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方位投影
假想一平面切(割)地球,然后按一定的数学方法将地球面 投影在平面上,即得到方位投影。
2
方 位 投 影
正射投影 透视投影 外心投影 球面投影 球心投影 纬线——一组同心圆 正轴 经线——交于投影中心的直 线束,夹角不变 非透视投影 横轴 等高圈——同心圆 斜轴 垂直圈——同心圆半径,夹 角不变
方位投影——又称平面投影
RZ C
式中C为积分常数。因Z = 0 时, = 0,故C = 0。 于是:
RZ
22
等距离方位投影的变形公式:
长度比为:
1 1 2
R sin Z Z sin Z
面积比为:
P 1 2 Z sin Z
a,b
最大角度变形为:
sin
2
投影中心: 平面和球面相切的一点 用圆球体代替椭球体:M=N=R B,L
投影中心
1. 方位投影分类
根据投影面和地球球体相切位置不同 当投影面切于地球极点时,为正轴投影。 当投影面切于赤道时,为横轴方位投影。 当投影面切于既不在极点也不在赤道时,斜轴方位投影。
2、正轴方位投影
投影中心为极点,纬线为同心 圆,经线为同心圆的半径,两 条经线间的夹角与实地相等。
由此得到直角坐标公式为:
x cos
LR sin Z cos D R cos Z
y sin
LR sin Z sin 4 D R cos Z
变形公式为:
d L( D cos Z R) RdZ ( D R cos Z )2 3 L 2 R sin Z D R cos Z
P 2
41
当Zk=0,即投影面切在投影中心,则有:
k 2R
Z 2Rtg 2
Z sec 2
2
对于正轴投影,只要在等角方位投影一般公式 中以 代,以90- 代 Z 即可,有:
k )tg (45 ) 2 2 k 2 2 cos (45 )sec (45 ) 2 2 2 R cos 2 (45
经纬线形式
中央经线为直线,其它经线是对称于 中央经线的凹向曲线;中央纬线为直 线,其它纬线是对称于中央纬线的凸 向曲线。 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 外逐渐减小在中央纬线上经线间隔自 投影中心向东、向西方向逐渐减小。
横轴等面积方位投影
变形分布规律
投影中心无变形,离投影中心愈远角度、长度变形增大 。 20
Q
d
Q’
d
d
R 2 sin ZdZ
Z
D RdZ A
C
B
d
D’ A’
C’ B’
最大角度变形为:
2 a b ab
球面微分梯形在平面上的投影
sin
或
tg (45
4
)
1 2
(6-5)
12
d d m Rd (90 ) Rd
d n rd R sin(90 )
Zk k tan R sin Z k 2
或
Zk k 2 R cos 2
2
40
等角方位投影的一般公式为:
x cos
2 R cos 2
y sin Zk Z sec 2 2 2 0
Zk Z tan 2 2
1 2 cos 2
经纬线形式
中央经线为直线,其它经纬 线均是曲线。 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相等。
变形分布规律
斜轴等距离方位投影
投影中心无变形,离开投影中心愈远角度、长 度变形增大,面积变形、角度变形都不大 。
28
§3-4 透视方位投影
透视方位投影的概念
透视方位投影是方位投影的特殊情 况。它是用透视的原理来确定 = f(Z)的函数关系。
4
A′
Z 投影变形公式为: 2 R tan 2 d 2 Z 1 sec
RdZ
1
2 2 Z 2 sec R sin Z 2 2 Z P sec 2
§3-6 球面投影(等角方位投影)
等角方位投影的条件:
1、 2分别为垂直圈 和等高圈的长度比
1 2
P mn
d
R 2 sin(90 )d
mn sin 2 mn
m和n分别是经纬线长度比
方位投影的特征
由投影中心到任何一点的方位角保持与实地相等(无变形)。
14
§3-2
等面积方位投影
等面积方位投影(Lambert)的条件:
P 1 2
移项积分,得:
30
§3-4 透视方位投影
Q 'O qA QA qO
' '
A′
有如下的一些关系: Q ' A'
Q 'O R D
qA R sin Z qO R cos Z D
带入上式:
4
P
3
Z
2
1
LR sin Z D R cos Z
§3-4 透视方位投影
