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西安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建立健全 政府统一领导、相 关 部 门 分 工 负 责、企 事 业 单 位 和 社 会 力 量
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和考核机制,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加强领导、严格督促检查, 形成上下联动、齐 抓 共 管 的 工 作 格 局。 认 真 贯 彻 落 实 国 家、 省、市出台的各项文化、体育经济政策,建立和完善文体服务 政策体系,制定出台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文体设施的奖励办 法,扶持民间资本建立文体设施,对开放场馆、开展活动吸引 群众参与的社会组织和企业予以奖励,鼓励个人、企业、社会 团体参与提供文化服务。
( 三) 西安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不足、分布不均。一是社区 文化体育等公共配套设施数量不足。西安市已建成体育场 ( 馆、所) 4827 个,总面积 1664. 37 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 积 1. 8 平方米,从这些数据看来,西安市的体育设施状况近 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若与国际上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 的城市相比,则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是社区体育文化的 发展分布不平衡。根据西安市的相关标准,文体设施分为三 级: 市、区级文体设施和街道级文体设施。其中,市区级文体 设施主要包括文 化 馆、图 书 馆、影 剧 院 和 新 华 书 店、体 育 场、 体育馆、游泳池等,街 道 级 文 体 设 施 主 要 包 括 居 住 区 级 文 化 中心、综合体育活动中心、游泳池等。然而,实施中西安社区 体育场地分布、结 构 不 均 衡,一 方 面 表 现 在 西 安 体 育 场 地 地 域分布不均衡; 另一方面表现在体育场地结构不均衡,室外 体育场地是主体,室内体育场地偏少,办事处一级的社区体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9 期
西安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王 延 张 渊 仝媚媚 刘丽芳
【摘 要】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文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及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而发展起来的。本研究主要采用文 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西安市城区内社区体育现状进行了研究,针对西安市社区体育文 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西安社区体育文化的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
·24·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2.(11).69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年第 11 卷第 9 期
育中心几乎没有,城市社区群众日益增强的多元化健身需求 难以满足,同时也限制了许多运动项目的开展。
( 四)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投资体制不够完善。西安市不 少社区文化体育 建 设 的 资 金 得 不 到 保 障,究 其 原 因,一 方 面 是文化体育设施硬件建设的投资体制不健全,没有明确的投 资主体; 另一方面群众文体活动经费保障不足,有些社区根 本不知何处筹集。特别是当各街道办独立财政权收归上级 后,社区文化体育建设和管理的经费更是难以保障。目前西 安城市社区体育场地管理存在两种体制: 即完全市场化的经 营模式和政府体育管理部门作为市场主体直接介入经营的 模式。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或者是行政派出机构直接经营、介 入,都造成了政企不分,市场失效,还必然会产生权力寻租和 腐败,一方面政府体育管理部门作为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拥 有者,要求城市公 共 体 育 资 产 在 城 市 文 明 建 设、全 民 健 身 中 发挥功能和价值; 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社区体育的经营者,政 府体育管理部门必然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城市 社区体育资源资 产 的 商 业 化 运 作,获 取 垄 断 利 润。 还 有,政 府体育管理部门又要行使对城市社区体育经营各项活动的 市场监督权。这样,政府不仅是所有者或“出资者”,又是经 营者,同时还是行业的管理者、监督者,其本身的职能和行为 无法得到清晰有 效 的 界 定、约 束 和 监 督,更 为 严 重 的 是 因 为 这种“政府投资政府受益,”的模式,对于民间和社会资本投 资城市社区体育也有很人的阻碍效应,影响了城市社区体育 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 体育文化; 体育运动; 社区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编号: 12Y25) 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王延,张渊,仝媚媚,刘丽芳; 西安外国语大学
一、西安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 ( 一) 西安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滞后于西安城 市化进程。城市化给西安带来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繁荣 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然而,由于西安城市化进程过 快,也带来 了 一 系 列 的 问 题。 比 如 城 市 化 过 程 中 的 生 态 问 题、气候问题、城市 化 不 均 衡 性 带 来 的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问 题 等。作为社区建设内容之一的社区体育也与城市发展不协 调。随着城市社区的形成和以单位大院为主的城市人口居 住结构向开放性 居 住 结 构 过 渡,人 们 的 单 位 意 识 在 淡 化,那 种依托单位的城市群众体育逐步向以地缘联系为纽带、以业 余自愿为前提的城市社区体育方向转化,城市社区体育成为 面向城市社区居民的公共物品,而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目的 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交际需要。社区体育文化不能 满足居民生 活、文 化 的 需 求。 城 市 化 在 促 进 经 济 增 民 的 同 时,加快了城市居 民 的 生 活 节 奏,也 加 剧 了 城 市 人 群 的 优 胜 劣汰的竞争,城市居民生活压力进一步加大; 另一方而城市 化的加速,促进了 工 业 化 的 发 展 和 信 息 技 术 的 革 命,进 而 使 城市居民生活空间变小,体力下降,健康状况受到威胁,城市 居民体质普遍下降。城市社区体育作为改变城市居民健康 状况、缓解生活压力、促进人际交往、实行全民健身的重要手 段,在城市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 ( 二) 西安城市社区体育管理运行模式低效,制约社区体 育发展。一是多头管理容易淡化文化资源整合。目前社区 管理实行的是“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不可避免地使社区体 育文化发展受到影响。由于社区的管理体系还没有理顺,造
化为重点的“沧浪雅韵戏曲舞台”、以提升居民文学素养为重 点的“沧浪百姓大讲坛”、以提高居民文化鉴赏品位为重点的 “名品赏鉴会”等文化活动,将其培育和打造成具有沧浪特色 的文化品牌。定 期 通 过 各 类 新 闻 媒 体、遍 布 各 社 区 的“城 市 视屏”和各街道社事科 QQ 群等途径予以公布,提升品牌活动 的影响力、辐射力、凝聚力,吸引居民主动热情参与。
成了现有文化教育资源的浪费,无法产生整合效应。二是城 市社区体育文化 建 设 缺 乏 科 学 的 长 期 规 划 ,制 度 保 障 缺 失。 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需要科学的 长期规划和完备的制度保障。三是社区体育文化运行机制 上行政化倾向严重。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社区在举办的体 育社区文化活动 中,每 组 织 一 次 活 动,从 设 计 方 案 到 实 施 过 程,基本上都是由街道办事处牵头进行,上面怎么安排,社区 机构就怎么做。也 就 是 说,社 区 开 展 的 社 区 文 化 活 动,在 很 大程度上还是由政府或街道发起,并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保 障,再由居委会操作,动员各方参与。这样,社区体育文化建 设过度依赖政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