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调研综述及案例

文献调研综述及案例

胜任力模型研究一、文献综合调研内容以下文献调研部分只需检索及选择合适的文献资源(线索),有兴趣的同学自己阅读全文。

2.图书3.利用中文或英文的专利及标准数据库(CNKI、万方、、检索工具免费),检出相关的中英文切题专利及标准题录,每个同学选择记录题录或文摘格式,至少各1篇,并写出参考文献的格式;3.1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保护,“胜任力”非产品,但评价胜任力需要一定的方法,因而用“胜任力”作检索词。

3.2标准是从事生产、设计、管理、产品检验、商品流通、科学研究的共同依据,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某种法律效力,有一定的约束力,按规定程序制订,经公认权威机构(主管机关)批准的一整套在特定范围(领域)内必须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献。

“胜任力”虽非产品,但属于绩效管理的范畴,也需要规范化,“胜任力”无相关中国标准,有“绩效管理”方面的中国标准。

4.利用法律法规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北大法宝或百度法律法规),检出并摘录相关条规1—2篇,记录目录或文摘格式;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创业能力测评工作的通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创业能力测评工作的通知 津人社办发[2010]第73号 2010年10月23日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高校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天津市2009-2012年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规划刚要》和市政府与国家人力社保部签署的在我市共建以创业带动就业试验区备忘录的相关要求,通过引进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扩展我市创业服务的功能,增加创业服务的手段,提高创业培训的成功率。

经市领导同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将联合在全市组织实施“创业能力测评”项目,为做好相关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加强领导,... 库别名称: 地方法规规章发文文号: 津人社办发[2010]第73号 颁布部门: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效力级别: ""时效性: 现行有效颁布日期:2010年10月23日 实施日期: 2010年10月23日内容分类: 劳动工会:职工管理与培训5.使用英文(文摘、期刊、学位论文)数据库(WOK —web of knowledge 、EI —engineering village 、Elsevier 等),检出英文切题题录(批量),选择记录文摘格式至少二、综述阅读大量文献后,“胜任力模型研究”范围太广,本人难以控制,缩小课题范围“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国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相关的文献调研方法如前,此略。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国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黄梅(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检索教研室)[摘要]:研究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有利于提高教师管理的实效性,本文基于CNKI,检索式为:(主题=高校OR主题=大学)AND 教师AND 胜任力AND模型,检索结果为177条,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在梳理胜任力理论模型与构建流程、教师胜任力模型:教师胜任力模型、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综合出高校胜任力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高校教师信息素质胜任力模型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大数据内容分析综述1.引言管理胜任力特征及模型构建,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管理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关注的一个焦点。

可为预测工作绩效及高级管理者测评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增强人事选拔和配,备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1]胜任力的研究对于高校管理人员和高校教师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高校教师了解并熟悉高校教师的胜任力模型,有助于对自身进行客观地分析评价,并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身能力建设,从而达到有效自我提升的目的。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有利于提高教师管理的实效性,尤其是对于高校教师招聘选拔和绩效评定这两大核心环节具有直接指导作用,高校的人事部门可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和选拔体系和评价体系,从而减少教师管理工作的盲目和失误。

[2]针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2]- [4]、层次分析法[5]- [6]、实证研究[7]- [8]确定高校教师的胜任力特征,从而构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对模型的有效度进行了检验;且具体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9]- [10]、高校就业教师[11]- [12]、辅导员[13]等具体岗位,以及胜任力模型应用于招聘[14]- [15]、绩效评价[16]- [20]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信息素质是高校教师提升之本,目前国内论文尚无专门涉及,本文基于总结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综合出高校胜任力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高校教师信息素质胜任力模型打下基础。

2.基于大数据的文献内容分析方法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式为:(主题=高校OR主题=大学)AND 教师AND 胜任力AND模型,检索时间为2015/5/8,检索结果为177条。

为了更好的分析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具体研究情况,可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结果中提供的,基于词频统计40个关键词如表1所示:行了检验;并具体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就业教师、辅导员等具体岗位,以及胜任力模型应用于招聘、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3. 胜任力理论模型与构建流程3.1 胜任力理论模型“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

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目前,胜任力理论模型主要是Spencer 的冰山模型(Iceberg competency model )和洋葱模型。

胜任力的冰山模型,主张有五种类型的胜任力动机(motives )与特质(motives )、自我概念特征(self-concept characteristics )、知识(knowledge )和技能(skills )。

按照这个模型,“知识和技能”似处于水面以上看得见的冰山,最容易改变,“动机和特质”潜藏于水面以下,不易触及,也最难改变或发展,“自我概念”特征界于二者之间,如图1所示。

[21]美国学者R. 博亚特兹(Richard ·Boyatzis )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可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

所谓素质洋葱模型,是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

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22]3.2 胜任力构建流程[23]Spencer 等人总结了20年关于胜任力研究成果,提出了包括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社区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家在内的五个通用胜任力模型。

其中,企业家的胜任力模型包括:①追求成就:主动性、捕捉机遇、坚持性、信息搜寻、关注质量、守信、关注效率;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系统分析、问题解决;③个人成熟:自信、具有专长、自学;④影响力:说服、运用影响策略;⑤指导和控制能力:果断、监控;⑥体贴他人的能力:诚实、关注员工福利、关系建立、发展员工。

其胜任力构建的流程为:建立绩效有效标准、选择校标样本、收集资料、建立胜任力模型、验证胜任了模型、应用胜任力模型六个步骤,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1胜任力理论模型 (资料来源: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M]. Hoboken: Wiley, 1993)图2 Spencer 的胜任力构建的流程图4.教师胜任力模型 4.1 教师胜任力模型徐建平[24]的胜任力模型包括:表2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核检表》频次统计表、表3教师胜任力模型、表3教师胜任力模型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核检表》频次统计表4.2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4.2.1汤舒俊模型特征[25]4.2.2周榕模型特征[26]4.2.3……5. 兼容并包的模型6. 总结……参考文献[1] 王重鸣,陈民科. 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J]. 心理科学,2002,05:513-516+637[2] 汤舒俊,刘亚,郭永玉.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06:78-81.[3]周榕. 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2,11:86-92.[4]张卓,高金金,陈毅文. 远程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和检验[J]. 人类工效学,2014,01:47-50.[5]戴成秋,冯君莹.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软件导刊,2014,10:159-161.[6]黄庆双. 基于Moodle平台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胜任力测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7]高永惠,黄文龙,刘洁. 高校教师人才胜任力品质因子模型实证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79-83.[8]奚昕. 应用型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实证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2014,01:84-88.[9]陈鸿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10]陈鸿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1,02:57-59.[11]张立波,沈健.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04:3-8.[12]沈健,徐英哲. 高校就业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J]. 学理论,2014,09:252-253.[13]张光权. 理工类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14]张媛媛. 基于胜任力的高校教师招聘研究[D].青岛大学,2014.[15]张世免.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教师招聘体系探析[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3-16.[16]张常维.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与绩效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17]李晶. 高等院校金融学科专业教师胜任特征与绩效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19]宋倩.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及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20]胡杨成,葛红. 高校教师胜任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 老区建设,2014,22:41-43.[21]徐建平. 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22]杜晓蓉. 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培养[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228+232[23]李明斐,卢小君. 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28-32.[24]同[21][25]同[2][26]同[3]三、写出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真实体会、要求及建议(不需多,如有建设性可加1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