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朗诵的抒情散文【篇一:适合朗诵的抒情散文】适合朗诵的抒情散文,适合朗诵的散文|位置:>>适合朗诵的抒情散文发帖时间:2016-05-19 11:28 , 散文吧 | 1条回复,1726次阅读本文目录第一篇:我知道一切的快乐和忧伤都将随风而去,慕然回首所有的辉煌与失落不过是一场旧梦而已。
可我还是要企盼自己的成功,尽心竭力地付出所有的努力。
就为着那些美丽的经过磨砺的点点滴滴,有朝一日能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什么时候----开始有种心情叫漂泊;什么时候----开始有种感觉叫失落;什么时候----开始有种情怀叫缺憾;什么时候----开始有种闲愁叫落寞。
秋天----就让心情流浪,去追逐生命的颜色。
我知道一切的快乐和忧伤都将随风而去,慕然回首所有的辉煌与失落不过是一场旧梦而已。
可我还是要企盼自己的成功,尽心竭力地付出所有的努力。
就为着那些美丽的经过磨砺的点点滴滴,有朝一日能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什么时候----开始有种心情叫漂泊;什么时候----开始有种感觉叫失落;什么时候----开始有种情怀叫缺憾;什么时候----开始有种闲愁叫落寞。
秋天----就让心情流浪,去追逐生命的颜色。
于是----我把心事放飞,飞到黄叶飘过的每一个角落。
绝对原创于是----我把心事放飞,飞到黄叶飘过的每一个角落。
第二篇:我爱红叶作者:王向华先生我爱鲜花,但我更爱红叶!每当秋天来临的时候,连州山上的枫叶就变红,我漫步山间,沉醉其中,倚树伫立,好像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样!一九九六年,我和朋友们去北京香山公园游玩,一上香山,漫山遍野的红叶就扑面而来,树影婆娑,层林尽染,仿佛进入了一个超大的染坊,又似乎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我惊喜得脚步轻浮,一跑就好像飞上了天空一样,我如痴如醉,忘记了自己姓啥名谁,只有满眼的红色。
后来,我去长江三峡体验生活。
川江两岸的山,又高又大,连绵不绝,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艳丽如火的红叶一簇簇、一堆堆挤在山石间。
山路上,有几个健壮的农民背着沉重的背篓,牵着小孩,不屈不挠地攀登着,他们一会儿消失在林间,一会儿又出来了。
尽管三峡的森林比较矮小,红叶也比较干瘦,但是三峡红叶赤诚的红色、热烈的情怀、不屈的精神和香山红叶一样,它们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吗?!二十一世纪,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等到满山红叶时,我和家人、朋友就扑入红叶的世界,抚摩片片红叶,感受爱的真谛。
别人的书签也许是卡片,而我的书签是红叶。
红叶浓缩了我的爱,我爱红叶,爱九万年!第三篇:一个无法走出的黄昏编辑:山间溪流女:你打开窗了吗?黄昏已向我走来,天边漂浮着的是你没有带走的记忆。
火红火红的记忆一直燃烧着我。
男:我的窗,一直开着,为你。
我知道你如月的目光从没有离开过这扇窗。
这是一个无雨的黄昏,我知道你和我一样,已经出发了。
女:我将穿过丛林,跋涉那座挡住我视线的远山。
夜色已朦胧,而我们总是在黄昏时刻出发,用一生的时间去穿越黑暗。
男:看着我,不要胆怯!记住,我们从没有放弃过的誓言。
我的船已起航,在风中航行,我将在海的那岸迎接你。
女:我抬着头,夜已黑了,但我能感觉你给我的温暖和力量,这使我在寒夜里抵抗着冷风的袭击。
男:不要让你透明的忧伤模糊了你的眼睛,我要看到你瞳孔里清晰的我。
哦,你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女:是的,我在黑暗里抚摩着一样东西,是我童年时藏下的一个美丽而不易破碎的希望。
男:你在抚摩一个希望?女:是的。
你看,在我的手掌里有一颗彩色的玻璃珠,月亮都会嫉妒她,她有着明亮的美丽。
男:记得你曾说过,童年的马背上有你奔跑着的梦想,纯白的雪山上树立着你执着的信念,你从没有停止过你热烈的追求,即使在大雪冰封了所有的道路,你仍固执地要出发。
女:我记得你说过,你要像一只快乐的老鼠,分享我童年的秘密。
可你始终没有看到过我珍藏着的秘密。
