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


总结
安藤忠雄在当代引起广泛 的赞赏不是偶然的。他的 作品简约平正,冷凝深远, 含有诗意哲理,在现代建 筑的物质手段中传达出日 本古典美学的情趣与底蕴。

N
2. 十字架的多处运用
十字架门和钢骨十字架
屋顶的十字架
十字架的多处运用突出了建筑作为教堂的一种氛围,自然而不生硬。
3.几何分析
平面图中,建 筑主体由两个 正方形组成, 并通过两个白 银矩形和一个 正方形的运用 确定了钢骨十 字架和L型墙 体的位置。体 现出了安藤建 筑中的纯几何 学。
L型墙体 a a b b 钢骨十字架
关于安藤忠雄
。 1941年,生于日本大阪,在运动场和大 街上度过童年。曾迷恋过船模和航模制 作,并学过木工手艺,也学过拳击。18 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 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1963年,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 著名建筑。 1969年,安藤再家乡大阪成立安藤 忠雄建筑事务所。 1975年,安藤完成了他的成名作— —位于大阪住吉区的东邸,即“住吉的 长屋”。

安藤的 建筑中
清水混 凝土被
大量使 用
安藤的作品还有個特色,就是「找不到門,卻處處是 入口」。牆是第一個看到的建築元素,順著牆走會找 到坡或階,入口隨即顯現。
安藤认为,建筑之所以成为建筑,有三点必不可少,第一是场所第 二是纯粹的几何学,第三是自然。
纵观安藤一系列的教堂建筑,皆因个性鲜明而令人印象深刻。”光 之教堂“通过光与影明与暗的强烈对比,以及宗教仪式场所常具有的封 闭空间营造出神秘、肃穆、震撼人心的效果,衬托出了神圣空间的纪念 性氛围。而”水之教堂“恰恰相反,背常规而行,采用开放式空间,水 这一要素的介入,进一步打破实的感觉,更为特别的是,它是一座附属 于饭店的婚礼教堂,而这些并没有弱化教堂作为宗教建筑的严肃感,恰 以另一种语言诠释了神圣空间,安详、宁静、通透,却同样充溢着令人 肃然起敬的场所氛围。
关于安藤忠雄
1979年,“住吉的长屋”或日本建筑学 会年度大奖。 1983年,神户六甲集合住宅或日本 文化设计奖。1985年芬兰建筑学会阿尔 瓦·阿尔托奖。1986年获日本文部省嘉 奖。1987年六甲教堂获每日(Mainichi) 奖 1986年,获日本教育部的年度奖。 1987年,任耶鲁大学访问教授。 1988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89年,获法国建筑科学院建筑金 奖。 1990年,任哈佛大学访问教授。 1991年,获美国艺术与文学科学院 布鲁诺纪念奖(Arnold W. Brunner), 美国建筑家学会荣誉会员。
b b
平面几何分析
平面与里面的相似性
通过对水之教堂 简化的平面与立 面的对比,可以 看出他们之间存 在着相似性,甚 至可以说是相同 性。(实线为建 筑原有线条)
简化的平面图
简化的立面图
4.空间构成分析
东立面
平面Leabharlann 5.形体构成分析6.交通流线分析
“L”型独立墙体包围住教堂背面,人们无法直接进 入教堂,只能沿着这道长长的墙行走,唯有玻璃方塔 作为入口标志,随着行进而不断放大。转过90度,方 塔呈现大半,更增添了人们期待的心情,只有在墙尽 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度,入口才呈现在眼前,入口空间 序列到达高潮,也标志着第一空间序列的结束。从入 第一空间序列 第二空间序列 口进入以后,安藤并没有让人们直接进入主祭室,而 服务空间流线 是经由舒缓的坡道进入玻璃方盒,开始第二个空间序 列的体验。 右图表示的是位于玻璃方盒下方的服务空间的流线, 主要是用于工作人员更衣、休息之用。
1.环境分析 3.几何分析
各种分析
2.十字架的多处运用 4.空间构成分析
5.形体构成分析 6.交通流线分析 7.功能分区 8.采光分析
1.环境分析
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 部群山环抱的一块平地上,周围是浓 郁的大片森林、蜿蜒的溪流。安藤忠 雄在设计中着意将自然界的多种要素 如光、影、风、雨、草、木、水流等 镜面湖 引入建筑之中,给建筑物带来生机和 诗意。这些都有别与传统上将教堂至 于高地而人为可以的渲染一种高高在 上的神圣感。而安藤对场所的处理又 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能那肃静而不可 抗拒的神圣感。 建筑主体
以尊严创造可能
关于安藤忠雄
1992年,或丹麦嘉士伯建筑奖。 1993年,获日本艺术学院颁发的建立, 成为英国皇家建筑学学会的荣誉会员。 1995年,或普利茨凯建筑奖 (Pritzker Prize)及法国艺术和文学院 奖(Cheralier de I\'oder) 1997年,或英国皇家建筑学会金奖以 及法国艺术和文学院(Officier de I\'order)。同年任东京大学教授。 1998 大山崎山庄博物馆 冥想之庭 (赈灾复兴集合住宅) 1999 贝纳通研究中心 东陶活动中心 2000 横仓山自然森林博物馆 芝加哥 住宅
