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庆会展与城市发展

节庆会展与城市发展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特别是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是经济与文化融合的具体反映,同时也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节庆文化在城市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城市的节庆文化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节庆文化产业的兴起,除可以吸纳大量人才资源外,对拉动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将城市形象突现出来,如何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是现代城市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一、节庆文化与经营城市的互动作用节庆文化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以某个主题为中心而举办的系列文化活动。

节庆文化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经贸文化为发展社会经济和生产力服务;商业文化为促进商品生产和指导市民消费服务;旅游文化为人们交流情感、沟通思想、考察历史、认识社会、比较环境、陶冶情操、收集信息服务;饮食文化为满足人们的健康和享受服务。

经营城市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把城市资产包括城市土地、城市基础、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以及依附在其上的名称、形象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的资产,通过对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以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促进城市发展的过程。

经营城市要有品牌意识。

城市品牌就是城市的风格与个性,就是城市的形象和实力,它凝聚和体现着城市的功能、理念、整体价值取向和由内向外的辐射力和由外向内的吸引力。

通过举办节庆文化活动树立品牌形象,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加资本的含金量,提高资本的利用率。

节庆文化品牌的创立直接关系到节庆经济能否取得成功,也关系到举办节庆文化的城市在国内外的形象、地位。

一个名牌的节庆文化会使一个城市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从而使国内外的各种有效资源,尤其是智力、商业资源为其所用,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大大提高知名度。

(一)节庆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节庆文化是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加速器,文化与经济的彼此联系、相互促进,已成为现代城市的崭新特征。

办节城市为了营造节庆气氛,展示城市而投重金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综合整治市容、市貌和环境,城市环境因此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提高了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从经济利益来看,首先表现在节庆文化能极大带动主办城市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尤其对交通、通讯、旅游、餐饮、会展等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作用更大。

其次,节庆文化将带动主办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长沙举办的金鹰节就是最成功的证明。

通过办节可以整合旅游资源的发展优势,创立品牌,扩大办节城市的影响来提升整体旅游形象,拓展客源市场,更新投资环境,扩大了城市的开放水平。

城市因办节而繁荣,办节其间国内外游客、商贾云集,促进了人员信息文化的国际交流,提升了主办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强了对世界范围内人才、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吸引力。

特别是所有的节庆活动都广邀四方宾客,在接待了海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客商之后,市民的视野开阔了,荣誉感和自豪感大为增强。

他们自觉保护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遵守交通秩序,有效地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大的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和文明水平,使市容、市貌整洁有序。

(二)经营城市对节庆文化的促进作用城市、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互动和依存关系。

首先,经营城市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文化是社会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力量,它传承不息,无处不在地渗透和影响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

城市靠文化彰显个性,名扬四方。

中国的北京、法国的巴黎、奥地利的维也纳均以各自的独特文化与风格享誉世界。

文化让历史凝固,让生命永存,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其次,经营城市有利于盘活文化资源,弘扬文化精神。

在当代世界,文化不仅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文化本身也直接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文化产业也已成为最有前途的阳光产业。

挖掘节庆文化资源可以弘扬优秀文化精神,保护民族特色文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再次,经营城市还有利于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

先进文化是社会实践的理性升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先进文化起着导向作用并可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是城市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经营城市就可以充分重视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人类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发扬先进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

二、发展节庆文化,为中国绿城打造最具特色的品牌南宁市大型节庆始办于1998年,即第一届"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三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从社会效益来看,南宁市通过举办大型节庆活动,打响了南宁绿城品牌。

游"绿城"、"谈绿城""唱绿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借助境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的宣传,使"绿城"与"民歌"的美名迅速向全中国、全世界传播。

向世人展示绿城南宁和民歌艺术的魅力,树立了南宁绿城形象,创立了"绿城"的无形资本,大大提高了南宁市的知名度;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物流的进一步畅通;带动了邮政、电信、交通、旅游等相关行业及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对外开放的程度;向全世界展示了壮族文化的底蕴。

民歌节实现了让世界了解壮族、了解南宁的机会,打响了南宁的牌子。

如果说学生用品交易会为南宁市打开了在全国的知名度,那民歌节作为特色的突破口,为南宁市树立了新的形象。

民歌和绿城的标识成了南宁这张新名片最耀眼的风景。

立足于以"绿"为南宁城市发展方向的定位,突出绿城特色,塑造了鲜明的城市形象。

从经济效益看,南宁市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已经凸现出显著的品牌效益。

2000年,民歌艺术节在商业运作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经初步统计,总收达2975万元,其中广告集资总额1703万元,票证收入1262万元,与1999年500多万元的全部收相比,有大幅提高。

