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国内外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预测迟洪泉齐鲁石化公司规划院二○○七年八月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摘要:从世界石油储量,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现状,世界石油供需趋势3个方面介绍了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原油生产、加工、消费结构,进出口情况,并对我国石油供需进行了预测关键词:原油市场供需预测目录第一章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 (4)第一节世界石油储量现状 (4)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现状 (5)一、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处于平衡,但区域性供需失衡 (5)二、世界石油产量稳定增长,但呈劣质化趋势 (5)三、世界石油消费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 (8)第三节、世界石油供需趋势 (9)一石油储量预测 (9)二石油供需预测 (10)第二章中国石油化工业发展概况 (13)第一节原油生产、加工、消费概况 (13)一、国内原油生产、加工现状 (13)二原油需求消费状况 (17)第二节我国石油供需预测 (18)一国内原油生产增速继续受限,成品油生产增速有所提高18二石油进口量继续较快增长 (18)三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需求将分别达到4.07和5.63亿吨 (19)第三节我国原油进出口分析 (19)第一章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概况第一节世界石油储量现状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

据2007年BP能源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储量12082亿桶,同比下降0.1%,可供开采41年。

其中,中东地区探明储量7427亿桶,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61.5%,储采比79.5;欧洲和欧亚大陆(主要是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地区探明储量1444亿桶,占世界的12%,储采比22.5;非洲探明储量1172亿桶,占世界总量的9.7%,储采比32.1;中南美地区探明储量1035亿桶,占世界总量的8.6%,储采比41.2;北美地区探明储量599亿桶,占世界总量的5.0%,储采比12.0;亚太地区探明储量405亿桶,占世界总量的3.4%,储采比14.0。

2006年全球探明石油储量比2005年下降了13亿桶,下降幅度为0.1%。

从地区分布来看,除中南美石油探明储量上升外,其他地区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表1)。

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现状一、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处于平衡,但区域性供需失衡2006年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石油产量85.3百万桶/日,消费量84.38百万桶/日,产量略大于消费量,但区域性供需严重失衡。

世界上52%的石油产量来自中东、独联体和非洲地区,但这3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却只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5%。

相反,亚太、北美和欧洲的石油产量只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3%,而消费量却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0%;其中,2006年亚太地区石油需求量24.3万桶/日,占世界总需求量的28.8%,而石油产量7.8万桶/日,占世界总产量的9.2%,供需严重失衡;北美地区2006年石油需求量25.4万桶/日,占世界总需求量的3a1%,而石油产量14.3万捅/日,占世界总产量的16.8%,供需失衡也较严重。

石油产地与消费地的明显分离,导致世界石油贸易量的不断增加。

二、世界石油产量稳定增长,但呈劣质化趋势据IEA的《月度油市报道OMR》(2007年1月)统计,2006年世界石油产量85.3百万桶/日,比2005年增长1.2%(表3)。

石油产量主要来自中东、独联体和北美地区。

其中,中东地区石油产量远高于其他地区,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表4)。

2006年OPEC国家石油产量34.4百万捅/日,比2005年增长1.5%,占世界总产量的40.3%。

2006年OPEC国家石油产量前3位国家是沙特、伊朗和阿联酋。

沙特2006年石油产量&97百万桶/日,占世界总产量的10.52%;伊朗石油产量3.87百万桶/日,占世界总产量的4.54%;阿联酋石油产量2.62百万桶/日,占世界总产量的3.07%。

OPEC国家仍是今后世界石油的主要供应地。

2006年非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为50.92百万桶/日,比2005年增长1.27%,占世界总产量的59.71%。

非OPEC国家2006年石油产量前3位国家是俄罗斯(占世界总产量的儿36%)、美国(占世界总产量的8.68%)和墨西哥(占世界总产量的4.35%)(表5)。

势。

从原油API度来看,2000—2005年,轻质原油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下降2.6个百分点,而中质油上升2.1个百分点,重质油上升0.5个百分点(表6);从原油含硫量来看,2000—2005年,低硫原油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下降1.6个百分点,含硫原油上升0.3个百分点,高硫原油上升1.3个百分点(表7)。

目前全球生产的原油2/3为高硫原油,富余产能最集中的中东地区就以生产高硫原油为主。

高硫原油在未来几年内所占比例仍将逐步提高,其中美洲和非洲新增生产能力中很大一部分将为高硫原油。

未来全球原油质量总体趋势是:含硫量将升高,API重度将增加,原油质量逐步劣质化。

由于常规原油产量下降以及来自加拿大、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油砂和重油产量的增长,北美和中南美地区原油质量将下降较快。

