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思考: 7-3、6、8;练习:7-6、11、16承上: 热力学第一定律(03’)§7-5 热一律对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的应用一、 泊松方程(27’) 绝热过程特征:dE dW dQ -=⇒=01、对理想气体: ∴c pV =γ2、绝热线:V p -图:交点处:绝热线斜率>等温线斜率§7-6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热机的效率一、 循环过程:(17’)特征:1、经每次循环:0=∆E,净功)净热)((W Q =⇒ 系统对外的净功等于系统吸入的净热。
2、平衡过程:⎰⎰==pdVdW W 数值上等于Vp -图上闭曲线包围的面积。
二、卡诺循环:二恒温热源间二等温过程二绝热过程组成正循环:热机(28’)⎪⎪⎪⎪⎩⎪⎪⎪⎪⎨⎧=→=→=→=→----)4(:,)3(ln :,)2(:,)1(ln :,1421114322132121121 γγγγμμv T v T a d v v RT M Q d c v T v T c b v v RT M Q b a i 绝热绝热压缩:(绝对值)放热等温压缩:绝热绝热膨胀:吸热等温膨胀:效率:1212111T TQ Q Q W -=-==η讨论:1.卡诺循环最简单、最基本的理想循环 2. 只与21,T T 有关。
提高η的途径 3.η恒小于1逆循环:致冷机(10’)致冷系数2122122T T T Q Q Q W Q -=-==ω(可大于1) 小结:绝热过程;卡诺循环:(05’)思考: 7-5,9,10; 练习:7-20, 24, 25承启: 热力学第一定律:定量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方向研究 (05’)§7-7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 叙述:(15’)开尔文叙述: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令其全变为功的循环过程:不可能。
克劳修斯叙述:热量自发地从低温到高温:不可能。
(二叙述等效 ) 二、意义:反映自然界中过程的方向性,否定了制造第二类永动机的幻想。
(10’)§7-8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卡诺定理一、 两类过程(15’)可逆过程:系统能回原态且外界无任何变化。
(平衡过程) 不可逆过程:系统不可能回原态而外界无任何变化 例:功热转换,热量从高温到低温,气体自由膨胀讨论:1.只有理想的平衡过程(无限慢、无耗散)才可逆,自然界中一切实际过程都是非理想、非平衡的,因此是不可逆的。
2. 各种不可逆过程中存在内在联系。
热二律实质:总结性指出这种联系。
二、卡诺定理:工作在21T T 、之间热机:;一切可逆机:121T T -=可逆η 一切不可逆机:121T T -≤不可逆η(10’) 意义:提高η的途径:① 不可逆机尽量逼近可逆机。
② 提高高温2T(降低低温1T )§7-9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一、气体自由膨胀: 重回A:几率N21 N 为分子数。
(20’)总结:自发过程(不可逆过程)总是从几率小(含微观状态少)的宏观状态⇒几率大(含微观状态多)的宏观状态。
二、热二律统计意义:本质上是一统计规律,反映自然界中一切实际过程,都向几率增大方向进行。
(10’) 小结:绝热过程;卡诺循环:(05’)承启: 力学:机械运动→电磁学:电磁运动(02’)第八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8-1:电场一.电场:场物质:迭加性 静电场:静止电荷激发。
对外表现 (05’)二. 带电现象的微观解释:电子转移⎩⎨⎧电荷量子化电荷守恒(03’)三.库仑定律:对真空的点电荷02122101241r r q q F⋅=επ (10)§ 8-2:场强一、 场强:q F E =性质 ⎪⎩⎪⎨⎧+++=n E E E E 21迭加性:客观性方向性 (10)二、 场强计算:(一)离散型: (20’)1、点电荷:2、点电荷系: 电偶极子: 电矩(二)、连续型:⎪⎪⎩⎪⎪⎨⎧⋅===⋅=⎰⎰⎰dq rr E d E d E dqr r E d 303041:41 πεπε矢量积分迭加划分:元电荷 注意方向,正交分解)(1、均匀带电线: (20’)讨论:无限长均匀带电线:2.、均匀带电环轴: (15’)讨论:① 环心; ② 远处小结:静电场;场强计算:(05’)思考: 8—1,3; 练习:8—6, 8, 105. 均匀带电长圆柱体:电场在柱体内外分区分布(05’)小结:Gauss定理及应用(05’)思考: 8—7,8;练习:8—14, 15, 16承启:静电场表现:与物质的相互作用(03’)§9—1: 静电场中的导体一.导体的静电平衡(15’)静电感应 静电平衡平衡条件⎪⎩⎪⎨⎧=⎩⎨⎧=='+=si i U U E E E E 内部、表面等势电势角度表面内部场强角度:0:0:0τ二.导体上的电荷分布:(15’)1.静电平衡下,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1] 内部:净电荷为零[2] 内表面⎪⎩⎪⎨⎧'-=⇒+'==⋅==⎰q q q q s d E E e 内表内表腔内有电荷时,等势净电荷为零,腔内腔内无电荷时,内表面00,0εφ2. 表面曲率大处,电荷面密度大;3. 表面场强与电荷面密度成正比 三.应用:(10’)1.尖端放电:尖端处曲率大大E 强:放电2.静电屏蔽:接地导体腔网:内屏和外屏§9—2: 电容器一、 电容器电容:BA U U qC -=(15’)讨论:1、电容是表示储存电荷、电能的物理量。
