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于自然的“神”,认为“神”无所不在,“神”的力量无所不能,这就是宗教。
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高于自然的“神”,认为“神”无所不在,“神”的力量无所不能,这就是宗教。
因此,宗教的产生本身第 30卷第1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09年 2月No. 1Vol. 30 JournalofNingxia TeachersUniversity (SocialScience) Feb. 2009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问题田晓勇(宁夏师范学院思政部,宁夏固原756000)摘要:宗教信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问题。
大学生应正确看待宗教信仰、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宗教信仰自由等关系问题,使宗教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宗教;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宗教信仰自由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 -1331 (2009) 01 -0147 -03收稿日期:2008 -10-20作者简介:田晓勇(1963 -),男,宁夏固原人,宁夏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近年来,随着文化多元化步伐的加快,宗教问惑题已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特别是在反对宗教渗透和学习宗教文化的矛盾中出现了一些困,需要加以澄清。
一、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宗教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到人类生活当中,就形成了一种文化。
因此,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它是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它表现为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主宰着自然界和社会的力量,这就是救世主、天堂和地狱,并对此加以信仰和崇拜。
宗教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和崇拜,它与象征人类文明之理性、理智在相当程度上是对立的。
但是宗教又是一种文化,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哲学、文学、美学、艺术学、建筑学以及民俗学等领域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和深厚蕴涵,忽视宗教文化,众多社会科学的领域就会黯然失色。
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religare,有“联系”之意,即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
在人类之初,由于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无法抗拒,更由于氏族势力便于对氏族成员的控制,便产生了超越自然并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宗教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更与各种文化现象结下了不解之缘。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但那些直接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无不打上宗教的印痕,就连作为各个时代上层建筑核心内容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规范等,也深受宗教的制约。
至于对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心理、文化特征的影响就更加深刻。
例如中国的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形成关系十分密切。
道教的炼丹术首开我国化学之先河,并与医药学有着密切关系,葛洪著《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神仙服食药方》等道教书籍今天仍然是药物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南天师道代表人物陶弘景、隋唐之际的著名道士孙思邈都精于医学和药物学,对古代医学和药物学的发展都有重大贡献。
道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从六朝到宋明,许多文学作品都受到道教的影响。
汉代之后出现了许多游仙诗,到唐代李白,更是“五岳寻仙不辞远”,自号谪仙人,虔诚信道,写了不少仙诗仙作。
道教对于中国民俗的影响则更为广泛、深刻,·147·来,社会上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活动比较活跃,对青少年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直接影响, 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宗教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起着的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结果。
而宗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它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社会中不可抵御力量的迷茫和无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精神信仰。
宗教组织是一种社会力量,它有自己独特的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方式。
因此,民族与宗教是有严格区别的,但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当代世界2000多个民族的60多亿人口中,有80%左右的人口信仰宗教,除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宗教外,道教、犹太教、印度教、神道教等也是在一些民族或国家有较大影响的宗教。
基督教徒约占世界人口的33% ,伊斯兰教徒约占20% ,佛教徒约占10% ,印度教徒约占14% ,还有其他一些民族宗教的信仰者。
宗教是在一定民族基础上产生的,有宗教就必然有相应的宗教生活和宗教活动, 了非常繁荣的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都来,社会上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活动比较活跃,对青少年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直接影响, 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宗教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起着的各民族共同进步的结果。
而宗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它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社会中不可抵御力量的迷茫和无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精神信仰。
