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石料石墙体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7.3.1 施工准备
7.3.1.1 技术准备
(1)审查施工图,查阅相关标准和质量验收规范,编制砌体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2)根据墙体厚度,确定墙体砌筑形式,绘制墙体组砌图。
(3)基础验收合格后,根据控制轴线,放出墙体中线和边线;根据标高控制点,测出水平标高。
(4)根据设计要求、每皮料石的高度及灰缝厚度,制作数量适宜的皮数杆,并在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门窗洞口及梁底)。
(5)对进场的(条)料石、水泥、砂等材料进行质量验收,并按规范要求见证取样试验。
(6)由试验室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材料,通过试验确定出砌筑砂浆的配合比。
7.3.1.2 材料要求
(1)条(料)石
1)料石墙体可采用毛料石、粗料石、细料石,料石柱、标志性建筑物及构筑物可采用细料石。
选用的石材的品种、规格、颜色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材质必须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2)料石应六面方整,四角齐全,边棱整齐。
料石的宽度、厚度均不宜小于200mm,长度不宜大于厚度的4倍。
料石加工的要求和允许偏
差应符合表7.3.1.2-1和表7.3.1.2-2的要求。
料石各面的加工要求
表7.3.1.2-1
项次料石种类
外露面及相接周边
的表面凹入深度
(mm)
叠砌面和接砌面
的表面凹入深度
(mm)
1 细料石不大于
2 不大于10
2 粗料石不大于20 不大于20
3 毛料石稍加修整不大于25
注:1.相接周边的表面是指叠砌面、接砌面与外露面相接处20-30cm 范围内的部分。
2.如设计对外露面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加工。
料石加工的允许偏差
表7.3.1.2-2
项次料石种类
允许偏差(mm)
宽度、厚度长度
1 粗料石±5 ±7
2 毛料石±10 ±15
3 细料石±3 ±5 注:如设计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加工。
3)选用的石材,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
(2)砌筑砂浆
料石墙体的砌筑砂浆宜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5。
1)水泥:一般采用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如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应按复试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砂:宜用中砂,并应用5mm孔径筛过筛。
配制M5(含M5)以上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M5以下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3)掺合料:有石灰膏、磨细生石灰粉、电石膏和粉煤灰等,石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应少于7d,严禁使用冻结或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7.3.1.3 主要机具
1)机械设备
应备有200L倾翻卸料式砂浆搅拌机、石材切割机及石材打磨机等。
(2)主要机具
应备有大铁锹、瓦刀、手锤、手凿,托线板、线坠、角尺、水平尺、钢卷尺、皮数杆、小白线,铁锹、筛子、扫帚、灰桶或存灰槽、勾缝条,手推胶轮车和磅秤等。
7.3.1.4 作业条件
(1)基础通过验收,土方回填完毕,并办完隐检手续。
(2)在基础顶面放好墙身中线与边线及门窗洞口位置线,测出水平标高,立好皮数杆。
皮数杆间距以不大于15m为宜,在料石基础的
转角处和交接处均应设置皮数杆。
(3)砌筑前,应将基础顶面上的泥土、杂物等清除干净,并浇水湿润。
(4)拉线检查基础顶面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第一皮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时,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或在砂浆中掺碎砖或碎石代替。
(5)常温施工时,砌石前一天应将料石浇水湿润。
(6)选择好施工机械,包括垂直运输、水平运输、料石修改等施工机械,尽量减少人工搬运等笨重体力劳动,以提高工效。
(7)校好计量设备,备好砂浆试模。
(8)操作用脚手架、斜道以及水平、垂直防护设施已准备妥当。
7.3.1.5 施工组织及人员准备
