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珍贵的北洋军阀六巨头高清照片

珍贵的北洋军阀六巨头高清照片

珍贵的北洋军阀六巨头高清照片(图1)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

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

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袁世凯(图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

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

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图3)(图4)冯国璋,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今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人,生于1859年1月7日 (清咸丰八年十二月初四)。

1884年,冯国璋只身去津投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甲午战争期间,冯国璋随聂士成赴朝鲜及东北前线作战,战后他得到了候补知县并加五品顶戴的虚衔。

1899年袁出任山东巡抚,冯国璋随武卫右军入鲁,并奉命改编原旧军,组成武卫右军先锋队20营。

1901年11月,升为补用知府并加盐运使用权衔。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委冯国璋为军统。

袁世凯出山后,冯国璋率军与革命军激战四夜,于1911年11月1日攻陷汉口。

冯国璋(图5)袁世凯当上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冯国璋于1912年9月出任直隶都督兼民政厅长。

二次革命爆发后,冯国璋任江淮宣抚使兼北洋军第二军军长南下镇压,于1913年9月2日攻占南京。

12月16日冯国璋出任江苏都督,同年晋升陆军上将,后又授以宣武上将。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国会选冯国璋为副总统。

1917年7月,张勋复辟,黎元洪进入外国使馆。

冯国璋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通电讨伐张勋。

张勋战败后,冯国璋依法将大总统职权还予黎元洪。

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

1919年10月,冯国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终年60岁。

冯国璋(图6)(图7)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65年3月6日出生于六安,数年后迁至合肥。

1881年,段祺瑞怀只身前往山东威海投军。

1885年,段祺瑞考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

两年后,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

1888年,段祺瑞到德国柏林学习一年半年军事,后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

回国后到威海任随营教官5年。

1896年31岁,被调往天津小站,任新建陆军炮队统带、武卫右军各学堂总办,还任过江北提督、湖广总督等职。

他与冯国璋、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三杰”。

段祺瑞(图8)武昌起义后,段祺瑞致电清帝退位。

民国成立后,1912年3月段祺瑞任陆军总长。

1913年代理国务总理。

1915年5月,他因不满袁世凯自为帝制,称病辞职。

袁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洪宪帝制,请段复出,任参谋总长。

4月,段代徐世昌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

6月,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实权。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军败北,段去职移居天津。

1924年10月,奉系联合冯玉祥部打败直系,段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他召集“善后会议”以抵制孙中山所主张的国民会议。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辞去所有职务。

此后退居天津,自号正道居士。

1933年2月,段祺瑞移居上海,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

(图9)吴佩孚(1874年—1939年),字子玉,山东蓬莱人。

1898年投淮军。

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

后升任旅长。

护国讨袁运动兴起,随营入川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

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

同年孙中山组成护法军政府。

段祺瑞派曹锟、张怀芝带兵南下讨伐;吴任第三师代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

因湖南督军席位为皖系张敬尧所得,吴仅获空衔,十分气愤。

遂发出罢战主和通电。

吴佩孚(图10)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的好评。

11月吴与西南地方当局结成反段军事同盟。

12月冯国璋病死。

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

1920年5月,吴率军自衡阳北撤,布置对皖军事。

14日直皖战争起,在奉军配合下大败皖军。

此后,直奉两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直军胜,奉军败退关外,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的首要人物,操纵政局。

1923年2月,吴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造成“二七”惨案。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起,吴任“讨逆军总司令”,为奉军及冯玉祥国民军所败。

1925年10月,浙江督办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吴出任“讨贼联军总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后与奉系沟通,南北夹击国民军。

1926年夏北伐战争起,吴从北方赶赴前方督战,在鄂南汀泗桥、贺胜桥连遭惨败。

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吴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

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

吴曾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拒绝日伪拉他下水。

1939年12月4日,暴卒于北平。

吴佩孚(图11)(图12)曹锟(1862年12月12日出生于河北大沽口,1938年5月17日逝世于天津),字仲珊。

幼年家贫,稍长贩布为业,1885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投兵,参加过甲午战争,战后参加袁世凯在小站训练的新军,任帮带,次年升官带。

1903年升任北洋陆军第一镇第一协统领。

1906任北军第一混成协统领。

1907年升任第三镇统制,同年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调该部移驻长春。

武昌起义后,移驻京郊南苑附近。

1914年任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驻岳州。

1915年袁谋称帝,曹上书请求改变国体,被授“虎威将军”,再封一等伯。

1917年7月张勋复辟,曹任西路讨逆军总司令。

复辟乱平,曹以直隶督军兼省长。

孙中山南下护法,曹锟曾通电附和段祺瑞反对恢复旧国会、反对护法军政府,导致护法战争爆发。

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被奉为直系首领。

1920年4月,曹锟组成八省反段联盟,7月直皖战争起,皖军战败,段祺瑞下野。

直奉两系共掌北京政权。

9月,曹任直鲁豫巡阅使。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起,直系胜,曹锟与吴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

1923年10月,曹锟以每票五千银元收买国会议员的贿选手段当上了总统。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以冯玉祥反戈发动北京政变而失败,曹锟被软禁。

1926年4月,冯军将领不满北洋政府临时执政段祺瑞与奉系勾结,发动驱段兵变,将曹锟释放。

曹一度去开封依靠吴佩孚,此后,长期在天津英租界作寓公。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占领天津曾企图说服曹出面组织政府,但遭到曹的拒绝。

国民政府在1939年12月追赠曹锟一级上将,以彰其民族气节。

(图13)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湖北黄陂人。

黎元洪早年在海军服役,曾在北洋水师中任广甲号管轮。

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日舰击沉,飘海遇救。

之后投张之洞,被派督练新军,并且到多次赴日本学习军事。

1906年任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驻守湖北。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

1912年南京军政府成立,黎被选为副总统。

黎元洪(图14)1916年袁世凯死后,黎接其第一任任期为大总统。

1917年与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张勋以调解之名入京,之后发生张勋复辟。

事后黎的总统职位为原副总统冯国璋所取代。

1922年直奉战争后,徐世昌被驱逐,黎再接徐世昌的第二任任期为总统。

次年由曹锟接任总统,黎下野。

之后赴天津经商。

1928年病逝天津。

1935年国民政府于武昌为黎元洪举行国葬。

(图15)张作霖,字雨亭。

1875年3月19日出生于辽宁海城县城西小洼村。

张作霖幼年家境贫寒,1894年投入驻营口的毅军甲午战争失败后,1895年3月被遣返,回到故里,投身草莽。

1902年被官府收编,任巡警马队帮带、统带,因剿匪有功升为洮南镇守使。

武昌起义时,张作霖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后出任“关外练兵大臣”。

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1912年被任命为第27师中将师长,袁世凯称帝后,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袁死后,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在日本帮助下控制了辽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

此后,张作霖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扩张势力。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前,与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