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时间在流逝散文</p><h2>时间在流逝散文1</h2><p> 我不敢承认我是否珍惜了它,然而在它匆忙逃跑后,看着他的背影,只可以用我慌张的步伐去追它,进而去证明我的足迹。
——题记</p><p> 我不知道用怎样的文笔去描绘它----时间。
在洗脸时,手中紧紧握着一把水,我原以为我可以把它握紧,不让它消失,可它却从我的指缝溜走,寸滴不留,没有任何的不舍,没有任何的怜惜,原来它比我想象中流失的更快,不得不承认,我们只可以追寻它,可他总是那么遥不可及,正应那句话: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复啊。
</p><p> 从我哇哇坠地,到我茁壮成长,到现在的17岁,我不知道六千多的日子里,我在干什么?只知道现在的我拿起课本却什么都我不会,才感觉没抓住时间。
一个人哭,没人会理你,只可以怪自己。
黑夜到临的时候,没有人能把一米阳光继续保留。
朱自清在流水时光中,叹出这样的疑惑: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以往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也许他在写这些话时,内心不知有多少无奈和伤感。
当我们读这些文字时,我不知道,我们的感受如何?也许会痛吧。
真因为这样,我们懂得了很多……</p><p> 时间无情,当我坐在教室时,我是否在认真听讲、我是否抓住了时间、我是否没让他白白流走?有时会想就那么让它稍稍停一会儿,让我的思维打会盹,或放空会儿,该多好啊?可他根本不给我任何那样的余地,所以我说他无情。
</p> <p> 时间有情,它需要你去努力一下,它就像一块浸水的海绵,只要你花点力气去挤压,它就会出现。
所以在你的人生中,要学会争取,挤压。
只要你肯努力,他绝对有情。
</p><p> 如今稚嫩已经被磨练,懦弱已经被风化。
此刻已经懂得该怎么做啦。
而时间流逝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我们长大啦、意味着昨天不在了、意味着花开等来年了……所以呢。
</p><p> 都在不言中了。
</p><p> 我不愿我的一生碌碌无为,所以我必须抓住一切时间,不断去努力喽。
</p> <p>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p><p>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近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p><h2>时间在流逝散文2</h2><p> 在多少个不知名的夜里,独处在某狭小的空间的我们是否会仰望着漫天星空,细看繁星的消失与重现,在感叹着生命的伟大的同时,也偶然发现了时间的流逝,它的逝去不像暴风雨般的猛烈,宛如一位温和的绅士下藏着一把锋利的匕首,儒雅,却致命。
</p><p> 事实上,对于时间的流逝,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朱自清认为“我未曾感觉到它如游丝般的痕迹”,毕淑敏则认为“它像一剂慢性毒药,麻醉我的神经,侵蚀我的肉体”,而在我们大众人眼中更是发出了“岁月是把杀猪刀”的感慨。
假使我们背井离乡,在外拼搏数年,创下一世基业时,偶然回到故土,望着青年时期挥洒过汗水与热血的土地,那种早已浓化在你心里每一处的柔情顿时爆发出来。
而眼前不知何时建起的高楼大厦提醒着你,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你甚至不知道你是何时离开,何时踏归,却不得不惋叹着物是人非。
</p> <p> 时间,它竟真的在我们身边,而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它的逝去,即使毫不起眼。
</p><p> 歌声,是最能反应人们内心的一种东西,相比于说话,它有着更加丰富的情感;相比于写作,它更能够叙述着一段段时代的变迁。
从《童年》到《十年》再到《老男孩》,你不得不承认这三首歌无时无刻不在讲述着一段人生,从儿时的快乐便是生活,成长到“愿得一人心”,直到成熟后开始明白“时光时光你慢些吧”,最后渐渐地习惯被时间侵蚀,以至于想念着“在时间的流年曾枕着你的声音”的美妙生活。
不是那种生活一去不复返,而是我们接受了来自生活的责任,把时间的流逝当成了泡影,它不伟大,但它的确存在。
</p><p> 时间的魅力或许正是来自于“一夜知秋,一秋如梦”的美好,亦或许是体现在它“一花一世界”的独特性。
如果生活是一杯美酒,那么回忆就是一场宿醉。
何为回忆?它是你不理解时间流逝的种种而遗留的病根。
</p><p> 有一种不知名的伤,叫时间,有一种不知名的痛,叫流逝。
我感觉得到它们一直在走,却不明白它们为何要走。
或许它们没有尽头,亦或许,我不知,何为尽头。
</p><h2>时间在流逝散文3</h2><p> 怎么,又流逝了时间</p><p> 坐于窗前,看街上人群带着匆匆的步伐来来往往,繁华的街头充满了汽笛的喧嚣,轻叹一声,是否,又流逝了时间……</p><p> 在时间的轨迹里,我永远不过是一个短暂的过客,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不留一丝痕迹地,终将消失,而我的存在又是为了什么,不过是万千世界中的一粒尘埃,风吹即散……</p><p> 成长,为我带来了很多,它让我懂得了时过境迁、人心易变,于是我学会了依靠自己;它让我懂得了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努力又岂会成功,于是我学会了拼搏奋斗;它让我懂得了就算风雨再大也要勇敢地飞翔,于是我又学会了独自坚强……</p><p> 可是,在得到的同时,我是否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单纯,比如天真,比如,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笑容……时间的流逝到底还带走了什么,在得与失的同时,我是该微笑还是感叹……</p><p> 一个人沿着空荡荡的大街行走,血染的夕阳,激醒埋葬的记忆,风吹起熟悉的旋律,一首首凄凉刺骨的音乐穿透每一个熟悉的角落,记忆总在悲伤时重复一些疼痛的幸福,泪水划破幸福,血迹斑斑地留下伤痛……</p><p> 是谁偷走了我骄纵惯了的日子,让我习惯了一个人孤身向前;又是谁换走了我骄傲惯了的日子,让我习惯了自己低调生活。
