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用工与雇佣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劳动用工关系比较单一,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市场的逐渐开放,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其他方面,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雇佣劳动形式,即有合法的雇佣关系,亦有非法用工关系,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正确区分有利于伤亡人员或者直系亲属获得不同的赔偿,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所谓“非法用工”,《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三条“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
”和《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指在无营业执照或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的伤残、死亡童工。
”已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和范围界定,而雇佣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二款“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
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也作了相应规定,二者确立的赔偿原则采纳了“严格责任”的观点,确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但非法用工蕴含了惩罚性的赔偿因素(新的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未出台前,城镇户口伤亡人员赔偿除外)。
二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判断是非法用工关系还是雇佣关系,我认为应参考:
1、是否具有合法的劳动用工权,不是区分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唯一标准,只要用工双方形成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即可否定雇佣关系的适用,不必拘泥于用
工主体的约束。
即:非法用工主体不仅包括"无营业执照或者未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也包括合法用工主体使用童工而成为非法用工主体,而雇佣关系的主体则很宽泛,只要从事雇佣事务不是非法,则是适格的雇佣主体。
2、从行业的性质上看,非法用工从事的必需是生产经营活动,以盈利为目的,为了追求一定的经济利润,而雇佣关系是从事雇主授权或指示范围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劳务活动,主要是其他劳务活动,目的是便利雇主,不一定是以营利为目的和为了追求经济利润。
3、生产规模和从业人员数量是非法用工和雇佣关系区分的重点,一般而言,非法用工要求生产规模大,从业人员数量多,基本上在8人(包括8人)以上,而雇佣关系并无此要求。
4、从报酬分配方式,经营存在时间,是否有固定的场所及劳动工具和设施的提供看,非法用工侧重于企业管理模式,按月领取工资并实行按劳计酬工资,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并提供劳动工具和设施及劳动保护用品,经营存在时间较长,符合一般企业的模式,但雇佣关系显然与此有别,雇佣关系中被雇佣人员主要以提供劳务为内容,雇佣时间不很固定,也没有固定的提供劳务的场所。
5、是否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并按制度管理,是区分非法用工和雇佣关系的关键,非法用工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基本上能按其制订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员工受制度约束,所提供的劳动或劳动成果是非法用工单位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内部组织的一员,身份上有一定的依附性,而雇佣关系一般是口头告诉注意事项,雇员在人身关系上不受雇主控制和指挥,有自由行,所提供的只是劳务而已。
6、非法用工和雇佣关系所产生的单位或雇主的赔偿责任大为不同,适用法律也不一样,赔偿标准和项目也有异同。
总的来说,同样的事实,雇佣关系中赔偿权利人是农村户口的赔偿较低,非法用工单位中对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直
系亲属的赔偿较高,而雇佣关系赔偿权利人是城镇户口的赔偿为最高。
但新的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出台后,也许会改变这种情况。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加快,国家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日益重视,对非法用工和雇佣关系的界定会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