男:你一直存封着你青春的忧郁,直到现在,你的忧伤像四月清晨的雾时常潮湿你的额,我想让你明亮的额头泛出你青春美丽的快乐。
你能感受到我这深沉的祝福吗?女:是的。
我知道的,我闭上了眼睛感受潮水的汹涌。
男:我时常翻开你留下的那本画册,线条并不明晰,但有鲜艳的色彩,满纸都是你五指的彩印,像欲飞的蝴蝶。
我在黄昏时站在窗前翻开,幻想这些蝴蝶穿过暮色带去我沉沉的思念。
女:那是我童年留下的最珍贵的记忆。
可你在离别时,只留下一个我走不出的黄昏,我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黄昏里徘徊。
男:黑夜是我们的整个旅程,一夜又一夜,黎明之后的黄昏,黄昏之后的黎明,我一次又一次的起航,驶向你的岸边;一次又一次地等待你从山的那边走来。
注定我们将跋涉一生,去完成我们最初的梦想。
你累了吗?女:是的,疲倦早已在和我搏斗,我累了,但我知道你从没有犹豫和放慢过你的脚步,为了我们最终的相会。
我无法放弃,惟有坚持,我不能在你的目光里倒下。
你看,蝴蝶已穿过了黑夜来到我的窗前,黎明就要到来。
我要停下手中的笔,在黎明到来的这刻,凝望你!男:在黎明的晨风里,我闻到你秀发中的清香,如你青春的芬芳,我无法拥有你逝去的青春,但在每一个清晨我能感觉风中的缠绵。
你能感觉到吗?我在注视你,你在我整个视网膜里。
女:我们又要道别了,再见的时刻到了。
男:是的,再见,下一个黄昏再见。
男女:再见,黄昏再见。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沙发2016-05-19 11:29 | 作者:文章大全1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一: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934字)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暗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陆放翁的诗,与他广为人知的表达报国雪耻之志的诗歌不同,这首诗给我们看到了一个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趣,闲适的心情有一种不被尘世所染的脱俗,就如汪曾祺先生的散文。
汪老是喜爱这首诗的,不如说是他喜爱这种心情,这种心情是具有生活气息的,他想展现给我们的就是他的带着心情的生活。
他对生活的感觉,似乎略有逃学孩子的清闲,世界也就这么大:嘴里叼着的微甜的草根、为了捉都溜沾惹了一身的臭芝麻、苗族女孩子娇嗔柔和的卖杨梅声、在窗台上悄悄吸着水的绣球花,这就是生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他真实地、切身地享受这种艺术。
他是个别样的作家,他与当今坐在家里或办公室里眼珠牢牢盯住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神经几近被络绎不绝的电话摧毁的作家不一样。
他的文章、他的书像是被他本人抚摩过千万遍的,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是木头铅笔的味道,而不是机器的硬冷,我能看到一个健朗的老人用他骨骼突出的手握住铅笔,面带淡定从容的微笑,他细腻动情的笔触时不时地给自己和我们一个小小的惊喜、小小的感动,为了一小盘带着雨珠的洁白的缅桂花,抑或是为了一条从湖心突然一跃而起的大鱼,还是堂倌颇具京腔的一声收茶钱,它们以滋润人心的方式诠释了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
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境界、一种认识,大多数人为了摆脱平庸而奋斗,但是那些成功的人在经历了暴风雨也见过了彩虹后,往往不再好高骛远,而是理解平淡、用这种平淡的心境热爱着平淡甚至平庸的日常生活。
其实从他的文章里得以体现的闲适之美正是他经历了人事浮沉后所潜心追求的,大美之美固然可畏,但是他给我们看到的是那种能令人会心一笑的小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
