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交礼仪第7讲(日本习俗与礼仪)

社交礼仪第7讲(日本习俗与礼仪)


送礼
为了保持关系和增进情谊,日本人在 新年来临前夕纷纷给亲友师长寄贺年片。 此外,许多日本人讲究礼节性书信往来, 如按照时令寄早春 (梅雨、暑期、寒冬) 书信,根据不同情况寄祝贺信、慰问信、 感谢信、通知信等。
6、家访礼仪
在日本,到他人家中做客,要预先 和主人约定时间并按时赴约。进门前要 按电铃、通报姓名。进屋前,主动摘帽、 摘围巾、脱鞋、脱大衣。寒暄后,即把 礼品献给主人。做客时要讲礼貌,未经 允许不得擅自进入人家的卧室、厨房。 交谈完毕和茶余饭后,由客人主动表示 谢意和提出告别。回到住所后要打电话 告诉对方,并再次致谢意。
六、茶道
1、不喷洒香水; 2、不佩戴首饰; 3、饮茶规矩:第一圈浓茶,一人一口。
1992年老布什访日,海部俊树夫人
茶道
茶道
七、禁忌
日本人举止庄重,谈吐文雅,图吉利,避凶祸,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有不少忌讳,归纳如下:
1、语言忌 参加别人的婚礼时忌说“完了”、“断 绝”等词。参加葬礼时,忌说“频繁”、“又” 等词。与男士交谈时,忌问收入、物价等;;与女 士谈话时忌问年龄及婚配情况。对老人忌用“年 迈”等字眼。和残疾人谈话时,忌说 “残疾”之 类的词语。应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的人”,称 聋子为“耳朵不自由的人”,称哑巴为“嘴巴不 自由的人”。众人一起评论他人时,忌谈他人的 生理缺陷等。
对于日文,不要望文生义。
(三)宗教:神道教、佛教、基督教
三、衣、食、住、行
1、服饰:(和服、西服) 2、 日本三大风味食品(三大名吃):生鱼片、 寿司(夹菜饭团)、鸡素烧(炖牛肉)。 3、 中日酒文化比较
四、婚俗(结婚号外,宾客服装;)
别具一格的日本和服
五、礼仪
(一)礼仪教育与社交礼仪
1、礼仪教育 在日本,小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接受
社交礼仪
日本人在社交场合注意仪表的美 观,勤修边幅,保持衣着整洁。天气 炎热时穿衬衣不卷袖子,在公共场合 不穿背心。日本人讲究坐立姿势,讲 话低声细语,措辞含蓄婉转,笑不漏 齿。接电话时,当对方通报姓名后, 自己也会迅速自报单位姓名。通话完 毕,等拨号者先挂断,自己才放话筒。
3、商务礼仪
在日本,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与盘 根错节的集团意识已浸透到社交活动中。 日本人相当重视等级观念,在工作单位 里,下级对上级毕恭毕敬;在社交场合, 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要用敬语称呼,交 谈中使用的动词也要用敬体。不论举行 何种性质的集会,与会者各自谦让一番 后,最终总是按最恰当的等级次序落座。
礼仪
许多单位还将厚达数百页的礼仪手 册发给日本新职员,藉此规范他们的行 为举止,提高他们的礼仪水平。此外, 日本还有不少团体和个人积极提倡、组 织开展礼仪活动。
2、社交礼仪
日本人平时见面互致问候,行鞠躬 礼,15度是一般礼节,30度为普通礼节, 45度为最尊敬礼节,只有老朋友久别重 逢才一边握手,一边鞠躬。初次见面, 要行90度鞠躬礼,男士双手垂下贴腿鞠 躬,女士一边将左手压着右手放在小腹 前鞠躬,一边说“初次见面,请多关 照”,然后互相交换名片。交换名片时, 年纪较轻和身分较低的人先递上名片。
4、社交10条
日本人认为谦恭是一种美德,他们提倡在社交中克制自己,尊重 他人,并总结出以下10条礼俗: (1)忘掉自我。 (2)切莫自夸和自我吹嘘。 (3)要尽量避免议论别人。 (4)说话要有条理,表达清楚。 (5)避免使用直接性语言。 (6)避免攻击他人。 (7)避免道破他人的秘密。 (8)不显示自己曾施惠与他人。 (9)不忘记自己曾接受他人的恩惠。 (l0)不可说大话。
社交礼仪
日本习俗与礼仪 09 国二 22号 王聪
一、自然地理(岛国、火山国、地震国)
日本全称日本国,位于东北亚。日本是个岛国, 四面环海,与我国隔海(东海)相望,是我国一衣带水 的邻邦。
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 及3900多个小岛组成,其中100多个岛有人居住。 日本火山众多,全国有大小火山200多座,其中有 50多座活火山,所以日本有“火山国”之称。日本 地震频繁,每年发生地震一千多次。因此,日本又 被称为“地震国”。
5、送礼礼仪
日本人在社交活动中非常重视送礼和 还礼。日文中“馈赠”一词写作“赠答”。 遇红白喜事送礼,访亲间友、做客赴宴要 携带礼物。此外,还有季节性送礼习俗, 每年仲夏,下级给上级、晚辈给长辈、孩 子给父母送礼,以表谢意。每年岁末,上 级给下级、长辈给晚辈,大人给孩子及孩 子的老师送礼,以示关怀。
商务礼仪
此外,不少日本人有相当强的集团 观念,注意集团内外有别,即使平时对 集团领导人有意见,牢骚满腹,但与集 团外的人接触时,总是说自己集团的好 话。在作自我介绍时,也是突出介绍自 己所在的集团,简单地介绍自己。由于 强烈的集团意识,导致一些谨小慎微的 日本人局限于内部交流的小圈子里,而
(一)民族:阿伊努族、大和族
(二)语言:日本以日语为国语。在古代,日本人只有
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公元5世纪,日本人开始用汉 字之音表达自己的语言。8世纪时,日本人借用汉字创造自己的 文字,用汉字作字符,这就是“假名”,与汉字字同、意同, 音不同。
例如“中国共产党”,写法差不多,但是读音不同。后来, 留学唐朝的日本学问僧空海和尚借用汉字的草书,创造了“平 假名”;另一位日本学者吉备真备利用汉字的偏旁或部首,创 造了“片假名”。现代日语主要由51个假名和1850个常用汉字 组成。
父母、亲属的礼仪教育。小学生人学后,要接 受学校的礼仪教育。在小学生守则上,有关待 人接物的规矩都写得清清楚楚。礼仪是日本中 学生的必修课。日本青年走上社会后,还要接 受工作单位的岗前培训和礼仪训练,从发型、 衣着,坐立姿势、鞠躬角度、打电话和接电话 的口气与表情,到怎样带路和开门,以及如何 奉茶、如何与主管谈话等都有一定的规矩。
送礼礼仪
日本人送礼的内容丰富多彩,礼品包括土特 产、工艺品或其他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日本人送 礼时喜欢单数。送礼品讲究装潢,往往要包上好 几层,再系上一条美观的红白纸绳和缎带。送礼 时要双手捧着送上。受礼也应用双手,并要微微 鞠躬。日本人很注重礼尚往来,除了办丧事等特 殊情况接受赠礼后不宜立即还礼外,一般都要尽 快还礼,或等待适当时机给予回报,所蹭礼品的 价值应与赠礼价值大体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