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口述史学在当代的作用

浅析口述史学在当代的作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析口述史学在当代的作用课程名称国内外史学的理论与流派完成时间 2012年2月12日专业年级专门史2011级浅析口述史学在当代的作用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史学的各分支学科相继出现,现代口述史学也应运而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从近代向现代的转折时期,口述史学的方法论吸取了新社会史学中向社会现实调查取证的科学方法。

现代口述史学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历史学的教育功能,而且符合信息化时代各种知识日益综合化及学科间相交叉的要求,因而在未来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口述史学;历史科学;作用一、现代口述史学兴起和发展广义上讲,口述史出现于远古时期。

当时,大量历史文献未出现,人们通过口头转述将历史流传下来,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古代印度以大量传说为基础而创作的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

在中国,也不乏这种例子,例如司马迁在写《史记》之前,就曾到处走访名山大川,采访各地历史地理和风俗民情等,最终写出了《史记》中的《五帝本纪》。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几乎很难在当时的史书中见到,司马迁靠自己的阅历和到处走访,通过在他人的口述基础上归纳总结,终于为我们展现了远古时期的一段历史。

这不能不说是口述史学的一次很好而且很早的运用。

而狭义上讲,现代口述史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在美国得以发展。

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新史学运动蓬勃发展。

20世纪初,传统史学的发展受到种种挑战,在方法论上,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传统史学所依靠的直觉方法日益暴露出弊端。

而这个时期,新史学又不断涌现。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新史学建立在对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史学的批判继承之上的。

而在内容上,随着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学眼界不断放宽,他们逐渐认识到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1911年美国学者詹姆斯·鲁滨逊《新史学》的著作问世,书中挑战欧洲中心论和精英论等,从而使长期无人重视的黑人史、印第安人史、移民史、劳工史等变得活跃起来。

“历史不光是少数政治家的活动,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

[1] (P13)而要研究这些社会史方面的内容,仅靠保存的史料是不够的,而且有时还没有史料可以查询,所以它就使史学工作者有时必须涉及到深入调查和访谈等,这样口述史学也相应发展起来。

其次,口述史学的发展与这时期的科学技术有很大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破了传统口述史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打字机、电视、电影、E-MALL、计算机等都为口述史学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工具;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资料保存日益减少”。

[2] 由于电话、传真、E-MALL等通讯工具的直接交流,这样资料保存就会有限。

而且政府要人有些也不愿意将他们的某些行动写成文字,因而,口述访谈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根据。

口述史学在20世纪再度兴起,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出上述原因之外,当然也还有各自的因素。

由于口述史学对于一个国家、民族、家族等总有一定的影响,因而不论如何,它的存在和发展无疑是大势所趋。

二、当代口述史学的一些作用(一)口述史学对于历史学的作用与价值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永远是活着的历史,历史是当代人的历史,历史科学自有它在当代的功能和作用。

虽然近代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的分化,历史学曾经一度不被重视,甚至还一度产生了史学危机。

但是历史学的功能和作用任然是不容忽视的。

同样的,口述史学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其功能和作用也不容忽视。

仅就历史科学来讲,它就有以下几个作用:首先,历史科学是社会活动的向导。

“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能不以历史作为自己现实活动的向导,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也多次倡导研究中国历史状况从而作为我党行动的向导”。

[3] (P116)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即是此道理。

其次,“历史研究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根本途径,而且也是人们必须的文化素质”。

[3] (P119) 历史学是从本质上真正认识人类自身最重要的学科,它穿越古今,汇聚无数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成果;它从事着人性和人类心灵的研究,并且正是这种研究为人类认识自身提供了可靠的经验和无数的知识。

当人类缺乏驾驭自身历史活动的能力并且缺乏文化素质时,所有的美好也都会有面临毁灭的危险。

13世纪处于文化历史不发达而又凶猛好战的蒙古族南征北战,数次西征和南下,一百多年间的战争,使世界上亿万人死难,人类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

而同样的,20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又一次缺乏真正控制自己的历史行动,他们视历史教训为儿戏。

于是,两次世界大战相继爆发,人类进行了两次空前的历史浩劫。

仅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卷入战争,3000多万人战死或战伤,人类大量宝贵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毁于战火。

而当二战结束后67年来,人类总算是总结了一些历史教训,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没有爆发,虽然也有局部战争,但总体上世界处于想对和平时期。

可见,历史研究可以提高人类自身的认知和文化素质,并在社会实践中采取何种行动和措施很有必要。

再次,历史科学可以为现实服务,具有社会性功能。

历史学研究人类生活的一切,自然与社会、人生有重要的关系,它理所当然的可以为现实服务,实现它的社会功能。

司马迁著述《史记》中曾写道“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亡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很明显,司马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发展强大的封建大一统局面提供历史的借鉴和现实的服务。

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更是从书名中就看以看见他为北宋封建王朝提供现实借鉴的修书目的。

