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认识法律,与法同行》

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认识法律,与法同行》


(2)简要说明“法治回应”为什么能促进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3分) 示例一:“法治回应”有助于人们分辨是非,指引、教育人向善,从而促进 公民文明素质提高。(3分) 示例二:“法治回应”让人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规范自身行为, 从而促进公民文明素质提高。(3分) (3)据上述材料及问题,归纳出提升社会文明的途径。(3分) 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加强法治:正确舆论引导。(3分)
(3)社会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 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 实施的专门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①正确;减轻有损中
小学生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有利于维护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促进青少年健
康成长,③正确;②中“消除”、④中“彻底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6. (2019百色5)校园暴力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校园暴力事件让
人揪心。学校本应该是最纯洁的地方,却被校园暴力染上污渍。预防校园暴
考点跟踪练
考点 11 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作用 生活需要法律
1. (2019河北模拟)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电子商务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
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说明(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对
【答案】D
考点 12 特殊保护 自我保护
4. (2019连云港3)《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自2019年6月1日起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条
例设置了“政府推进”“学校指导”“社会参与”三章,对如何促进家庭教育
加以规范。这说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C )
①只能依靠司法保护 ②需要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③主要依靠学校保护 ④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任。这一判例说明( )
①法院鼓励公民履行见义勇为的法定义务 ②法院以公正的司法裁判,引
领社会风尚 ③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④法律弘扬公平正义,鼓励维护公
共利益的行为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解析】考查点:公正司法、生活需要法律、法律的作用。解题思路:法院 判决杨某的正义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表明法院以公正的司法裁判,引领社 会风尚,弘扬公平正义,②④正确;法院的判决为杨某伸张了正义,说明生 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③正确;见义勇为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①说法错误, 排除。
分类 法律 道德
制定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 和范围
违反后果
由国家制定 或认可
由国家强制力(军队、警察 、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
对全体社 会成员具 有普遍约 束力
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受到一定 的法律制裁
约定俗成
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 、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 量保证实施
全体社会 成员
受到舆论谴责
认识法律的作用。 ★3. 法律的作用。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 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1)规范作用: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法律让我 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 不应该怎样做;③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 教育人向善。[2019.24(2);2018.28(3);2017.26(2)] (2)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 我们的合法权益。[2015.26(2);2014.25(3)]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2018唐山古冶区二模5改编)医生杨某因在电梯内劝阻段某抽烟,双方
发生争执。十多分钟后,69岁的段某突发心脏病死亡。段某的妻子将杨某
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法院终审后对此案进行公开宣判:杨医生劝阻老人
在电梯内吸烟的行为未超出必要限度,属正当劝阻行为,不应承担侵权责
中考知识导航


考点逐条过
考点跟踪练
核心素养链接
本主题通过法律法规、违法案例等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侧重培养学生的 法治意识素养。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生活中严守道德底线, 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知识网络
中考知识导航
核心观点
1. 法律的特征: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 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 的义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 指引、教育人向善。 3.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 权益。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 社会环境。
6. 国家应如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1)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严格制裁违法犯罪行为。[2017.25(2)] (3)坚决维护司法公正。 (4)积极营造全民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知识雷区
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
考点 12 特殊保护(6年1考) 自我保护
懂得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1.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 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社会环境复杂,存在着 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未成年人易受到侵害的原因。)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 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 应有之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考查点:特殊保护。解题思路:从材料中的“家庭教育”“政府推
进”“学校指导”“社会参与”等关键词可以判断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共同努力,②④正确;①③说法错误,排除。
5. (2019聊城11)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中小学生减负
力需要( B )
①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学校加大对学生的保护力度 ③家长全程陪护
孩子上学 ④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玩转河北6年中考真题
1. [2019河北24(2)(3),6分]关注社会文明。 公交车上,因坐过站硬要中途下车,纠缠司机,造成事故;高铁上,不肯对
3. 我国制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其他法律: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 未成年人应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树立安全意识,尽量远离受害源。 (2)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重视道德修养,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4)学习和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识,以及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策略和技巧。
知道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感受法律对未成 年人的特殊保护。 2. 对未成年人的四大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 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1)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 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 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2015.25(1)(2)] (2)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在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2.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
易 混 易 错 法律与道德的对比。
体会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增强法律意识。 4. 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需要法律的原因。) (1)我们的生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 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 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 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拓展角度
(1)“法治回应”中对不文明行为作出不同处罚结果的依据是什么? 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违反的法律不同。 (2)据“法治回应”,从公正角度,分析法院和警方做法的合理性。
号入座,公然“霸座”,扰乱秩序;小区里,遛狗不拴绳,惊吓路人,甚至恶犬 伤人……此类发生在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受到公众和媒体的普遍谴责,这些社 会舆论反映了对公民文明素质的期待;法治也及时作出了回应,触犯法律的行为 受到了法律制裁,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法治回应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宣判了3起拉拽公交司机案,3名被告 人的行为均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 缓刑4年不等的刑罚。 ◇济南铁路公安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霸座” 男子孙某治安罚款200元的处罚。 ◇2018年,广州警方处理涉犬警情纠纷1 500余宗,处行政处罚260多人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