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上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节《导体与绝缘体》这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
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教材简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内容。
本课是学生学习了电路出故障了之后,进而发展为对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研究课,《导体与绝缘体》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的物质易导电,是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并掌握一定的安全用电的知识。
通过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情分析
今天学生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做实验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很好的实验习惯,可以看出同学们很喜欢科学这个学科,喜欢小实验,爱探究,喜欢在做中学。
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知、过、情(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判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概念。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检测更多的物体。
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归纳、提升科学概念。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
形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提高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三个目标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概念和安全用电意识培养。
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来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概念,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的例子来给学生渗透安全用电的知识。
难点:探究检测物体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学生演示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根据《新课标》理念,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努力创造师生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主要教法如下:
1、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拓展学生的思维。
本课主要是在这个问题“为什么塑料皮与塑料皮相接或塑料与铜丝相连小灯泡没亮,而把铜丝与铜丝相连小灯泡亮了。
”处用到了讨论法。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本节课主要是在检测12种材料的导电性过程中用到了探究式教学法。
3、互动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
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除此之外还有演示法、讲授法、问答法,多种教法相互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说学法学法上,我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让学生自主阅读检测方法,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获取相关证据,积极动手动脑。
小组讨论,整理数据,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三、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为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复习导入,揭示概念。
1、教师出示电路检测器,并连接导线,提问:小灯泡为什么亮了?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