当然,历史科学为现实服务,也是通过历史学家的选题来实现的,所以史学家的选题应有良好的现实性品格,要围绕现实,符合实际,正确科学的挖掘。

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显而易见,历史科学和口述史学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因此,口述史学必然有自己特殊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直接可以为历史科学的发展服务。

笔者拟从一些事例中说明口述历史其中的一些作用。

口述史学是亲眼看到并参加对过去事件的采访,而其目的无疑是重视历史。

它是一种不可估量和令人注目的20世纪新历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因而更有利于历史科学的发展。

口述史学的特殊价值和主要作用至少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口述史至少可以填补重大历史事件及普通生活中一些没有文字记载的空白部分,从而弥补历史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有的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留下文字记录,而要了解和补救历史的真相,挖掘隐藏的历史史实,就必须实地调查研究,包括采访和记录与当时相关事件有关系的当事人的口述凭证等。

这就如同文字未发明之前,一些历史人们世代口述相传,或者如同考古史挖掘出那些没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一样。

在当代,挖掘口述史显得很有意义。

例如红军的长征,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开创,国民政府抗战的一些情况,侵华日军在我国各地的暴行等,当时由于斗争环境残酷,或者安全上的考虑,或者执政者为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有的并没有留下文字资料。

而那段历史对于当今我们的研究又很重要,这样,事后当事人或者知情人的口述回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虽然当事人由于事隔久远,回忆和口述难免出现漏洞,但通过他们的回忆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情况,有利于当代对它们的研究。

第二,口述史学在内容上相当丰富。

“口述史学改变了传统历史学的原貌,因为在过去,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历史学的重点著作几乎都放到了领袖人物身上,他们占据历史舞台的中心”,[4] (P28)是历史上的主角,而日常人民大众的生活史、文化史等则不受重视,似乎没有什么历史价值。

然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离开了人民群众,历史将不再是原来的历史。

所以在当代,要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联系,口述史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而一旦口述史与人民大众结合起来,那么口述史学相对于其他一些历史学科来说,在内容上就会相当丰富。

我们可以通过采访老年人来认识某个县市或者是某个村在抗战时期的情况,比如日军侵略此地的史实和所作所为等。

现在,在研究现代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历史学上,口述史学应用的更为广泛,并且日益受到历史学家的青睐。

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雪梅在其博士论文《回归边缘:清代一个土家族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中,就大量采访当地老人或有名望的人,引用他们的口述资料,经过判断和加工处理,使得我们了解到清代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以景阳河社区为个案)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这一不见历史文献或者其中极少见于史籍的历史内容。

[5]这样就弥补了鄂西南土家族历史发展的许多内容。

第三,口述史学在推动历史学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引起了其它一些学科的兴趣,并且可以作为一种新教育手段广泛推行,从而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

目前,一些学科还试图借助口述方法加强本学科的研究工作。

与此相关的有美国的灾难学、医学、生态学、社会关系、民族学、航空、体育等等。

例如灾难学今年来在西方得到发展同时,大量引用口述史学的研究方法,他们收集和制作灾难的幸存者、释放者、迫害者的录像和录音凭证等,以便记录和保存证据,供将来的研究者或学习者使用等。

而这对于研究灾难史的历史学家来说,理所当然可以作为第一手资料使用。

最后,口述史学还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历史教育手段进行使用。

目前,教育口述史学就有所发展。

“教育口述史研究打破了课堂与社会的界限,将课堂上所学的知直接运用于实践,把之前的静态课堂转变成为一种动态的课堂”。

[6] 就当前而言,把口述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用于历史教学中的抗日战争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各地社会状况中去完全可以。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下的互动学习,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二)我的一次实践口述史具有相当的价值和作用,笔者也进行了一次小的尝试。

笔者家乡位于鄂北重镇随州市广水市(1988年由为应山县改变而来)余店镇。

我国十大险要关卡之一的武胜关即在广水北部。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时应山即落入日军之手。

1939年到1941年,在这里先后都有大小战役爆发,如随枣会战,枣宜会战等。

此地沦陷于日军之手达数年之久。

笔者小时候就常听过祖父母关于日军入侵的讲述。

据笔者奶奶讲“当时我还是小孩,爹把我用箩筐挑起来奔到山林躲藏,日本鬼子见人又抓又打,还有的不跑快点就会被杀……鬼子还占领了娘娘庙,用水泥修墙,很结实,炮都打不透”,①①但笔者爷爷生前还有其它回忆说“小时候到处都是土匪,土匪一来就有人报信,我们就上山躲难,山上有城墙,还有炮和火铳到现在我还知道小时候住的地方……还有鬼子来我们也往山上躲,后来我爹和其它好几十人一起还杀过几个鬼子呢,后来就不知道怎的,鬼子都没了……”②②由此口述可以看出抗战时期日军确实在侵略过此地区,与历史相关文献记载符合,而且在本地日军还是实行了一些相当残暴的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