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运动与中医养生

体育运动与中医养生

体育运动与中医养生周志彬(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摘要:系统阐述了体育运动、中医养生的定义、内容、特点,分析了体育运动与中医养生的关系,认为体育运动应当坚持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旨,反对将竞技体育项目作为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而以武术和导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养生体育重修养,轻竞争,是体育运动与养生相结合的最佳典范,应当加以推广。

关键词:体育;运动;养生;中国传统养生体育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健康长寿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

因此,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等中医养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养生的内容和方法极为丰富,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育运动,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

1 中医养生学概说1.1 养生的定义和内容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生命。

《尚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

”《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人命至重,贵于千金。

”对生命、健康的追求,体现在中国的医药学和养生学相当的发达。

中医养生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又吸收、融合了儒、道、佛等诸子百家的一些哲学观念和养生方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养生,就是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节欲、辟谷等手段,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也就是说,通过各种方法,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顺应自然界环境的变化,适寒暑、顺天时、避邪气,保护身体不受致病因素的侵害和干扰,使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和谐一体,使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

养生的内容很丰富,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营养;(2)睡眠起居;(3)精神调摄;(4)休闲娱乐;(5)药物针灸;(6)运动锻炼;(7)武术气功;(8)按摩导引;(9)个人卫生;(10)两性生活。

其中,体育运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养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2 养生的对象及其物质基础从养生的定义可以看出,养生的对象就是人、人的生命,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部分。

养生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有三个层次:(1)微观层次:精气神。

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它有两个来源,一是父母的生殖之精;二是饮食物和自然界清气通过脏腑组织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

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也是来源于自然界清气和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

神是生命的主宰,就是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2)核心层次:脏腑经络。

脏腑,是隐藏于体内的器官,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3)宏观层次:筋脉肉皮骨。

筋脉肉皮骨虽然是人的身体比较浅表的部分,但却是体育运动直接作用的部分。

1.3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和特点中医养生学有两个基本观念:整体观和恒动观。

(1)整体观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是一个整体。

恒动即指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恒动观认为,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而不可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是气、阴阳、五行等运动的产物,同时生命本身又是运动的过程,对健康的把握其实就是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关系。

从整体观和恒动观出发,中医养生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预防为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神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把以“治未病”为核心的理念作为养生的指导思想;(2)注重人体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即人体精、气、神、形的协调发展,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手抓;(3)注重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的稳定,即人与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4)注重把握“度”,在饮食、起居、行为、情绪、运动等各方面都不能过度或不及,否则就会打破身体的平衡,损害身心健康。

2 体育运动概说2.1 体育运动的定义和源起体育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体,指身体;育,指教育;狭义的体育,是身体教育的意思,也就是以强身、医疗保健、娱乐休息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构成了基础教育的整体。

广义的体育,指体育运动,指人有意识地用自身的身体运动,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的各种活动,包括身体教育、竞技体育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都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来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并具有教育、教学和训练作用,以及提高技术和竞赛的因素。

所谓运动,此处专指体育。

关于体育的解释,还有以下几种。

中国1995年版高校《体育》教材:“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体育是为增强体质和获得增强体质的技能二进行的训练。

”前苏联《教育科学辞典》:“体育是以增进人体健康和达到身体正常发育为目的的一种教育。

”早在3千多年以前,中国的西周时期,就已经盛行射箭、驾御马车,是当时“六艺”教育的内容。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此道行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用于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导引术,是将体操和呼吸相配合,来实现强身健体的作用,这是中国传统体育的古代萌芽。

西方的体育出现也很早,在4千多年前的古代埃及,就已经有了角力、击剑、射箭、游泳等运动项目。

2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最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已经有了赛跑、摔跤、跳远、掷铁饼、标枪、拳击、赛战车等项目。

近代体育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而逐渐兴起的。

17至18世纪在欧洲逐步确立了学校体育体系,19世纪又产生了很多新的运动项目。

我国去年举办的第28届北京奥运会,设有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射击、举重、摔跤、击剑、自行车等28个大项,共302个小项。

2.2 体育运动的分类及其功能体育运动按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分四类:(1)竞技体育:指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智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比赛。

它适合于极少数具有某种运动天才的人。

竞技体育主张发挥和超越人体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格言——“更高、更快、更强”,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特点。

按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这不是顺其自然,而是违背自然,是“逆天而行”。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竞技体育。

(2)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它适合于社会普通群众和居民。

其中有些运动形式不单纯是为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还可能有着其他的目的,比如社会交际。

(3)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

它适合于大、中、小学的学生,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设计。

(4)医疗体育:指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恢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

它适合于某些疾病的患者。

体育运动按强度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和作用分两类:(1)有氧运动: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为低强度或中等强度的运动,又称有氧代谢运动、耐力练习。

其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

通过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

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这类项目是有利于养生、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

(2)无氧运动: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为高强度的运动。

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消除的时间也慢,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

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

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

常见的无氧运动项目有:如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肌力训练等。

竞技体育项目多属于无氧运动,而无氧运动并不具备健身价值,不仅如此,无氧状态对人体非常危险,其直接的影响就是使身体造成缺氧,尤其是脑部缺氧,轻度的反应是头晕、头痛、呕吐等,严重的话可以出现失忆、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很多运动员、体育教师,患有腰肌劳损、颈椎病、膝关节劳损等病症,这种不良后果与他们青少年时期的高强度、超强度、大运动量的体育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普通人群,尤其是健康程度不高(如老年人、心血管功能不好、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的人群,应当慎重地从事竞技体育和无氧运动项目,必须在医生和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运动项目的选择。

2.3 体育运动应当坚持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旨从前述关于体育运动的定义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基本功能是使人的身心发展、体型匀称、姿态优美、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三国时代的医家华佗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就是说,人应当进行运动,而又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不应当使身体感到极度的疲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水谷之气的消化,血脉流动通畅,病也就不会产生,就好象门轴,因为经常转动,所以不会坏掉。

法国的哲学家、思想家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

”指出生命的产生在于运动,生命的存在在于运动,生命的发展也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运动都对人体有益,在四类体育中,后三种体育形式与此主旨吻合或部分吻合,可以作为运动锻炼的方法。

而竞技体育与其他体育都不同,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比赛夺标或通过比赛夺标获取名利与财富,而从事紧张激烈的训练和比赛。

它只适合极少数具有某种运动天才的人。

有些项目(如举重、摔跤、拳击、相扑等)使人的身体超负荷运转,会导致身体的畸形发展甚至生命的过早死亡。

比如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点燃奥运会赛场主火炬的拳击运动员——“拳王”阿里,就是因为长期的拳击运动对头部造成严重的损害,而患上了帕金森氏病。

众多的中国体育精英虽然在赛场摘金夺银,风光无限,然而就其个人体质而言,却很少有真正健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