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分析

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分析

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房强汉景艳山东交通学院二〇一四年二月实验要求1.实验课是巩固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因此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教材和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2.按规定时间准时进入实验室。

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并及时与实验室联系,尽快补做,不能无故缺席。

为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和仪器的正常使用,入室必先换拖鞋或穿上鞋套,入室后必须保持安静、清洁、卫生,不得随地吐痰,严禁吸烟。

3.必须听从实验指导教师指挥,严格遵守纪律;不准打闹、大声喧哗,不得随意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设备、试样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注意人身及设备、仪器安全。

4.实验时应按操作程序正确使用量具、量仪,不得任意拆卸、摆弄。

实验所用量具、量仪,在使用中发生故障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不得自行处理。

损坏仪器、设备根据情节轻重按学校规定须进行全部或部分赔偿。

5.实验时专心、细心。

对量仪、量具要轻拿轻放,调整仪器的活动部分动作要缓慢,对锁紧机构锁紧时用力不要过大。

6.实验完毕后,按量具、量仪等保养要求,进行清洗保养,将所有物品归还原位,并整理工作现场。

按时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并须经指导教师评阅。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铸铁组织的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 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和铸铁的显微组织结构。

2. 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3. 进一步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说明碳钢和铸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组织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熟悉并掌握它们的组织结构是对钢铁材料使用者最基本的要求。

1. 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平衡组织一般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冷却的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

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可以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

从相图可知,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组成。

但是,由于碳质量分数的不同、结晶条件的差别,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形态、分布和混合情况均不一样,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组成物。

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见表1-1。

表1-1 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2. 各种相组分或组织组分的特征碳钢和白口铸铁的金相试样经浸蚀后,其组织中各相组分和组织组分的形状和性能如下:铁素体:铁素体经w(HNO3)=3%-5%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白亮色多边形晶粒,如图1-1所示。

随着钢中碳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素体质量分数减少,当其质量分数较多时呈块状分布(图1-2),碳质量分数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往往呈断续的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周围。

铁素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但硬度较低,一般为80-120HBS,强度也较低。

图1-1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图1-2w(C)==0.45%碳钢的显微组织渗碳体:渗碳体经w(HNO3)=3%-5%酒精溶液浸蚀后,也呈白亮色。

一次渗碳体呈长条状分布在莱氏体之间,如图1-3所示;二次渗碳体呈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边界上,如图1-4所示;三次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晶界处;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一般呈片状,如图1-5、1-6所示。

图1-3 过共晶白口铸铁组织中的一次渗碳体图1-4 过共析钢(w c=1.2%)组织中的二次渗碳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经w(HNO3)=3%-5%酒精溶液浸蚀后都呈白亮色,若用苦味酸纳溶液热浸蚀,则渗碳体被染成黑褐色,而铁素体仍为白色。

用此方法可以区别铁素体和渗碳体。

渗碳体的硬度为800HBW,强度、塑性、韧性都很差,它是一个硬、脆相。

珠光体:珠光体是由铁素体片和渗碳体片相互交替排列形成的层片状组织。

它经w(HNO3)=3%-5%酒精溶液浸蚀后,其组织中的铁素体和渗碳体都呈白亮色,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被浸蚀后呈黑色线条。

在600倍以上的显微镜下观察时,珠光体中的片状渗碳体呈白亮色分布在白亮色铁素体的基体上,而其相界是黑色线条,如图1-6所示。

图1-5 中倍下的珠光体图1-6 高倍下的珠光体在200倍以下的显微镜下观察时,由于放大倍数低,难以分辨出哪是铁素体,此时珠光体是一片黑暗,成为黑块的组织,如图1-2中黑色部分。

珠光体硬度为190-230HBS,随片层间距的变小,硬度升高。

莱氏体:莱氏体在室温时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渗碳体中包括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两种渗碳体相连在一起,没有边界线,无法分辨开。

莱氏体经w(HNO3)=3%-5%酒精溶液浸蚀后,其组织特征是在白亮色渗碳体基体上分布着许多黑色点(块)状或条状珠光体,如图1-7所示。

莱氏体硬度为700HBS,性脆。

它一般在w(C)>2.11%的白口铸铁中,在某些高碳合金钢的铸造组织中也常出现。

在亚共晶白口铸铁中,莱氏体被黑色粗枝状的珠光体所分割,而且可以看到在珠光体周围有一圈白亮的二次渗碳体,如图1-8所示。

图1-7 共晶白口铁(莱氏体)组织图1-8 亚共晶白口铸铁组织3. 铸铁的显微组织依铸铁在结晶过程中石墨化程度不同,可分为白口铸铁、灰口铸铁、麻口铸铁。

白口铸铁具有莱氏体组织而没有石墨,碳几乎全部以碳化物形式(Fe3C)存在;灰口铸铁没有莱氏体,而有石墨,即碳部分或全部以自由碳、石墨的形式存在。

因此,灰口铸铁的组织可以看成是由钢基体和石墨所组成,其性能也由这两个组织的特点所决定;麻口铸铁的组织介于灰口铸铁与白口铸铁之间。

白口铸铁和麻口铸铁由于莱氏体的存在而有较大的脆性。

(1) 石墨石墨本身的强度、硬度、塑性都很低,几乎等于零。

因此,石墨对铸铁性能的影响极大。

石墨的形状愈细长、粗大或分布不均匀,则产生应力集中的程度就愈严重,从而大大降低铸铁的强度和塑性。

(2) 基体组织根据石墨化程度不同,铸铁的基体组织不同,一般情况下,可分为三种: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

