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英语(模块解题方法专题:听力)全体
高三英语(模块解题方法专题:听力)全体
增长:10% increase in…1/3 climb in…
下降:23% fall in…5.5% decrease in…
在获取时间信息时,不要误把会话中提到的时间简单确定为问题的答案。高考听力考查时间时往往要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典型例题】
Atwhat time does the train to Leeds leave?
3)捕捉数字
许多听力材料中涉及数字,例如年代、日期、价格、数量等等,并且会以基数词、序数词、分数、小数、百分比等形式出现,这就要求考生辨别各种形式的数字,还要熟悉数字之间的关系。例如:
减价:20% off,special offer,special price,25% discount,sale
原价:regular price,normal price
shop assistant——customer
2)透露地点/场合的关键词
考生如果善于捕捉听力材料中的关于地点或场合(即语言环境)的关键词,也有助于他们判断听力材料的主题、说话人之间关系等等。如果对话中出现special price,那么对话很可能发生在商店;treatment,therapy等词可以透露出医患关系,以下是有关机场或者旅馆的关键词:
例如:
(A)Husband and wife
(B)Waiter and customer
(C)Student and teacher
(D)Receptionist and guest
根据听力试题,考生可以预测到该对话肯定是侧重于对话人的身份,所以在听力过程中抓住透露双方关系的关键词即可。
【典型例题】
D. They’re talking about movie stars.
【参考答案】B
【测量目标】考查理解话语中隐含的意思
【难度等级】难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话语中隐含意思的理解能力。本题正确率极低。解答本题的关键是“so clear”,“从城市看去星星当然没有这么清晰”。由此可以推断出说话者当时不在城市里。
【例1】从答案选项中预测
Q:What does Tom do?
A.He’s a truck driver. B. He’s a ship captain. C. He’s a pilot.
【参考答案】C
【测量目标】考查获取重要的事实信息的能力
【难度等级】基础
【思路解析】从选项看,问题应是关于职业方面的,再从flew,passengers,airport这些信息词中可知道Tom的职业。
在Section C--Longer Conversation的听力过程中,按下列问题展开预测:
(1)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2)Who is the speaker?
(3)What facts did the speaker offer?
(4)What facts did the speaker fail to offer?
3)依靠开篇句预测
英语听力的第一句话通常会透露整篇的主题,所以要善于抓住听力材料的首句信息。
例如:Americans have apopular saying“Time is money。”
从这一句开篇句我们可以预测的信息范围:
(1)这是一篇关于时间的话题。
(2)涉及的对象是美国人。
4)根据打印在试卷上的听力试题内容预测。
这段话的关键词是guide, park,从中可以推断说话人是导游。
以下是常见的对话者关系:
husband——wife
teacher——student
boss——employee
waiter——customer
doctor——patient
parents——kid
classmatesroommates
2、短文听力理解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实事信息和概括归纳主旨大意的能力。目前高考听力中短文理解大部分是记叙文、讲话稿和新闻,所以录音时要关注who, what, when, where, why , how, how many, how much, which.
【要点归纳】
(1)抓听首句和首段有助于整体理解文章。
A. 3:00 B. 3:15C. 5:00
【例2】09年高考英语听力第6题
M: I’m going toYou can’t be serious! We’vegot two tests at school tomorrow.
Q: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the man’s idea?
How does the man/woman probably feel now?
【典型例题】
【例1】07年高考英语听力第10题
W: Just look at these stars!
M: They certainly don’t look so clear and bright from the city.
What can be inferred in the conversation/about Nancy/ about the two speakers?
Whatwill Peter probably do next?
What will the man /woman do?
What can we learn/conclude from the conversation?
如果考生意识到该对话中的关键词为in high school,那么他马上可以意识到这是两个老同学之间的对话。
又例如: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Universal Studio.I’d like to guide you all the way in the amazing park and share the wonderful moments with you.
A. ReasonableB. BrightC. SeriousD. Ridiculous
【参考答案】D
【测量目标】考查理解话语中隐含的意思
【难度等级】较难
【思路解析】由“You can’t be serious!”可以看出,woman并不赞同man的意见,再加上后句说明天还有考试,可以推测woman肯定是觉得man的观点很可笑,荒唐。这个题目稍难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可能会不认识rdidculous这个单词。
【例3】10年高考第6题
M: I thought we could all go to France this year.
W: Oh, dad, I am 18 now. I’m too old for family holidays.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isn’t in the mood to travel.
(3)When did they have the conversation?
(4)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5)Why do they have the conversation?
(6)What did they plan to do?
2)语篇预测
在高考英语听力第一部分短对话的10道题中,推断隐藏含义的试题每年都有5-6题,其考查比重不言而喻,且考查范围十分广泛,各种话题都可能涉及。学生需根据对话的语境来推断说话人话中隐藏的含义。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What does the man /woman mean?
What does the man /woman imply?
【难度等级】较难
【思路解析】原文说爸爸原本打算今年去法国,女儿说她已经长大了不适合家庭假期了,说明女儿已经长大,家庭假期已经不再吸引她了。
【复习注意点】
短对话主要考查考生对语音、数字、句子结构、句意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属于情景交际型题型。平时要尽量熟悉日常生活的话题:问候、邀请、看病、约会、购物、通知、问路、打电话、谈论天气、询问时间等内容。同时还要有对数字的敏感性,包括时间、日期、数字、编号和价格等。
*科普知识型:主要涉及自然科学,如生物,物理,海洋,计算机,医学,气象,科学发明等。如遇技术词汇和术语,可利用语境线索猜词义。
3、长对话听力理解
主要考察学生边听边写的能力。因为这部分不是选择题,不能单凭猜测,因而这一部分更能测试出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和能力。它要求学生不但要熟悉日常话题,还要求关注题干本身的信息:如字数要求等。
B:No, he is really a fish out of water.
2、识别关键词的技巧
1)透露说话人身份的关键词
如果可以通过关键词很快判断对话者的关系和身份,将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并在脑海中搜索相关背景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例如:I just can’t believe you are a police officer,Kay. I remember in high school, you always wanted to be a lawyer。
(2)结尾部分所给出的信息不一定是题目的正确答案,可能只是一个陷阱。
(3)推理思路要正确。
(4)语境中抓要点
*人物与故事型:叙述人物的经历和成就,要抓住故事发展线索,所问问题多属事实细节题。
*普通知识型:内容涉及面较广,问题以事实细节题居多。
*社会科学型:涉及到文化教育,社会治安,代沟问题,就业问题,妇女问题,人口问题,环境保护,国家发展等。问题常涉及独白的主题或题目,故需作推理判断。
教师辅导讲义
年级:高三科目:英语课时数:3
课题
听力
教学目的
掌握听力考查重点与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