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

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

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钱铭怡,王易平,章晓云,朱 松(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100871)摘 要:目的:描述中国女性自1985年以来择偶标准的现状和变迁,分析影响女性择偶标准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方法:《中国妇女》杂志1985年至2000年15年间每隔5年选择一年,并在每一季度中选择一期杂志,统计其中女性刊登的征婚启事,总共得到131例。

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结果:女性择偶时仍旧最为关注男方的社会经济条件,但是体现社会经济条件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表现为对男方学历和职业的关注稍有下降,而对财产、事业的要求有所上升;同时对对方身高的要求有所下降,体现目前择偶趋向于实惠化趋势。

对对方修养、人品的要求呈上升趋势,体现女性婚恋观念的改变和提高。

关键词:征婚启事;择偶标准;中国女性中图分类号:B8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3)0520121208收稿日期:2003207215作者简介:钱铭怡(1955— ),女,北京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择偶标准是男女两性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和要求。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社会时期择偶的过程都是不同的。

有人将择偶过程比作市场运作过程,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在婚姻市场中进行讨价还价。

[1]社会、文化、个人以及一些人口学因素都会影响择偶过程,同时家人、朋友、社区等也可能对个体的择偶过程产生压力和限制。

社会文化因素主要考虑选择的自由度和文化排他性两个角度。

选择自由度是一个人选择配偶的自主权。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人们选择配偶的自由度越来越大。

根据1990年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的首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现今我国自主婚姻已占主导地位。

在已婚的被调查者中,属于“自己决定”或“共同商定”的婚姻占7319%,女性的自主婚姻率为69172%。

[2]尽管如此,选择与谁结婚仍受到很多潜在因素的影响,文化的排他性就是其中之一。

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国家里,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一些。

在美国,不同种族之间的婚姻选择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3]在中国,选择配偶很少考虑民族的因素,但是,征婚启事中申明自己是回族的人一般都要求配偶也是回族人。

[4]社会阶层如职业、教育水平、收入等因素也是影响择偶的重要因素。

无论在国内国外,“门当户对”都是男女双方重要的择偶标准[1][4][5]。

地域相近性也是影响择偶过程的重要因素。

居住地的相近可以提供建立和发展亲密关系的机会。

此外,由于空间的接近,两个人更可能有相似的兴趣和价值观。

很多征婚启事的研究发现,对居住地的要求都有很高的比例,“同一城市”的要求一直较高。

[6]李银河(1989)研究发现,征婚者中有2317%的人对对方的居住地有具体要求,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征婚者往往提出要求对方在本市居住,还有少数人指定了一定范围,如某省的北部或某个更小的范围[4]。

在美国,Bossard 在1932年对费城5000对夫妇进行研究,发现1Π3的夫妇婚前住在5个街区以内,一半以上住在20个街区以内。

[1]个人特征包括年龄、相貌、性格等也是个体重要的婚恋资源。

人们一般倾向选择与自己年龄相当的配偶。

在此前提下,女性倾向选择比自己大几岁的男性,男性则相反。

[1]相貌、身材对女性来说更为重要,因为男性更看重女性的外貌。

[5][7][8]性格也是影响择偶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配偶的选择中,“诚第40卷第5期2003年9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 )V ol.40,N o.5September ,2003221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实”和“智力”是两个很重要的人格品质。

[9]在国内的研究中,女性的温柔善良、男性的诚实可靠都是很重要的择偶标准。

[2][5][8]择偶行为是复杂的社会行为,涉及到很多因素。

征婚启事是国内外都存在的一种择偶方式,是研究婚恋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方便有效途径。

从1981年北京《市场报》刊登了第一例征婚启事至今,全国正式征婚者加上应征者不下几千万。

女性开了报刊征婚的先河,1985年女性占征婚者的2215%,到了1995年达到4115%,说明女性的独立性和开放性得到长足发展。

[2]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这几十年来,女性对婚恋的态度有什么样的变化?跨世纪的我国女性择偶标准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是此项研究想解答的问题。