(3) 各种铸铁的显微组织特征普通灰铸铁:石墨呈粗片状析出,如图1-9所示。

变质灰铸铁:在铸铁浇注前,往铁水中加入变质剂增多石墨结晶核心,使石墨以细小片状析出。

(a) F灰铸铁 (b) F+P灰铸铁 (c) P灰铸铁图1-9 灰铸铁的显微组织球墨铸铁:在铁水中加入球化剂。

浇注后石墨呈球状析出,如图1-10所示。

(a)F球墨铸铁 (b)F+P球墨铸铁 (c)P球墨铸铁图1-10 球墨铸铁的显微组织特征可锻铸铁:将白口铸铁石墨化退火,使石墨呈团絮状析出,如图1-11所示。

三、实验内容1. 观察表1-2中所列试样的显微组织,研究每一个试样的组织特征,联系Fe-Fe3C相图分析其组织形成过程,并绘出所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2. 熟悉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正确使用。

(a) F可锻铸铁 (b) P可锻铸铁图1-11 可锻铸铁的显微组织表1-2 铁碳合金试样牌号及处理状态试样号码牌号碳质量分数/% 处理状态浸蚀剂1 工业纯铁~0.05 退火3%HNO3酒精溶液2 20 0.15~0.25 退火3%HNO3酒精溶液3 45 0.40~0.50 退火3%HNO3酒精溶液4 T8 0.75~0.80 退火3%HNO3酒精溶液5 T12 1.20~1.25 退火3%HNO3酒精溶液6 T12 1.20~1.25 退火碱性苦味酸钠溶液7 亚共晶白口铁~3.5 铸造3%HNO3酒精溶液8 共晶白口铁~4.3 铸造3%HNO3酒精溶液9 过共晶白口铁~4.3 铸造3%HNO3酒精溶液四、实验方法指导1. 操作金相显微镜时,应先了解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各主要附件的作用和位置等,并要了解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要按显微镜操作程序细心操作。

2. 观察试样的组织时,先明确材料成分、处理条件及浸蚀剂等。

动用试样时,不能用手摸试样磨面,或将试样磨面随意朝下乱放,或将试样叠起来,以免损坏试样。

3. 观察组织前先选显微镜放大倍数,其选用原则是先用低倍观察,找出典型组织,然后再用中、高倍对这些典型组织进行仔细观察,这样,整体和局部观察结合起来,才能对一块金相试样做出全面分析。

金相显微镜放大倍数小于200倍时称低倍,200~600倍时称中倍,大于600倍时称高倍。

4. 仔细阅览碳钢与白口铸铁的金相图片,认真观察每一个试样的组织,注意组织中每个相组分和组织组分,如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等的形态、数量、大小及分布特征。

并联系铁碳相图分析其结晶过程及组织。

5. 待认识了各组织特征后,再画每个试样中典型区域的显微组织示意图,但注意不要把杂质、划痕等画在图上。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写出实验目的。

2. 画出所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示意图(用箭头和代表符号标明各组织组成物,并注明样品成分、浸蚀剂和放大倍数)。

3. 根据所观察的组织,说明碳质量分数对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的大致规律。

六、思考题1. 珠光体组织在低倍观察和高倍观察时有何不同?为什么?2. 渗碳体有哪几种?它们的形态有什么差别?3. 根据杠杆定律确定(或估算)未知样品的碳质量分数。

实验二 材料硬度实验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硬度试验法的应用范围。

2. 学会正确使用硬度计。

二、实验原理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另一较硬的物体压人表面抵抗塑性变形的一种能力,是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

与其他力学性能相比,硬度试验简单易行,又无损于工件,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试验——主要用于黑色、有色金属原材料检验,也可用于退火、正火钢铁零件的硬度测定。

洛氏硬度试验——主要用于金属材料热处理后的产品性能检验。

维氏硬度试验——用于薄板材或金属表层的硬度测定,以及较精确的硬度测定。

显微硬度试验——主要用于测定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组分或相组分的硬度。

1. 布氏硬度试验(1) 原理 用载荷F 把直径为D 的硬质合金压头球压人试件表面,并保持一定时间,而后卸除载荷,测量压头在试样表面上所压出的压痕直径d ,从而计算出压痕球面积A ,然后再计算出单位面积所受的力(F /A 值),用此数字表示试件的硬度值,即为布氏硬度,用符号HBW 表示。

布氏硬度试验原理如图2-1所示。

压痕平均直径 122d d d += 设压痕深度为h ,则压痕的球面积为(2D A Dh D ππ==布氏硬度值0.1200.102F HBW A =⨯= 式中 F ——施加的载荷,kg ; D ——硬质合金压头球直径,mm ;A ——压痕面积,mm 2;d ——压痕平均直径,mm 。

图2-1 布氏硬度试验原理由于金属材料有硬有软,工件有厚有薄,有大有小,为适应不同的情况,布氏硬度的压头球直径有φ1mm、φ2.5mm、φ5mm、φ10mm四种。

工作载荷有9.087N……、9807N、14700N、29400N等不同试验力。

试验力的保持时间一般为10s~15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