可惜现在人们大多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关注这些看似琐碎的美,他们大多脚步匆匆,厚重的镜片竟把人们的心与社会、与自然隔离,太多的金属制品竟把人们的心层层包裹,作者在极力让我们感受美的同时,我分明听到一个慈祥的声音在对忙着赶路的世人们说:孩子们,慢点走,你们看这朵海棠的颜色,像是哪个大家闺秀的胭脂水不小心从指尖滑落,浸进了花瓣里。
真美。
真美。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二: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684字)我读汪曾祺的作品起先是从小说入手的,像《受戒》、《大淖记事》、《陈小手》等,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没几笔就能把人写活,把味道写出来,而且不动声色,这就是高手了。
然后就是读汪曾祺的散文,也就是从读汪曾祺的第一篇散文起,我就被一种魔力深深地吸引住了,之后凡是汪曾祺的文章,我都一睹为快;碰到极好的,读第二遍第三遍,那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
汪曾祺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淡,淡得相当有味道。
他的散文,记的也就是一些昔人旧事,或者名胜古迹什么的,好象信手拈来,娓娓而叙,并且点到即止,留下大量让人回味和思考的空白。
那些随手拈来的东西经过作者看似漫不经心的处理后,立即就充满一种雍容大度的雅儒气息,是一种真正意义的聪颖和智慧。
桐城派讲究写文章要有文气,汪曾祺的文章就是很有文气的,气很足,抑、扬、顿、挫,全篇文章看似无法,结构散漫,但却有一股气相联,大巧若拙。
再一点就是汪曾祺的语言相当好,看似平淡,韵味很足,并且会留空白,该说的东西他不说,不该说的却信笔写来,让人拍案叫绝,这就是空白的艺术了。
汪曾祺写他的老师沈从文,不去写沈先生如何有才,如何勤奋,而是写沈先生有一腔难懂的湘西方言;写张君秋,就写张君秋的能吃,吃过饭画完妆再来二十个饺子;写金岳霖接受毛主席劝告要接触社会,就坐三轮车在王府井东张西望---这些都是表现人物性格与特点的东西,汪曾祺就是不动声色地抓这些。
这些年文坛玩深沉的东西特别多,满纸文章犊是故弄玄虚或者莫测高深。
比较着汪曾祺,你就会发现后者的大家风范,而前者只不过是一群帖着假护胸毛的神经衰弱者,他们不是真和尚。
真可谓:真僧最言家常话。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三: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1008字)今天读完汪曾祺散文,感触较深。
一是学到一些理论知识。
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意义,他说中国汉字是用来看的,不是说的。
许多诗歌一朗诵就没有以前的东西了,所以他反对朗诵诗歌和散文。
他主张一字一字的认真扣字眼,沈从文的《边城》不到七万字,但写了半年。
汪曾祺的散文同样从一个一个的字来看没有什么独特。
但当放到一起那种行云流水的洒脱真的很奇妙。
他主张刻画人物不应该描写太多,而应该从环境、声音、颜色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和烘托。
如何组织文章?他说他是先在头脑里面对整个文章有了轮廓以后才写的。
要先有个整体的构思。
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静坐时想出来的。
二是他的散文风格朴素、简练。
人人看了都会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师承了沈从文的特点。
虽然朴素,但那是一种文学修辞,文学语言,不是方言,没有在语言上的研究和大师的本领,是写不出那样的文字的。
汪曾祺也说到老师沈从文、老舍他们是怎样练字的。
汪曾祺本人家学渊源深厚,爱好广泛,上小学时,他的祖父就给他教《论语》,写小论文 ldquo;义 rdquo;,这就相当不错了,我上小学时,除了会放羊、掏鸟窝之外,文化的东西是绝缘的。
汪曾祺散文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那种 ldquo;真 rdquo;,一点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