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期末测试一、积累运用(共30分)1、据拼音写汉字。
(4分)(1)步lǚ (2)chà紫嫣红(3)粗guǎng(4)ǒu心沥血2、名著阅读。
(2分)《西游记》中有个“孙悟空”,是_________给他起的这个名字;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曾被玉帝封为“弼马温”,他不同意,而自封为“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的一副对联。
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诗中的有关词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2分)上联:,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下面是对这几个句子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几个句子中是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当作英雄来大力加以赞美的。
B、作者认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都算不上是英雄,句子对他们进行了贬斥。
C、作者认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都可称得上是英雄,但又指出了他们的不足之处。
D、这几个句子中是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当作一般的帝王进行评论的。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课文主要刻画了外祖母,对“我”的成长有着良好的影响。
B、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C、东晋的陶渊明厌恶官场、喜爱园田生活,他曾辞去县令,亲自种田糊口,做诗著文,一生喜爱君子一样的莲花,他本人也是一个坦荡的君子D、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对比的写法,回忆了作者儿童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的生活,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6、在下列语境中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雄虫的两根短短的触角末端各有7条紧挨着的流苏。
(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状的下垂装饰物)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调皮、机灵)C、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D、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新课)7、把下面句子中的错误用符号法改正过来。
(每句限改一处,4分)(1)班会上,老师和班干部们听取并研究了同学们对开展“注意安全,预防事故”的活动。
(2)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8、默写。
(共12分)(1)无意苦争春,。
,只有香如故。
(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写自己隐居时劳作辛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中描写莲的高尚品格用了一个对偶句(可从长句中摘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20分)(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3分)(1)手不释卷()(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3)卒用其人()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11.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他么?为什么?(4分)(二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嵏,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2)坐窥井邑,俯拍云烟(3)遂以名楼13.文中有一个既是议论又是感叹的句子,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章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角度写黄鹤楼,是以“______”字来贯穿全文的。
(2分)15.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指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三、现代文阅读(一)袁隆平的“寻梦园”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来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遨游;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
”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21.请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4分)(1)梦寐以求:(2)功成名就:23.文中第二段用了大量的数据,请说出这些数据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什么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章最后用袁隆平做过的“一个美好的梦”结尾,请你说说文章这样安排的好处。
动物的“隐身术”①游戏中的躲藏,仅仅代表着胜负,而在动物世界里,“躲藏”则决定了动物自身的生死存亡。
为了在生物圈中更好地生存,各种动物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隐身术”。
②变色龙可称得上是动物中的隐身高手,它变化多端的肤色令许多大的捕食者和小的被食深受蒙骗。
其实像变色龙一样具有高超“隐身技术”的动物还有许多。
竹节虫卵那干柴一般的身躯,就为它在枯竹中藏身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枯叶蝶有着酷似枯叶的翅膀,若是成群地栖息在枯黄的叶子中间,恐怕人们很难数清它们到底有多少只。
③陆地上这样的“隐身高手”还有不少,有在绿竹叶中等待食物自己送上门儿来的竹叶青蛇.还有貌似石头的非洲蜥蝎等等。
④水中世界的景观和陆地上一样变化万千,这样的环境给水中生物提供了许多理想的藏身之处。
⑤一般来说。
鱼类对于人类所创造的东西大多怀着高度的戒备心理,而虾虎鱼却很好地利用了它们:它正躲在一只瓶子里面等待毫无戒备的猎物自投罗网。
“水中变色龙”——比目鱼通过眼睛来感受外界环境的颜色变化,同时性腺也受到刺激,由此改变皮肤细胞所含色素微粒的组合,从而改变肤色适应环境。
⑥世上的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水里的鱼妈妈也不例外,像罗非鱼、黄纹吴郭鱼的幼鱼都在妈妈的身边活动,以便遇到危险时可躲进妈妈的嘴里。
像隆头鱼之类的小鱼,必须经常离开藏身的地方到外面觅食,它们会随时随地提高警觉,只要一有危险就立刻钻进泥沙里或岩缝里。
皮剥此背鳍的第一根刺上布满了小小的锯齿,就像锉刀一样,它们的鳞上也有许多细刺,所以身体表面看起来相当粗糙。
它们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躲进岩缝中,把背锁直,紧紧嵌在岩缝里,在外窥伺的敌人想要把它们施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生活在加勒比海的花园鳗喜欢成群地栖息在浅水的热带海域中,它们的洞穴,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海床上。
它们的尾部“根植”’在洞穴深处,上半身伸出来捕捉漂浮在它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花园鳗的鳍非常小,身体却能以惊人的速度前后游动,使猎物措手不及。
一大群在海中游动的花园鳗看起来就像一丛丛在花园里随风摇曳的花草,当它们受到惊吓时,会立到缩回洞穴里,整座海底“范围”就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形无踪。
13.适用一种直观的形式,将文中列举的动物名称、隐身方式加以整理。
14.文中起“总说”作用的句子是:15.如果要迅速把握文章说明的思路,可抓住的段落是:16.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7.文章在构思上,根据读者对动物“隐身术”的熟悉程度和兴趣,详略得当地处理了说明对象,其中,简略说明的是,详细说明的是。
18.请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另外一种动物的“隐身术”。
四作文请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初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共30分)1、(1)履(2)姹(3)犷(4)呕(4分,对一个得1分)2、菩提祖师齐天大圣(2分)3、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分) 4.C 5.C 6.A 7、(4分)(1)班会上,老师和班干部们听取并研究了同学们对开展“注意安全,预防事故”的活动的打算(或安排、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