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基础教育教学20XX年度微型课题
申请·评审书
所在单位
申报人
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所在组别
XX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制
2016年1月修订
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XX年度微型课题申请·评审书
研究设想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学生在读题、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认知能力的欠缺。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其识字量、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局限性等原因造成了审题的困难。
有些题目仅仅是因为不认识题目中的生字,阻碍了学生顺利读题,进而造成不理解题意。
(2)学习行为的偏离。
大多数的孩子最早接触数学就是从数数开始,在他们的脑中数学就是一个个的数字,后来上了幼儿园进而成为一年级的学生,知道了数学是将一个个的数相加减。
无论题目是以什么形式呈现,只要把他们的数量数出来或列一道算式就可以了。
(3)思维模式的定势。
平时课堂教学使学生形成了定势思维。
只要教师稍微留意一下,不难发现有许多孩子都是凭经验在解决问题的。
比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应用,都用大数减小数,因为每节课学的知识都是比较单一的,几道题练下来,学生就会发现解决的规律,只要解决问题就用减法,真遇到加法题了,还有孩子甚至没有读题就已经用减法计算,根本的问题在于学生们没有在平时养成审题、思考、分析的习惯。
(4)已知条件的隐藏。
主要是时间、日期等条件的隐藏,只要揭露了隐含的条件,审题的障碍也就扫除了。
2、研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有效途径及策略
(1)动口朗读,使得审题清晰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的习惯。
一年级后半学期就可以慢慢地让学生独立读题了!可在独立读题过程中,学生求成心切,读题速度很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跳题、漏题、计算符号看错、抄错数字的错误屡见不鲜例如:两位老师带60名学生去上海世博会游玩,每人买1张门票,一共要买多少张门票?可实际做题过程中好多学生都少算了两个人的门票,因为他们只在意了阿拉伯数字60和1,而忽略了文字“两”。
所以在培养学生由大声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的读题习惯时,还要强调学生指读,从而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读通句子。
学生在读了之后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这样才能深刻理会题目的涵义。
(2)动眼观察,保证审题全面
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
现在我们低年级使用的教材,包括每一次的检测卷,信息大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
在数学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题,这样的题目可能是以图表的形式出现的,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3)动手操作,深度审题。
让孩子们通过折一折、圈一圈、画一画、列一列等活动准确的理解题意,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总之,审题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的具体体现。
审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