预计全球原油含硫量将持续增加,世界原油平均含硫量将增加约22%。

今后低硫原油产量将下降,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比例将从2005年的34.0%下降到2020年的29%。

低硫原油产量将于2015年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

2005—2020年,含硫原油产量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几乎所有的原油产量增长都将来自含硫原油。

三、世界石油消费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据IEA的OMR(2007年1月)统计,2006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84.38百万桶/日,比2005年增长0.95%。

石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北美(占世界消费总量的30.11%)、亚太(占28.78%)和欧洲(占18.31%)地区,这3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近80%(表8)。

2006年世界前三大石油消费国为美国(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4.1%)、中国(占9.0%)和日本(占6.0%)。

其中,美国和日本消费量较为稳定,而中国正处于需求上升期。

第三节、世界石油供需趋势一石油储量预测据2006年EIA资料表明,目前世界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2925亿桶,今后储量有望增加约7302亿桶,世界待发现石油资源量约9389亿桶。

剩余可采储量和储量增长之和约20229亿桶,储量和资源量之和约29618亿桶,可见,石油资源未来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

从各地区情况看,世界石油储量增长将主要来自中东、东欧(主要是俄罗斯)、中南美和非洲地区,西欧、西半球及亚太地区的石油储量增长缓慢(表13)。

二石油供需预测(一)世界石油产量将保持增长趋势据IEA预测,2007—2011年世界石油产量将保持增长趋势,2007年将达到约8000万桶/日,2011年将增加到约9300万桶/日,2006—2011年年均增长率为1.6%。

2007年OPEC国家石油产量将达到3373万桶/日,2011年将增加到3631万桶/日,年均增加52万桶/日(表14)。

OPEC国家石油产量增长将主要来自中东地区,中东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将逐年提高,世界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将更大。

2007年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将达到5301万桶/日,2011年将增加到5668万桶/日,年均增加73万桶/日。

石油产量增长将主要来自独联体、中南美和非洲地区(表15)。

(二)未来石油消费量增速将略快于产量增速,供应将趋紧据IEA预测,2007—2011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将保持上升趋势,2007年将达到8620万桶/日,2011年将增加到9380万桶/日,2006—2011年年均增长率为1.8%。

从世界各地区未来石油消费情况来看,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将强劲增长,2007年石油消费量将达到2450万桶/日,2011年将增加到2890万桶/日,年均增加700万桶/日,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北美地区的消费量将继续保持增长,2007年石油消费将达到2560万桶/日,2011年将增加到2740万桶/日;欧洲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将略有增加,2007年石油消费将达到2000万桶/日,2011年将增加到2060万桶/日(表16)。

据IEA的2006年《中期石油市场报告》预测,2007—2011年世界石油产量和消费量都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世界范围内供需将基本平衡。

第二章中国石油化工业发展概况第一节原油生产、加工、消费概况一、国内原油生产、加工现状2006年,我国原油产量18367.6万吨,比上年增长1.7%,增幅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石油集团生产原油1.07亿吨,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石油的石油产量占国内石油总产量的58%。

连同海外权益油在内,当年中国石油集团的油气总产量达到1.4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4.9%。

中国石化集团原油生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比增长2.28%;中国石化“走出去”获得重要进展。

预计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450万吨,增长了1.2倍。

随着中国海油的涠州6-1油田、曹妃甸油田群、惠州19-1油田、渤中34-5、歧口17-2东、惠州21-1等油气田的先后投产,全年中国海油共生产油气4033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3.4%,比三年前增长了21%。

2001-2006年全国油气田\生产企业原油产量见表18。

据最新统计,2007年1~7月我国原油生产量完成10869.1万吨,同比增长1.6%。

2004-2007年原油产量见表17。

2004-2006年我国原油月度生产情况见图2。

表17 2004-2007年(1-7月)原油产量单位:万吨图表2:2004-2006年我国原油月度生产情况(单位:万吨)表18 2001-2006年全国油气田\生产企业原油产量单位:万吨2006年是多年来中国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

大连石化1000万吨/年、海南石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以及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相继建成投产。

大连石化的年加工能力超过了200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炼油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2006年全年原油加工量30650.6万吨,比上年增长6.3%,增幅回落0.2个百分点,全年共加工原油3.07亿吨,比上年增长6.3%,但增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石油集团加工原油1.16亿吨,同比增长4.8%;中国石化集团加工原油1.46亿吨,同比增长4.6%。

成品油产量18204.8万吨,比上年增长4.5%,增幅回落2.6个百分点。

其中汽油产量5591.4万吨,比上年增长3.7%;柴油产量11653.4万吨,比上年增长5.5%;煤油产量960万吨,比上年下降2.9%。

2006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和主要油品产量见表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