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无尘车间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
对于制药厂无尘车间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虽然GMP上没有专门指出,但在无尘车间复杂的平面布置设计时,却是必须引起注意的,这就是安全疏散通道。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无尘车间厂房的特点:
(1)空间密闭,如有火灾发生,则对于疏散和扑救极为不利。
同时由于热量无处泄漏,
火源的热辐射经四壁反射使室内迅速升温,大大缩短全室各部位材料达到燃点的时间。
当厂房外墙无窗时,室内发生的火灾往往一时不容易被外界发现,发现后也不容易选定
扑救突破口。
(2)平面布置曲折,增加了疏散路线上的障碍,延长了安全疏散的距离和时间。
(3)无尘车间内有若干个洁净室都通过风管彼此串通,当火灾发生,特别是火势初起未被发现而又继续通风的情况下,风管成为烟、火迅速外窜、碘及其余房间的重要通道。
(一)防火分区的设计: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洁净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一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均满足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
根据火灾危险性,生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制药行业的原料药品生产中会大量使用汽油、乙醇等有机溶媒的厂房,如青霉素提炼部位,原料药厂的非纳西汀车间的烃化、回收及电感精微部位,冰片、路素、安乃近、维生素B1的精制部位,抗生素生产中大量使用乙醇、丙酮等常机溶媒,如青霉素提炼厂房、强力霉素提炼厂房等都属于甲类。
按火灾危险类别,在平面布置上可确定防火分区面积。
防火墙间最大允许占地面积表
(二)疏散距离的设计
厂房内由最无工作地点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疏散即距离。
火灾发生后,半小时内温升极快,不燃结构的火灾初起阶段持续时间约在5~20min之
内,起火点尚在局部燃烧,火势不稳,有中断的可能。
因而这段时间对于人员疏散、抢救物资极为重要。
考虑人群在平地行走速度约为16m/min,楼梯上为10m/min,附加途中的障碍,若控制疏散距离为50m,约可在4min内疏散完毕。
当然这还需要有明显的引导标志和紧急照明标志。
疏散距离就是确定安全出口位置的根据。
(三)安全出口的设计
当建筑面积超过50m2,人数又超过5人时,无尘车间洁净厂房每一生产层、每一防火分区或每一洁净区的安全出口,均不应少于两个。
安全出口的设计应分散,并在不同方向、最好是相对方向上布置,从生产地点至安全出口不得经过曲折的人员净化路线。
人净入口不应作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的门不能锁,应从里面能开启。
第一种做法是安设固定玻璃门,边上置有斧锤之类工具,以便紧急情况下破门而出。
但这样容易伤人。
第二种做法是门从里面插上插销,只能从里面开。
但其密封性较差。
第三种做法是最外面有一不插不锁的门,里面有两层塑料膜,平时可阻止人进入,火灾时破膜而出。
(四)消防口的设计
无窗厂房应在适当位置设门或窗,作为供消防人员进入的消防口。
当门窗间距大于80m时,则也应在这段外墙的适当位置设消防口,其宽度不小于750mm,高度不小于1800mm,并有明显标志。
(五)门的开启方向设计
按《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规定,除去洁净区内洁净室的门应向洁净度高或压力高的一侧开启即一般均向内开启外,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门或通向室外的门(含安全门)均应向外即向疏散方向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