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史教材课程
关仝《溪山幽居图》
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 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 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他所画 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 点和雄伟气势。他的画风朴素,形 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 “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 长”。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成《晴峦萧寺图》
李成画山水,北宋初推为第 一。初师关同,后自成一家。 惜墨如金,常用直擦的皴波, 写平远寒林。画树木节处, 不用墨圈,只点下大点。通 过用淡墨涂抹,所作雪景, 峰峦林层,凡烟支变灭,水 石幽涧,树木萧森,山川险 易,莫不曲尽其妙。
夏圭《临流抚琴图》 夏圭的山水喜 用秃笔,下笔较重, 因而更加老苍雄放。 用墨善于调节水分, 因取得更为淋漓滋润 的效果。在山石的皴 法上,常先用水笔淡 墨扫染,然后趁湿用 浓墨皴,造成水墨浑 融的特殊效果,被称 作拖泥带水皴。夏圭 喜用一角半边的构图, 故有“夏半边”之说
在两宋,接续隋唐传统山水画“金碧青绿”的一路山 水画风,也与墨笔设色山水交相辉映,互相借鉴,成 为极为时人喜爱的艺术形式。北宋的王希孟,南宋的 赵伯驹兄弟都有杰作传世。
隋代
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构图完整、 形象独立的山水画 "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趣"
唐代
唐代山水画步入成熟阶段。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手法的山水画相 继出现,使得山水画面貌大大改观。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专辟“论画山水树石”一节,对唐代 的山水画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中国山水画史教材课程
中国画的分科
人物、山水、界画、花卉、蔬果、翎毛、走兽、 虫鱼、竹石等
山水画
魏晋南北朝
独立的山水画创生于魏晋南北朝之际 东晋画家顾恺之(约345一406年)画有《雪霁望五老 峰图》并著有《论画》一篇,其中“凡画,人最难, 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 迁想妙得也。” ;顾恺之另著有《画云台山记》一篇, 讲他创作《云台山图》时的构图设想:“山高而人 远” 。 宗炳所写的《画山水序》,王微所写《叙画》是现存 早期的两篇山水画论 “水不容泛”、“人大于山”
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初学荆浩、李成, 后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 察、体验,长期于陕西华山、 终南山等处,观览云烟风月 的微妙变化,对景造意,将 崇山峻岭、老树密林生动地 现于笔下。他画山石落笔雄 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 (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 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大 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 有压顶逼人的气势。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之一》
黄公望 50岁左右才 开始山水画 创作。绘画 受赵孟頫及 荆浩、关仝、 李成影响, 晚年大变其 法,自成一 家。笔墨喜 用书法中的 草籀之法, 笔意简远逸 迈,有水墨 和浅绛两种 面貌。风格 苍劲高旷, 气势雄秀, 有“峰峦浑 厚、草木华 滋”之评。
吴镇以善画 山水和墨竹著 称。山水画师 法董源、巨然, 而有新的变化。 画法上,多用 披麻长皴,兼 用厚重的点苔 法,以表现山 川洲渚的不同 景色。构图、 意境亦富于变 化。兼长水墨 竹石,取法文 同,又受高克 恭影响。喜用 秃笔重墨,笔 锋劲利沉着, 气势浑厚豪迈, 自成一格。
李唐《万壑松风图 》
李唐原是北宋画院 待诏。离乱后,到临 安街头卖画,被一个 内官发现,后又重入 使人产生一种“神惊 目眩”的威压之感, 开创出南宋山水画的 新画风。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
其艺术水平被誉为“院人中绝品”,其山水画中 青绿者工细而有秀色,似赵伯驹。水墨者承袭李唐, 但较为精细工致。山石用小斧劈皴,树多用夹叶,楼 台建筑工细严整而不刻板,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
米芾《春山瑞松图卷》 他独创山水画中的 “米家云山”之法, 善以“模糊”的笔墨 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 色,用大小错落的浓 墨、焦墨、横点、点 簇来再现层层山头, 世称“米点”。为后 世许多画家所倾慕, 争相仿效。
到南宋,山水画继李(成)、范(宽)而后,又有 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的变 革。山水画在取材、结构、笔墨方面有了进一步的 发展和变化。 山水画“画面诗意的追求开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自 觉的要求”(李泽厚《美的历程》)。
元代
对于笔墨意趣的特别强调,是元代山水画特有的成就。 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客体而有其自身独特的美, 不仅是形式美、结构美,还能将人的种种主观精神注 入其中,这样,中国绘画的笔墨传统达到了它的最高 阶段。 元代山水画的另一个特有现象,是在画上题字作诗, 以诗文来直接补充画面,诗文与景象互为映衬,相得 益彰,元人题诗写字,或能发画之深意,或能补画之 未尽,很快即成为广为采纳的一种形式。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这样彪炳画史的名家,这 就是代表一代风范的“元四家”。
马远《踏歌图》 马远是南宋画院 待诏。初师李唐, 能独辟蹊径,自成 一家。他善作平视 或仰视的构图,用 焦墨作树石,石皆 方硬,危崖峭壁, 水色交融。他画山, 常画山之一角,或 “马半边”。画树 干瘦硬为屈铁,但 刚健中有柔和。笔 法豪放而谨严,变 化多而融和。历代 评画者评他是“水 墨苍劲”的风格。
吴镇《墨梅图卷》
王蒙《葛稚川居图》
王蒙工诗文、书法, 善画山水,能自出新意, 并且师法造化,独具面 貌,是元代末年富有创 造性的山水画家。其鲜 明的艺术特色是:喜用 枯笔干皴,创牛毛皴, 有时兼用解索皴或小斧 劈皴,皴法简练成熟, 如行书草隶,到晚年, 功力愈见深厚。其山水 布局,满而不臃,密而 不塞,用笔繁复而又富 于层次感和空间感
“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
李思训 《明皇幸蜀图》
荆浩《匡庐图》
董源《潇湘图卷》
董源《龙宿郊民图》
宋朝
两宋的山水画在真实描写大自然并表达一种人生牧歌式 的审美认识上达到了一个高峰。山水画向着各个方面纵 深地发展了。 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范宽的雄强,分别代表了宋 初山水画的三种风格; 南方,以“米点山水”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