宗教组织是一种社会力量,它有自己独特的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方式。
因此,民族与宗教是有严格区别的,但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当代世界2000多个民族的60多亿人口中,有80%左右的人口信仰宗教,除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宗教外,道教、犹太教、印度教、神道教等也是在一些民族或国家有较大影响的宗教。
基督教徒约占世界人口的33% ,伊斯兰教徒约占20% ,佛教徒约占10% ,印度教徒约占14% ,还有其他一些民族宗教的信仰者。
宗教是在一定民族基础上产生的,有宗教就必然有相应的宗教生活和宗教活动, 了非常繁荣的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都春节作为中国人最大的传统节日,从喜庆、娱乐到饮食、祭祀,集中体现了道教对中国民间风俗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同样,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对各民族的思想意识、文化传统、民族心理、风俗习惯都产生着巨大影响,成为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高校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目前大学生公开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有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我们就是一个信仰宗教的民族,我理所当然信仰宗教”,有的学生以参加宗教活动为荣,以“唱福音”、“过圣诞”、“作礼拜”、“封斋”为时尚,以使用宗教组织提供的学习用品、接受宗教组织的祝福、佩带宗教饰品为荣耀。
有的学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开始产生宗教意识,有的甚至公开宣扬自己的宗教观点。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近年由于天长日久约定俗成,宗教生活、宗教活动渗入到某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中,这就形成主要作用,民族风俗习惯中的宗教色彩十分浓厚。
而某些宗教组织也加紧了在高校的宣传和渗透活动;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对宗教问题的轻视现象。
以上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但是,大学生的世界观正在形成阶段,对意识形态的问题特别是对宗教这样复杂的问题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他们更多的是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一般还达不到宗教信仰的程度。
对于这种宗教现象的管理不能失之偏颇,作为宗教文化在高校应该有比较广阔的研究空间。
二、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民族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内容。
民族是一个实有群体,它是由血缘、地缘、业缘关系形成的一种人类群体,有自己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形态。
民族是在氏族社会解体之后,伴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它具有共同的民族语言文字、共同的经济文化生活、共同的民族风俗习惯,甚至共同的民族思维方式。
古往今来,各个民族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作为人类实体·148·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产物,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在理论上相互区别,但在表现形式上又融为一体。
例如在道德方面,宗教道德五戒、十善、爱主、爱人、顺从、六信等等,对相应民族的世界观、生活观和社会道德都有深刻影响。
在风俗习惯方面,宗教习俗与民族习俗的相互影响则更加明显,民族节日在民族风俗习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大部分内容来源于宗教祭祀,许多传统婚丧仪式和群众节日活动,既包含着某些宗教色彩又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方面,宗教艺术与民族艺术有很大程度上的同源关系,在人类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民族艺术几乎全部存在于宗教艺术之中,宗教艺术通过影响民族群体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趣味,进而对民族艺术的意境及艺术风格发生作用,成为民族艺术形式的主要内容,甚至有的民族服饰与宗教服饰也没有明显的区别。
由上可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民族生活习惯、民族风俗、民族服饰、民族禁忌甚至民族节日一律与宗教混为一谈,民族习惯活动如生活禁忌,穿着民族服饰,庆祝民族节日,参加祭祀等都不属于宗教活动,参加这些活动也不等于信教。
大学生不能把正常的民族文化活动等同于宗教信仰,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不能习惯地把自己归属为信教徒,也不能认为某些少数民族学生理所当然是信教徒。
应当允许大学生按照自己民族的习惯方式生活,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重视研究宗教文化,使宗教学在哲学、文学、艺术学、建筑学、伦理学、民俗学等领域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和发展。
同时,大学生也要正确区分民族文化活动和宗教文化活动,不穿戴宗教服饰,不使用宗教组织提供的带有明显宗教标志的物品,不参加宗教活动。
三、大学生阶层与宗教信仰自由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就是说,我国公民可以信教,也可以不信教;可以信仰这个宗教,也可以信仰另一个宗教;在同一宗教里面,可以信仰这一个教派,也可以信仰另一个教派;过去信教现在可以不信教,过去不信教现在也可以信教。
这是每一个公民的自由,也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明确大学生阶层在公民群体中的特殊性。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说,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处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承担不同责任的人。
一个阶级的内部可分为若干不同阶层,比如垄断资本家、大资本家、中小资本家、民族资本家等等;社会的基本阶级以外也可以分为若干阶层,比如政治家、工人、农民、公务员、职员、知识分子、学生等等;每一阶层又可分为若干次阶层,比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优秀分子、先进分子等等。
大学生阶层是一个特殊阶层, 是每一个国家都要重点培养的阶层。
我国是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世界观上是与任何有神论相对立的,因此,既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又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从国家性质上规定了干部、公务员、学生不能信教。
特别不允许在18周岁以下青少年中传播宗教和组织宗教活动。
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