2、只与导体的几何线度有关,与q, U 带电与否无关。
3、加入介质电容增大C C r ε=二、 电容计算:承启:真空中的磁场→介质中的磁场?(05’) §12-1 磁介质的磁化(10’) 一、 磁化:①磁化是磁场和介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切物质均会被磁化②B B B '+=0同向或反向)B可与B(:介质磁化附加场:真空中磁场介质中磁场0:'⎪⎪⎭⎪⎪⎬⎫'B B B 相对磁导率:⎪⎪⎩⎪⎪⎨⎧>>'<'>=铁磁质反向,抗磁质与同向,顺磁质与,1,1,1000r r r r B B B B B B μμμμ③与电极化比较:E E E E ''+=,0恒与0E 反向,1≤r ε二、磁化现象分析(15’)内因:电子运动(轨道旋+自旋)⇒等效分子电流⇒分子磁矩 外因:外磁场⎪⎩⎪⎨⎧∆m m P B B P 反向的附加磁矩进动产生与取向一致的趋势出现与使兹力洛伦00.2.1类 别 磁 化 原 因宏观现象 顺 磁 质mm P P ∆>>,分子磁矩朝外场方向取向是顺磁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介质表面出现磁化面电流抗 磁 质与外场0B 方向的附加磁矩是产生抗磁效应的唯一原因§12-2、磁介质中的磁场一、磁化面电流 (10’)二、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20’)引入磁场强度μBH =介质中安培环路律I l d H ∑=⋅∴⎰三、应用:(利用对称优选回路)H B H μ=⇒⇒ (10’) §12-3 铁磁质一、性质:1、大 2、磁滞 3、剩磁 4、居里点 (05’) 二、磁滞回线:(10’) 小结:电场能量mk kt kA t A m mv E k 22222222)(sin 21)(sin 2121ωωϕωϕωω=⇒=+=+==承启: 波基本特征:干涉衍射 (05')第十八章波动光学§18-1光的相干性原子(分子)发光:干普通光源所法的光不相向、位相随机变化随机性:振动频率、方间歇性:波列(⇒⎭⎬⎫⎩⎨⎧⋅=∆=∆-m l s t 10,109产生相干光途径:同一光束分开⎩⎨⎧分振幅法:薄膜干涉干涉分波阵面法:杨氏双缝(15')§18-2.由分波阵面法产生的光的干涉一、 杨氏双缝:双缝充当相干波源波程差:D x ddtg d B s r r r =≈==-=∆θθsin 212明纹:3,2,122=±=⇒±==∆k d Dk x k D x dr λλ暗纹:3,2,1)12(2)12(=-±=⇒-±==∆k d Dk x k D x dr λ (15')讨论:①用分波阵面法产生相干光② 干涉花样是明暗相间,等距离排列的开行条纹 :间距 λdD x =∆③ 光学测量。
基本刻度—放大(杨氏:D/d )④入射白光:中央(k=0)白色,其他纹彩色紫→红按波长排列。
(10')二、洛埃镜:S 与其中虚像S ’形成相干光源(双缝) : 镜缘暗纹半波损失⇒ (10') §18-3光程差光程:①折算:相同时间光在真空中的路程。
②位相差取决于光程差:δλπλπϕ022=∆=∆e r 干涉强弱⎪⎪⎩⎪⎪⎨⎧-±±=,暗明2)12(,22λλδk k③薄透镜的等光程性⇒不产生附加的光程差 (30') 小结:简谐波 (05') 思考: 18—2, 3; 练习:18—2 , 3, 7承启: 分波阵面法产生相干光→(05')§18-4由分振幅法产生的光的干涉一、 薄膜干涉: 光程差 ⎪⎪⎩⎪⎪⎨⎧=+±=±==+'-=暗,明,,2,1,02)12(,3,2,1,222sin 2222 k k k k i n n e λλδλδ (10')讨论:1.是用分振幅法获得相干 2.若膜厚均匀:仅为i 的函数,相等的倾角i 对应 于同一条干涉条纹—等倾干涉 3.若一定:仅为e 的函数,相等的度e 对应 于同一条干涉条纹—等厚干涉4.透射光束因无半波损失,干涉花样与反射光束互补5 自行写出 n<n ’射光束的干涉条纹位置(?) (20')二、劈尖(劈性膜)产生的干涉⎪⎪⎩⎪⎪⎨⎧=+±=±=+=暗,明,,2,1,02)12(,3,2,1,2222 k k k k en λλλδ (10')讨论:1.是典型的等厚干涉2.间距 便于测量↑↓=⎭⎬⎫=∆=∆l n l l e e n ,,sin 2sin 2θθλθλ3. 尖顶:半波损失0极暗纹—=0 ⇒=2λδe4.白光入射:除尖顶均暗外,出现彩色条纹(紫→红) 5.自行写出玻璃间空气劈尖的公式(20') 三、牛顿环实质:环状空气劈尖上的等厚干涉 花样:同心圆环,向外愈密位置: 暗环0,(明环 (),3,2,1,),3,2,1,2)12( ===-=k kR r k R k r λλ(10')§18-5迈克耳孙干涉仪:干涉虚像)间构成空气薄膜(MM与22'1M 磁场中移过的条纹数— N 移动距离 : 平移M22λN d = (10')小结:简谐波 (05') 思考: 18 — 6, 7; 练习:18 — 11, 13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