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类学】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人类学】第二章-人类学的理论发展过程
第二章 人类学的理论发展 过程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人类学理论发展进程
1、进化论(1890年以前) 2、传播与社会、文化(1890年至20世纪50年代) 3、功能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4、自然、结构与符号(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5、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
《原始文化》
残存法
泛灵论
路易斯·H·摩尔根(Lewis H, Morgan, 1818-1881)
亲属称谓和家庭进化 《古代社会》进化大纲 蒙昧时代(低、中、高) 野蛮时代(低、中、高) 文明时代
进化论人类学贡献及缺陷
贡献: 脱离宗教,转用系统性方法 区分了先天的生物特性和后天的行为养成 缺陷: 一味追求文化通则,忽略文化整体性 流于主观臆断
社会决定论
戴维德·杜尔干(David Emile Durkheim, 1858-1917)
机械的结合VS有机的结合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社会决定论
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18721950)
《礼物》 礼物间的互惠关系 Nhomakorabea社会决定论要点
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 社会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 社会强制力来源于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宗教
2021
基础是社会的核心形式 社会文化分类依据二元对立原则 社会现象有现实功能
历史特殊论
文化区理论 主张各个民族的具体历史
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 18581942)
文化区分析法
犹太移民立场
文化区理论
文化人格理论
“人格”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日神、酒神、
妄想狂 米德:“野蛮社会”放浪式的儿童训练
方式
功能论(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产生背景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斯基 (Bronislaw Malinowski,1884-1942 )
文化功能论:
“需要”、文化驱力、“功能”
关注共时文化
拉德克里夫-布朗(RadcliffBrown,1881-1955)
结构功能论:
器官与有机体
共时性优于历时性
80年代) 6、后现代主义与人类学的重构(20世纪80年代以
来)
一、进化论(1890年以前)
进化论之前 进化论(evolutionism): 人类学历史上第一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达尔文:《物种起源》 斯宾塞:《进化的假说》
人类学进化论前身
【德】巴斯蒂安:心理一致说、“民 族”、“地理区域”
【瑞士】巴霍芬:《母权论》 【英】麦克伦南:外婚制、内婚制 【英】弗雷泽:《金枝》、社会人类学
人类学进化论要点
个体共识: 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一致; 社会文化进步的路线和阶段一致; 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 不接受白人与非白人在文化上平等的观念
爱德华·B·泰勒(Edward B. Tylor, 1832-1917)
传播与社会、文化 (1890年至20世纪50年代)
产生背景 传播论 社会决定论 历史特殊论
传播论
传播论(diffusionism): 人类学历史上第二个成熟的理论范式 文化采借 文化变迁 变体:埃及中心论、文化圈理论
传播论要点
共识: 相信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认定文化采借多于发明; 认为不同文化的相同性是文化圈相交的结果; 认为进化论忽略传播迁徙,并从传播角度重构。 贡献: 提出收集民族志的系统方法; 强调地理环境因素,弥补进化论不足; 明确了“文化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