上帝赐我一身黑色的羽毛,让我与悲伤同色,凄凉的怒吼撕破了天空的寂寞,在疼痛中沐浴,红色的晚霞,只是为了祭奠曾经的拥有……</p><p> 时光是台机器,把所有的记忆都压碎清理,我徘徊在时间的海洋中,拾起一片片支离破碎的记忆,想要拼凑却怎么也无法回到最初,是啊,我怎么会忘了,破碎的玻璃,不管再怎么修补,又岂会毫无缝隙……然后,我清楚地告诉自己,回忆只不过是当下影响自己的感受罢了,带不走也留不下,既然如此,又何需惆怅,所以,做回自己,勇敢向前,所谓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p><p>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曾花费了很多很多的时间,在不停不停地寻找,想要找回那份遗失的美好,想要让以后的生活更加充实,可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回一条走回自己内心的路……</p><p> 其实,当我们感叹时间流逝的时候,就已经流逝了时间,抓不住过去,但抓得住此刻,埋葬凌乱的回忆,但惜不堪的曾经,将悲伤打包,邮寄到外太空,从今以后,就算天塌下来,也一定要微笑面对……</p><p> 青春不是一张永不停止的唱片,它不会永远地为你我而旋转;青春也不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它不会一直地为今天而保鲜。
现实是多么地真实,真实到让我不敢不去努力。
我失去过所以更珍惜拥有,多庆幸我还年轻,多庆幸我还是我,看住时间别再让它独自流浪……</p><h2>时间在流逝散文4</h2><p> 是孔圣的“不舍昼夜”,是庄生的“白驹过隙”,是曹孟德的“譬如朝露”,是陈子昂的“怆然泣下”,还有那句拨动无数少年心弦,触落无数老者清泪的“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面对时间的流逝,旷达如一代枭雄,依然会感叹于“神龟虽寿,犹有尽时”;洒脱如千古诗仙,依然会伤怀于“朝如青丝暮成雪”。
</p><p> 在时光的河里,人是悲剧性的,无法将时间定格在你喜爱的某个时段,只能服从于它的指使和安排。
衰老不可避免,幸福无法永存,未来不可提前支用。
这是人的无奈,是人的宿命。
但时间又是一种有规律的意识流动,并且依附于物质的移变。
因此时间没有绝对的稳定性,在不同的事物和感受里,时间的长短、质地、光色、轻重又相对各异。
人不能改变时间的结果,但完全可以改变时间的质量,在流逝的悲哀中诗意地行走。
</p><p> 历代诗人对时间的残酷都有所领略,在他们的作品里,逝者如斯、人生苦短、白驹过隙的感叹让人仰天长叹。
人这一辈子太不容易了,儿童时期懵懂无知,青年时期不懂得珍惜,中年又忙于工作和家庭,退休了,该歇歇了,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样一想,人就是时间的奴隶,一辈子活来活去,就是凑够年龄,两眼一闭,两腿一蹬,吹灯了事,算是完成了一次匆忙遗憾的旅行吧。
经过了,看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最后化为灰烬彻底永诀。
</p><p>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人们处于某种陶醉状态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这就是时间的相对性,这说明人快乐的速度要低于时间流动的速度;当人们处于孤独无聊的状态时,感觉时间无限漫长,这说明心的跋涉速度远远高于时间流动的速度。
因此快乐可以让人拥有更多的时间,也就相对延长了人的寿命。
因此,世上没有绝对的永恒,却有相对的永恒,相对的永恒是人类摆脱自身悲剧命运的唯一出路。
正像西西弗的无休止的劳役,如果他在搬运石头的过程中,能用心感受太阳的美好,感受花草鸟虫的美丽,那么也算不上一件太苦的差事,也就会改变对时间的认识,拥有相对的永恒。
</p><p> 苏轼曾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那是因为他处在痛苦之中,所以才会感叹人生的短暂,羡慕自然万物的无穷无尽。
但苏轼很快悟到了一点,那就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绝,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他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山水,主动延缓心的前进速度,所以他才会用相对的眼光看待时间,也就能超脱尘俗,快然自足。
他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苏轼看到了时间的脆弱之处,感觉到了万物的沉静稳重的生命速度,即使人不能像生物一样对周围的变化几乎无动于衷,但也可以通过意识的变化来改变时间的流动,这也是一种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