7.功能分区
主祭室 交通空间 服务空间
水之教堂功能分区简单,主要包 括交通空间和主祭室,在交通空 间的下方为服务空间。
8.采光分析
教堂上方是大量玻璃的使用,像玻璃 方盒、主祭室的室顶,这使得通过自 明 然光就能创造出良好的光影效果。玻 璃方盒与主祭室因为采光充足,也就 形成了教堂中明的部分,而经由玻璃 方盒进入主祭室的过程中,要通过一 段全封闭的弧形墙隔出的空间,这个 空间就是暗的部分。于是在人们由入 暗 口到达主祭室的过程中就经历了明— 暗—明的光影效果。
该建筑主要通过三个界面形成空间的转折、过渡和引导——“L”型墙体、方形 闭合墙体、弧形墙体。三个界面基本引导了整个流线及空间序列、有力地控制了空间 与自然的关系:“L”型独立墙体包围住教堂背面和人工湖的一边,人们无法直接进入 教堂,只能沿着这道长长的墙行走,伴随淙淙水声,却不见水源,唯有玻璃方塔作为 入口标志,随着行进而不断放大。转过90度,方塔呈现大半,更增添了人们期待的心 情,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度,眼前才突然出现一片开阔的水面,这是一份 惊喜也是入口空间序列的一个结束高潮。
水之教堂
N
夕张山脉
面积约520m2的小教堂位于风景优美的自然环 境之中,设计人从一条小溪引水造成一方水面。 教堂临水而筑,它由两部分搭接的方块体形组成, 大的一个边长15m,高3m,小的一个边长10m。 小的体积用作教堂的入口和前室,前室的顶上有 一个玻璃阁楼。来人从阁楼中的梯级往下走,经 过一道弧墙转入大的方形空间即祈祷室之中。祈 祷室三面为实墙,一面完全敞开,面临水池,水 池中立着十字架,以远处优美的山坡树木为背景, 信徒们就是面对这引入建筑之中的优美自然景色 向上苍祈祷的。这面敞开的“虚墙”装有移动的 玻璃隔断,无论风雨昼夜,大自然的景色都能透 入室内。从这个小小的教堂中可以看到“埋伏在 建筑中的精彩场景”,这是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
关于安藤忠雄
2001 东陶研究院 曰光博物 馆 2002 六甲集合住宅3 2003 淡路梦舞台光明寺 贝纳通信息研究中心 2004 普利策艺术基金会 ARMAN/TEATRO 狭山水库历史 博物馆 司马辽太郎纪念博物 馆 2005 国际儿童文学图书 馆 皮卡迪利公园改造 沃思堡 现代美术馆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水 ·之 ·教 ·堂
——作品赏析
第一部分:前言
经历的一切都 是为了内心本质 的沉淀与发展 , 而本质的提升能 带来技巧的提高。
关于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并非科班 出身,通过对生活、社 会文化各个方面知识的 吸收和现实问题的探索 予以沉淀,最终形成了 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并 且成就了其独一无二的 风格——安藤忠雄“小 宇宙”。
水 之 教 堂
场所•空间•自然
”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的一块平地上,周 围是浓郁的大片森林、蜿蜒的溪流。安藤忠雄在设计中着意将自然界的多 种要素如光、影、风、雨、草、木、水流等引入建筑之中,给建筑物带来 生机和诗意。这些都有别与传统上将教堂至于高地而人为可以的渲染一种 高高在上的神圣感。而安藤对场所的处理又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能那肃静 而不可抗拒的神圣感。
主祭室
几何形式
安藤运用简明的几何形式,同时赋予了建筑抽象性和表现 性,通过极简的纯化表现,把人的身心和建筑空间交融,心 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神圣感油然而生
他对几何纯化的追求体现在对“纯粹空间”的强调, 通过极端简化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床在平衡将精神世 界与建筑空间交织在一起。将教堂主体分解可以很明 显地感受到这种几何自明性。
方形闭合墙体 人工湖
弧形墙体 “L”型墙体
从入口进入以后,安藤并没有让人们直接进入主祭室,而是经由舒缓的坡道进入玻 璃方盒,开始第二个空间序列的体验。
主祭室
主祭室
弧形墙体 入口
在玻璃方盒内绕行 之后进入主祭室,到达 整个空间序列的高潮, 神圣的分为随之凝固, 水池在眼前展开,玻璃 开启,人们可以直接与 自然接触。水池中间的 钢骨十字架成为视线的 唯一焦点孤独却屹立不 动。自然与空间的结合 突出了它作为婚礼教堂 之一场所的氛围,使其 充满着交易想象的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