广西经贸洽谈会借"双节"宾客云集的好时机,共签署合同总额200多亿,其中南宁市签订正式合同和商品交易额合同双双突破50个亿,而1999年民歌艺术节两项合同额都为30多亿元,相比之下有了明显提高。

民歌节还给南宁市旅游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第四个"黄金周",市内主要宾馆住房率达到90%以上。

通过节庆活动,南宁做足了大文章,南宁影响日隆,人气渐旺。

每届民歌节都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客商和游客,美国的摩托罗拉、德国的西门子及全球最大的快餐业麦当劳、肯德基等数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加盟为南宁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南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一)立足于民族性特色是城市的个性,节庆文化弘扬了民族性的特点,就能以此衍生出城市的吸引力、亲和力、整合力和辐射力。

南宁市地处亚热带,四季如春,古老的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壮族人民,壮族人民能歌善舞。

而南宁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发展水平与国内先进城市如上海、深圳、北京相比,尚有差距,因此南宁的节庆文化就不能一味模仿其他城市,而必须凸现其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即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地理区位、民族文化,亚热带园林城市的特点和市情来选择节庆文化的主题。

就要以深厚的民俗底蕴彰显城市个性,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以民俗节日为契机开展民俗旅游。

组织民俗专家挖掘民族节日文化进行包装,使之成为南宁市民俗旅游的标志性产品。

建设富有南国特色的民俗城,在城内分别建造壮、瑶、苗、侗等11个少数民族村寨。

民俗城内经常性地表演各少数民族的各种民俗文艺,凸现南宁城市的历史,增加南宁城市的厚重感,用好的形象去换取经济文化发展的更大空间。

(二)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交相辉映首先是高雅艺术具有导向作用,节庆活动邀请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与广西名不见经传的民间歌手、乐手和舞蹈队来南宁壮乡,借助民歌节这个大舞台一起高歌。

他们或在音响设备齐全的剧场演唱,或在行人经过的街头巷尾献艺,不拘一格、雅俗共赏,适应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欣赏习惯的观众的需要,增强民歌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次是广告效应,1999年民歌节宋祖英的一首《大地飞歌》使南宁成名于一夜之间,明星效应打造成了城市的记忆,《大地飞歌》成了民歌节的代名词。

第三是推出了自己本土的明星。

1999年的黄春燕、2001年的黑衣壮,通过民歌节这个载体让世界领略了壮族民歌深厚的文化内涵。

广西还有许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如红、兰、黑、白布瑶;青衣侗……,民歌节为挖掘更多的民俗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推动了经贸、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和最佳的经济环境,使节庆城市成为引人注目的城市。

(三)在"绿"字做文章南宁城市发展的定位是创建"中国绿城"这一目标。

因此,南宁国际民歌节在实际运作中都应立足于经营绿城品牌。

在民歌节主题创意上、在节目内容上、在场景设计上,大力张扬"绿城绿、壮乡美、南国风"这一特色。

如2000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五大晚会和六个系列活动的主题与舞美设计就很有特色。

民歌艺术节开幕式以《大地飞歌》为主题,第九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以《美丽的壮锦》作引子,以广西民族风情歌舞为开篇,使壮民族的大气、雅气在盛大文化节会中得到充分体现,而民歌荟萃系列活动;"绿城欢歌" 的广场文化活动和群众性的"绿城歌"歌咏活动,使每一位来邕游客感受到绿在眼中、绿在城中的意境和民歌是山、民歌是水、民歌是情的浓郁节庆氛围。

三、将节庆文化注入中国绿城建设中,在中国绿城建设中推动节庆文化发展经营城市需要选择各种活动为载体,不断掀起城市建设、管理的高潮,不断为城市塑型。

南宁市选择民歌节作为经营绿城的重要载体,稳步推进"中国绿城"建设进程。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参加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自治区市容环境整治"南珠杯"竞赛等活动,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激发全市人民营造绿色家园的信心与积极性,为节庆文化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城建基础。

(一)城市发展战略应体现文化建设的内涵世纪的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经营一个城市成功的关键,在于避免雷同,切忌人趋亦趋的赶时髦,必须塑造出魅力四射的城市形象。

靠什么塑造?靠文化、靠确立科学的战略观。

将城市历史文化的理念融合到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定位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