由于这些酶类对热不稳定,一般在80℃就被破坏,所以,使用 核苷酸时先将生鲜食品原料、酱油等发酵产品预热至 85℃,再加入。
尽量安排在整个食品加工的最后。
(二)GMP
(二)鸟苷酸钠(GMP)
熔点为195℃,但加热至120℃时开始逐渐失去结晶水,150℃时完全 失去结晶水,210℃时生成焦谷氨酸,270℃左右时分解。
[稳定性]
不论是谷氨酸还是味精,无吸湿性,对光稳定。水溶液加热也
比较稳定。 PH<5时加热,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焦谷氨酸,呈味力也下 降,鲜味消失,对人体有致癌性作用。 在中性条件下加热则不易变化。5%水溶液的PH值为6.7~7.2。 谷氨酸钠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特别是在微酸性溶液中味道更 佳。其鲜味阈值为0.014%。
1.0~12
1.0~5.0 1.0~1.5
调味品
酱油 曲香酒
3.0~4.0
3.0~6.0 0.054
二、核苷酸类
二、核苷酸类增味剂
包括5′—肌苷酸二钠和5′—鸟苷酸二钠。
(一)5′—肌苷酸二钠(IMP) CNS:12.003 性 状
有特异的鲜鱼味。鲜味阈值为0.025g/100ml,鲜味强度低于5′鸟苷酸二钠。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平均含7.5分子结晶水。 40℃开始失去结晶水,120℃以上成无 水物,5%水溶液的PH值为7.0~8.5。
注意事项
同5′类的协同作用)
MSG(g) IMP(g) 混合物(g) 相当于MSG的量(g)相乘倍数(倍)
99 98 97 96 95 1 2 3 4 5 100 100 100 100 100 290 350 430 520 600 2.0 3.5 4.3 5.2 6.0
对酱油、醋及腌渍等酸性强的食品要比普通食品多加 20%,效果更好; 加入食品中若超过最适浓度,则可口感下降,故有一定的自我限制性。
GB2760-2007规定:可在各类食品种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实际使
用中用量如下( g/kg) :
罐头家禽 1.0~2.0 香肠、火腿 1.0~2.0
调味汁
小吃食品 蔬菜汁
增味剂
§1.概述
一、定义
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食品添加剂。
功能类别代码,12;CNS:12.001~12.007 在96以前的标准及我们的教材里,称为鲜味剂。
二、增味剂类别
氨基酸类增味剂
核苷酸类增味剂 有机酸类
复合类
§2.增味剂各论
一、氨基酸类增味剂
呈味集团是分子两端带负电的基团,如-COOH、-SO3H、-SH 、 -C0等,分子中有亲水性辅助基团,如,a-NH、-OH、C=C等。 凡是与谷氨酸分子中氨基相联的亲水性氨基酸构成的肽,均有 鲜味,如谷氨酸同甘氨酸、天门冬氨酸的肽有鲜味。反之,若是谷 氨酸与疏水性氨基酸构成的肽则无鲜味。 氨基酸类所呈的味是多种风味的复合体,是综合味感。
虽然鲜味剂有各种味感,但它不能由具有上述 4种基本味的化 学品混合所产生
Aa鲜味比较
氨基酸类型的鲜味比较
O H HN O CHCOOH NH2
(一)谷氨酸钠
谷氨酸及其一钠盐
[概述]
MSG
CNS:12.003
monosodium glutamate
谷氨酸学名为α-氨基戊二酸,麸酸。分子结构如下:
HOOC- CH2- CH2- CH(NH2)- COOH
毒 理
毒
性
LD50 :大鼠口服 >10g/kg; ADI : 无需规定 酱油、食醋、肉、鱼制品,速溶汤粉、速煮面条及罐
范围、用量
头食品等中的用量约为0.01-0.1g/kg。也可与赖氨酸盐酸盐
等混合后添加于蒸煮米饭、速煮面条及快餐中,用量约为 0.5g/kg。 本品还可与肌苷酸钠以1:1复配使用,见后。
对酸、碱、盐和热均稳定。
毒
理
LD50 :大鼠口服 1590mg/kg ADI :无需规定。
IMP使用
使 用
核苷酸对于甜味、肉味有增效作用,与咸、酸、苦、腥味、焦 味有消杀作用 常与谷氨酸钠及鸟苷酸钠等混合使用,其呈味能力会增强。如 本品以5%~12%的含量与谷氨酸钠混合使用,其呈味作用比单用谷 氨酸钠高约8倍,有“强力味精”之称。 用2.5%IMP+2.5%GMP+95%MSG(4.7-7kg),可代替 45kgMSG。
谷氨酸钠的呈味能力与其电离度有关:
PH=3.2(等电点)时,呈味能力最低; 6< PH< 7时,几乎全部电离,鲜味最高; PH>7时,生成二钠盐而无鲜味。 毒 理
[毒
性]
LD50: 17g/kg 大鼠经口;
ADI : 无需规定,不宜用于出生12周以内的婴儿。
注
意
谷氨酸虽然来自于粮食,是天然的鲜味剂,但吃多了
化学名称,鸟嘌呤核苷酸二钠
CNS:12.002
性
状
平均含有7分子结晶水。有特殊的香菇鲜味。鲜味阈值
0.0125g/0.1L,鲜味强度为肌苷酸钠的2.3倍。与谷氨酸钠并用时有
很强的协同增效作用。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吸湿性强,在75%相对湿度下放置24小时,吸水量达30%。5%
水溶液的PH值为7.0-8.5,其水溶液在PH值为2-14范围内稳定。 加热30-60分钟几乎无变化,加热至240℃时变为褐色,对酸、碱、 盐及热稳定。油炸3分钟 ,其保存率为99.3%。 可被磷酸酯酶分解破坏,失去呈味力。
分子中有二个羧基,一个氨基,具有酸味,中和成一钠盐后,酸味消失
而鲜味增加。味精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一钠,简称MSG:
HOOC- CH2- CH2- CH(NH2)- COONa
二钠盐呈碱味无鲜味。
[ 性状]
实际上,食盐 = 鲜味剂
其水溶液有鲜味,与食盐共用时,鲜味增加
MSG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丙酮等有机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