LR sin Z D R cos Z
此投影为波斯托于1581年所创.又称波斯托投影。
正轴等距离方位投影
25
正轴等距方位投影
经纬线形状
纬线投影后为同心圆,经线投影为交于纬线圆 心的直线束,经线投影后保持正长,所以投影 后的纬线间距相等。
变形分布规律
球面上的微圆投影为椭圆,且误差椭圆的长半 径和纬线方向一致,短半径与经线方向一致, 且等于微圆半径r,又因自投影中心,纬线扩大 程度越来越大,所以变形椭圆的长半径也越来 越长,椭圆越来越扁。
42
正轴等角方位投影
43
横轴等角方位投影
44
斜轴等角方位投影
45
§ 3.7 球心投影(日晷投影)
对于球心投影而言,D=0,L=R,因此有:
LR sin Z D R cos Z
A′
R tan Z
3 投影变形公式为:
d 1 sec2 Z RdZ 2 sec Z R sin Z
Q
d
Q’
d
Z
D RdZ A
C
B
d
D’ A’
C’ B’
长度比为:
球面微分梯形在平面上的投影
AD ' d 1 AD RdZ D ' C d d 2 DC rd R cos(90 Z )d R sin Z
11
面积比为:
P ab 1 2
d 1 RdZ R sin Z
2
2
C R 2 cos Z
式中C为积分常数,因Z= 0时, = 0,故C = R2。 于是:
2 2R2 (1 cos Z )
整理后开方得:
2 R sin
Z 2
15
等面积方位投影的变形公式:
长度比为:
2 1
D 3 D Q Q
A A A A 2 A’ 1 A’ 3 2 A’ 4 3 A’ 1 4
A 4
4 A
3 2 1
根据投影面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即投影中心Q的纬度2 0)的不同 1 分类:
图6-6 透视方位投影
1)正轴( 0 = 90°)
2)斜轴( 0 <0 < 90°)
3) 横轴( 0 = 0°)
1
1
L2 ( D cos Z R) P 12 ( D R cos Z )3
最大角度变形公式为:
sin
2
a b ab
x cos
LR sin Z cos D R cos Z
LR sin Z sin y sin D R cos Z
或
0
按公式 得:
d RdZ R sin Z
移项积分后,得:
ln ln tan
或
Z ln k 2
Z k tan 2
注意:Z=0 Z=90是否可用 39
要求系数 k,可指定某等高圈Zk上的长度比2(k)=1,有:
2( k )
即
k 1 R sin Z k
P 12 cos Z
a tan(45 ) sec Z 4 b
(a)以北极为中心的正射投影
(b)以赤道为中心的正射投影
(c)以北纬45度为中心的正射投影
§3-6 球面投影(等角方位投影)
对于等角方位投影而言,D=R,L=2R,因此有:
LR sin Z D R cos Z 2 R 2 sin Z 2 R sin Z R(1 cos Z ) 1 cos Z
等变形线都是以投影中心为圆
心的同心圆。 包括等角、等积、
等距三种变形性质,主要用于 制作两极地区图。
概念:方位投影是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地球
表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所 得到的图形。 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的点,或 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圆心点)向各个方向的方位角 与实地相等,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切点或相割的割线无变形。适合制作形状大致为圆形 区域的地图。
第三章 方位投影
3.1 方位投影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3.2 等面积方位投影
3.3 等距离方位投影
3.4 透视方位投影的种类和一般公式
3.5 正射投影
3.6 球面投影(等角方位投影)
3.7 球心投影(日晷投影)
3.8 方位投影的分析和应用
§ 3.1方位投影的种类和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