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之边塞诗

诗歌鉴赏之边塞诗


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
庸将无能的悲慨。
总之:边塞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其美学 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 瑰丽、悲壮、苍凉等各个方面。
鉴赏边塞诗时——
首先要弄懂各自的思想内容及其风格特 点,针对性地分析。答是所问,不要千篇一 律贴标签。
祝你成功!
原创:深圳鲁力 2015.12
2.颈联和尾联反映了作 者怎样的战争观?结合诗歌 简析。
答:反映了作者反对穷兵
黩武、爱护人民的生命的战 争观念。杀人也要有个限度,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域。 如果制止了敌人的侵略就行 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 人吗?表达了诗人主张既拥 强兵,制止外来侵略,但又 不能自恃强大而穷兵黩武的 深刻看法。
征战的残酷惨烈 。
征人怨
唐代.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标题中的“怨”有什么作用?结合全诗具体说说 “怨”的内容。
答:标题中一个“怨”字领起全诗内容:怨年年
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苦寒, 怨景色单调。
2. 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 怨情。试加以简析。
2.诗的最后一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说 起作用。
• 答:这句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勾画了 一个渺茫而悲凉的境界:仿佛在军中置酒 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 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 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那是 戍边将士无限的乡愁,也是立功边塞的雄 心和对于现实的优怨。“秋月照长城”, 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使诗情得以升华。
⑤.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 和安边定远的思想;
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 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⑦.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 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⑧.矛盾复杂的多种情感: 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 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 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
悲慨等。
二.分类鉴赏
(一).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惨烈, 或写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
答:示例一: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 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 征战不休。三四句写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 然人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 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通篇不着一个“怨” 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
示例二:诗人抓
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 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 让“岁岁”“朝朝”的 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 雪”与“黄河”“黑山 ”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 法,通篇不着一个“怨 ”字,却又处处弥漫着 怨情。
(七).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此诗为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 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1.颈联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意境?简要分 析.
答:颈联诗人选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 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画面开 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 起一股 “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边塞单调荒 凉的特点,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 拔、坚毅之美。“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给人以感伤的印象。一“圆”字,却给人以苍茫的 感觉。 //此联宏阔气势,整个画面雄奇瑰丽。为千 古的名句。
2.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诗表达了什么主旨?
答:《戍客南归》叙述了一个长年戍边的老兵带 着满身伤痕和从军造成的心灵伤痛离塞南归的情景, 生动刻画了一个普通士兵悲惨的一生,反映了战争给 戍边将士带来的的精神上的痛苦。
(五).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 离之情。
例1.从军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六).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苦难——边塞闺怨诗。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 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 现主旨的。
答: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 惊梦的黄莺的情景,看似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 刻的时代内容。它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情景,反映了当时 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的大主题。
例2.《塞下曲》
(唐)于濆
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
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
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
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
1.这首诗开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简析。 答:《塞下曲》开篇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荒
凉、肃杀、紧张、的边塞图画。在一个清冷的早 晨,在荒凉的边塞只有一支军队驻扎在那里。黄 沙漫天,士兵们穿着沾满黄沙的盔甲枕戈待旦。 “黄沙披甲卧”不仅写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也 暗示出了边境战事的紧张。
(二). 宣泄对朝廷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
贪功启衅的怨情。
例1.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注:陵:通假字“凌”。侵陵:侵犯、侵略。
1.从艺术构思说,本诗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做铺垫,后点 题旨: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 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 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 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 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本诗一二句先说“换新声”,又说“旧别情”, 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诗加以说明。
答:不矛盾。“新声”与“旧别情”互相影射,形成 诗意的波折,造成抑扬顿挫的音情,尤显出“意调的酸 楚”,边愁的深重。征戍者离乡背井,因此,“别情” 是军中最普遍、最深沉的感情。尽管曲调花样翻新,而 唤起的“总是”人们的离愁别绪。
答.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 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 (尽忠报国)的决心。
•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 一句中“压”和 “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 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 答:“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 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 喻,生动形象地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等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写出了 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 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
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 采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此句采用了比喻手法。诗人以 “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 心的激愤和抑郁,表达了作者被朝廷排挤, 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注意:有的边塞诗流露的情感不是单一
的,也可能是矛盾复杂的:
比如,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
例2.从军行
【唐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刻画了主人公——边疆戍卒怀乡 思亲的深挚感情。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上简析这首诗。
答: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 复渲染的手法,创造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 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的气氛,为第四句抒情 做铺垫。结句“无那金闺万里愁”,画龙点睛, 卒章显志。把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 通过这一曲笔融为一体了,极具动人力量。
诗歌鉴赏之边塞诗
制作:鲁力老师
一.常识综述
(一).边塞诗派:是指唐朝 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 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 内容的诗歌流派。 (二).代表诗人:高适、岑参、 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 等。 (三). 景物的特点: 雄奇、 雄浑、奇丽、瑰丽、浩瀚、 壮阔、苍凉等。
(四).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 抒情、对比、衬托、象征、 比喻、夸张、用典、渲染、 虚实结合等
( 四).反映将士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 精神痛苦。
戍客南归 唐.于濆 北别黄榆塞,南归白云乡。 孤舟下彭蠡,楚月沈沧浪。 为子惜功业,满身刀箭疮。 莫渡汨罗水,回君忠孝肠。
1.本诗写一个守边多年的戍卒从边塞南归时的行 程,但尾联却用“莫渡”二字,你认为矛盾吗?请说 明理由。
答:不矛盾。因为本诗写一个守边多年的戍卒带着 满身伤痕,冷月孤舟,风尘仆仆,离塞南归的情景。 “莫渡”二字,看是劝说,其实也正是诗人矛盾的复 杂心理的反映,这里,诗人是怕戍卒渡汨罗江时想起 屈原,从而引起忠孝难以两全的伤感。可见:此情此 景何等苍凉!
(五).边塞诗语言特点: 雄浑、 磅礴、豪放、旷达、雄壮、 悲慨、瑰丽、委婉、清丽、 浪漫等。
(六).鉴赏重心:景(意象— —意境)——人(主人
公)——情(思想感情)
(七).边塞诗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
①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 ②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 ③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④表现塞外戍边生活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
例1.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 这首诗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答: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激烈、 战事的频繁,塑造了戍边战士誓死报国的豪 情壮志,以及充满必胜的坚定信念的形象。
2.这首诗首句的那个字用得最妙?
请简析。
答:“暗”字用得最好。一个“暗”字,
2.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 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 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 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 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