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从终生教育、创新教育和现代教育学思想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满足时代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因此本文探索出了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两文法两种研究方法,并从创新教育与体育教学目标,创新教育与体育教学方法、手段,创新教育与体育教学评价及创新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四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一、引文
新世纪之初,面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竞争也日益激烈。

对于人才的发展性、全面性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这对知识的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现阶段人才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因而创新教育越来越为时代、社会、个人所急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国际间的综合国力竞争,也是创新人才的水平和质量的竞争,创新教育是造就高素质的创造人才的途径。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查阅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二)调查访问法:向对体育教学有创新理论和取得一定成绩的体育教师学习。

三、创新教育与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适应社会发展规律,新课改中也明确提出体育教学必须创新。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创新、培养学生能力便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紧迫任务。

我校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积极推行创新教育,我们体育组也在教学中极力实施创新教育,并取得了一些小成绩(在市里创新优质课中获一等奖。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经常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我认为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有所创新必须认清以下几点:
(一)创新教育与体育教学目标
为了在体育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改变观念,观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只有明确了新的教育观,创新人才教育才有明确的思想保证。

在教学观上,由以教师为主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主动学习者;教学内容上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相结合;教学方法由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由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

体育教学同样,应该是作为生活内容的体育,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就要培养创造性。

体育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有应持有其自身特点:1. 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相结合,育体与育心相结合。

2. 锻炼身体与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相结合。

3. 过程增强与相关因素的结合,如品德、意识、技艺等。

4. 轻知识,注重一种情感心理的提高过程,增强个体文化的过程。

(二)创新教育与体育教学方法、手段
明确了创新教育的教育观念,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怎样来实施以实现这种目标呢?体育运动本身就包含了创造性和
可创造的因素,创新教育在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中的运用;在体育教学中,最终目标不是传授知识,增强体质,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人的生命力、价值观。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学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需要深入探讨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教学实际中实施和改进。

体育课上让学生随机编一套操,或学生自己设计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等,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

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坚持教育成功导向和正面的激励。

发挥创新能力等方面总结起来主要有下在几种方法:1. 体验学习方法。

2. 挫折法。

3. 发现问题法。

4. 体验成功法。

5. 启发式教学法。

(三)创新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体育教师能否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主要因素,体育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在体育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既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服务,又为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服务。

国外的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中有许多改造后的有趣的新运动、新器材,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师在体育方面的创造性和创造的巨大可能性。

一个成功的体育教师应具备:1. 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2. 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具体情况。

3. 能从较高层层次,较宽广的视野把握教材,了解教材体系及原理和发展趋势。

4. 创造性的驾驭教
学过程的能力,对教学实践不断思考和改进。

5. 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6. 拥有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方法。

7. 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

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教育,必然会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小结
综上所述,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并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爱,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创造新的教育,创造有助于学生全面、主动、多样发展的、宽松的、民主的教育,要靠教师来完成。

因此,体育教学改革要以创新为先导,只有这样,教育才不再是知识灌输的机器,而是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创造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
[2]毛振民.探索体育教学过程改革的方法[c].学校体育信息汇编.1995,(3)
[3]邹继豪,季克异,林志超,等.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