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一、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要求: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与一般研究性论文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历史、派别、观点、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对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等)。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观点派别、代表人物、发展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放在文末,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因此,应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二、文献综述撰写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应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来完成有关主题的文献评述。
必须是有论点、有见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
如何从众多的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是提高撰写内容质量的根本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
三、文献综述撰写的步骤文献综述撰写的一般步骤包括选择题目、阅读文献、搜集资料、分析对比、草拟提纲和撰写等。
1、选择题目:题目要根据需要而定,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如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和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等。
但必须结合所学专业就某一主题(自定主题或由教师指定主题)进行综合论述。
2、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根据选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3、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4、撰写: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
四、文献综述的格式及字数要求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一般应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每篇文献综述要求3500字以上,参考文献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
五、注意事项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
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附件:文献综述范例文献综述题目:毕业论文《中外财务分析比较研究》文献综述院(系)会计学院专业年级 2004级会计7班学生姓名田茂娟学号 2004051701指导教师李传彪职称讲师日期 2008年4月10日毕业论文《中外财务分析比较研究》文献综述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2004级会计7班田茂娟指导教师李传彪摘要:现代财务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信息,满足了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需求,是评价企业的重要依据。
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决策者对财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中来,尽管我国的财务分析理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国现有的财务分析理论与西方财务分析理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外财务分析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不同国家财务分析的差异,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财务分析;概念;目标;方法Abstract:Through a series of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situation, operating results and cash flow analysis , the modern financial analysis meet the Benefit counterparts to assess current and future business development needs of enterprises,i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valuation.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world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tensifies, The decision-makers set a higher request to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while China had just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transforma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system, despite the financial analysis of China has made some progres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gaps between China's existing financial theory and analysis and Western financial analysis compared Theory. Therefore, in this situatio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financial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issues, financi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on the differences is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improve our financial reporting system.Key Words:Financial analysis; concept; Aim; Method财务分析作为一项运筹和谋划全面效益的管理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分析也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和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中外财务分析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而要对中外财务分析进行比较研究,先得研究什么是财务分析,只有准确把握住财务分析的概念、目标和方法等基础理论问题,才能更好的对中外财务分析进行比较研究。
本文研究的问题主要有:财务分析概念、财务分析目标、财务分析方法及财务分析的信息基础。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这里探讨的财务分析概念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外国学者有关财务分析的概念和我国学者有关财务分析的概念。
1、国外财务分析的概念财务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始于19世纪的美国。
综观外国学者对财务分析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Water B.Neigs认为,财务分析的本质是搜集与决策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技术。
财务分析是选择财务信息,分析与解释各项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并评价其结果的过程;(2)美国纽约市立大学Leopold A.Bernstein认为,财务分析是一种判断的过程,旨在评估企业现在或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3)前苏联谢·巴·巴林格列茨教授在其编著的《企业和联合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一书中认为“经济活动分析是对企业的工作进行全面研究,以便客观地评价已经达到的成果和进一步提高经济工作的效率。
经济活动分析是对企业和联合公司进行计划领导和管理的工具”;笔者认为:美国财务分析实际上是财务报表分析;而前苏联财务分析囿于经济活动分析之中,财务分析体现一个“围绕”,即围绕计划责任。
2、我国财务分析的概念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分析在我国正在向制度化、系统化、电算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分析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观我国学者对财务分析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高俊伟、王国平等认为,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及其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与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2)樊行健认为,财务经济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和技术,以财务资金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为重点,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不同决策者,预测未来,提供更有效决策依据的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