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完成这些动作;然后要让学生把在头脑里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付诸实施;最后将这种实践模式向自己头脑中转化,变成观念性的、简缩性的、内潜性的过程,以便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同类课题。记得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 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认为可以达到如下目标: 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 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 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 运用。 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 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 欣赏、审美 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做以下几点尝试:首先是 示范、理解和让学生说出示范动作相结合。 比如讲授《陃室铭》 ,便在课堂上数遍示范诗文的诵读,同时,一遍一遍指 导——“差情感”、“差韵味”、“差速度”、“差节奏”、“差语气”。“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们在诵读时就可以体会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然后, 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 比如讲授童趣时,引出学生已学过的鲁迅的《朝花夕拾》古诗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对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进行梳理及解读。大致有:(1)领悟情感、(2)体会意境、(3)赏析技巧、(4)锤炼语言几个方面。如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考查的就是重要词语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