(1)根据料石墙体砌体工程量、作业面及工期要求组建作业班组,每一班组以20~30人为宜,其中高、中级工不应少于70% 。
(2)以每个技工负责3m长砌体安排工作面。
以自然间为界,每一堵墙安排两个技工作业,每两个技工配一个普工。
其中,盘角应由高级技工进行操作。
(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另行组织砂浆搅拌和运输、料石搬运和修改(二次加工)人员及脚手架搭设人员,人员安排应能保证一线砌筑需要。
其中,料石修改应由专业技工进行操作,脚手架搭设必须持证上岗作业。
(4)配备施工员一名,负责测量放线和砌筑过程中的作业指导。
配备专职质检员一名,负责砌筑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配备专职安
全员一名,负责砌筑过程中的安全检查。
配备试验员一名,负责水泥、砂、料石、砂浆的取样、送检等。
7.3.2 质量控制要点
7.3.2.1 材料关键要求
(1)条(料)石
1)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石材,色泽应均匀,加工纹路及精细程度应一致。
2)料石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砌筑前应清刷(洗)干净。
3)进行现场二次加工后的料石,其加工的要求和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3.1.2-1和表7.3.1.2-2的要求。
4)在搬运和施工过程中,料石断裂或棱角受损严重,不得使用。
5)用作过梁的料石,其加工要求如下:
用作过梁的料石,其厚度应为200~450mm,净跨度不宜大于1.2m,两端各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250mm,过梁宽度与墙厚相同,也可用双拼料石,过梁底面应加工平整。
6)用作平拱的料石,其加工要求如下:
①平拱石应加工成楔形(上宽下窄),斜度应预先设计。
②拱两端部的石块,在拱角处坡度以60°为宜。
③平拱石块数应为单数,厚度与墙厚相等,高度为二皮料石高。
④拱脚处斜面应修整加工,使其与拱石相吻合。
7)用作园拱的料石,其加工要求如下:
①园拱石应加工成楔形(上宽下窄),块数应为单数,厚度与墙厚相等。
②园拱石应进行细加工,使其接触面吻合严密,形状及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砌筑砂浆
1)必须严格材料计量,保证配合比准确。
2)采用机械搅拌,按砂子—水泥—掺合料—水的顺序投料。
砂浆应搅拌充分、均匀,稠度符合要求。
3)砂浆应随伴随用,常温下拌好的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拌合后3~4h内用完;当最高气温超过30℃时,必须在拌合后2~3h内用完。
严禁使用过夜砂浆。
4)砂浆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离析、泌水现象,在使用前,应人工二次拌合。
5)混合砂浆中,不得含有块状石灰膏或未熟化的石灰颗粒。
7.3.2.2 技术关键要求
(1)料石墙体应采取分段流水施工。
合理安排机具及劳动力,搞好综合平衡,保证工程进度。
(2)测定砂子的含水率,计算砌筑砂浆施工配合比,并严格材料计量,以保证砌筑砂浆强度。
(3)认真做好测量放线的技术复核工作,将误差严格控制在允许偏差的范围之内。
(4)皮数杆制作应精确、规范,标示清楚。
料石墙体组砌正确,灰缝厚度符合要求。
(5)料石墙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如不能同时砌筑应留置斜槎。
(6)严格控制料石墙体的每天砌筑高度,防止墙体因自重产生下沉、滑移或倒塌。
(7)砌筑用脚手架搭设应规范,刚度及稳定性符合要求。
7.3.2.3 质量关键要求
(1)料石材质与加工常见质量通病有:料石材质差,料石偏差大、表面污染。
其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见表7.2.2.3-1。
(2)料石墙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有:砂浆强度不稳定,竖缝宽窄不一,料石与砂浆粘结不牢,水平灰缝不平直,墙身标高误差过大。
其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见表7.3.2.3-1。
料石墙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防治表7.3.2.3-1
项次
质
量
通
病
现象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1
砂
浆
强
度
不
稳
定
砂浆强
度波动
性大,
匀质性差
1.材料计量
不准确
2.砂浆搅拌
不均匀
3.掺合料材
质
不佳
4.试块制
1.根据砂子含水率,随时
调整砂浆施工配合比
2.严格材料计量,控制好
水泥、砂子、掺合料及水的
每盘用量
3.砂浆搅拌时间要充足,
必须达到规定的时间
4.按规定要求取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