从目前已查到的文献来看,国内已有的此类研究主要是应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例如:童辉杰等人的研究)。

本研究则从定量的角度对女性的择偶标准进行研究,以期获得某些量化的结果。

一、研究方法 (一)资料的收集全部资料来源于《中国妇女》杂志。

《中国妇女》杂志创刊于1939年,是中国最早的女性杂志。

目前它是全国妇联主管的国家级女性刊物,面向全国范围发行,在中国妇女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中国妇女》杂志于1984年第6期上第一次刊登了征婚启事,其后设立征婚启事专栏,是全国第一批刊登征婚启事的杂志之一。

因此选择此杂志作为资料来源,选取1985年至2000年女性在该杂志上登载的征婚启事为统计对象1985年至2000年共15年的时间,每5年为一个单元,每年的四个季度各选择一个月进行资料的收集。

按上述原则抽取1985年、1990年、1995年和2000年第1、4、7、10期的所有由女性登载的征婚启事,共收集131例。

本文研究者也收集了同时期在《中国妇女》杂志上男性刊登征婚启事的资料,结果将另文报告。

(二)方法变量的定义:每一则征婚启事包含两个部分:征婚者自我条件的陈述、对所征求配偶的要求的陈述。

而每个部分又包括年龄、学历、身高、健康、婚史、相貌、皮肤、身材、气质、地区、户口、职业、职称、收入(指固定收入,如工资)、财产(包括住房、车辆等)、家境(包括家庭背景,如书香门第、军人家庭)、调动能力(指人员的跨地区调动)、负担(指赡养父母的负担)、持家能力、生育、性格、人品、情趣、入赘、修养、工作(指有无工作)、事业、职位(指工作头衔)等,共28个变量。

并对各变量进行数量化的处理,以便进行统计分析。

考虑到在编码过程中,不同的个体对各项因素理解的不同,在编码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处理:(1)由一男一女两位编码者同时进行编码;(2)进行编码前讨论对各项因素的理解,并提取少量征婚启事进行尝试编码,再进行讨论,基本上达到理解一致;(3)编码结束后,对照两份编码,针对不一致处进行讨论,得到最后的编码。

数据分析:采用SPSS1010对变量进行频率统计、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二、结 果 (一)征婚者的基本特征11各年份人数、年龄和身高等人口学特征比较见表1。

从1985年到1990年,所抽样的月刊中征婚者人数有上升趋势,2000年人数迅速下降,只有17人;从1985年到2000年,征婚者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20岁。

征婚者的最小年龄有减小的趋势,1985年为26岁,2000年为20岁;从1985年到2000年,征婚者平均身高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做UANOVA统计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表1 征婚者人口学特征比较年份人数年龄身高平均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198********2194261038101561102913915010170199043341076187241048101591952515115610170199538351169159211056101611514120152169200017321829196201047101611382194156169 21征婚者教育水平的状况见表2。

1985年、1990年和1995年处于高中到大专这一教育水平的人数最多,占提及具体学历的人数的一半以上,说明登征婚启事的女性大多为中等文化水平。

2000年,从百分比来看本科以上的学历人数最多。

表2 征婚者学历分布比较年份初中及以下N (%)高中到大专N (%)本科及以上N (%)19853(10130)19(65160)7(24110)19900(0100)21(65160)11(34140)19952(7170)16(61150)8(30180)20002(18120)4(36130)5(45150)31征婚者婚姻状况见表3。

从具体提及自己婚姻状况的人来看,四年来征婚者中一直是未婚的女性占多数,其中1985年占的比例最大(86140%),1990年和2000年也都超过半数以上,只有1995年的比例为45120%,没有超过半数。

表3 征婚者的婚姻状况比较年份未婚N (%)离丧N (%)离丧无子女N (%)离丧有未独立子女N (%)离丧有独立子女N (%)198519(86140)1(415)0(0100)2(911)0(0100)199026(61190)5(11190)4(9150)5(11190)2(4180)199514(45120)2(6150)1(312)8(2518)6(19140)20009(56130)3(18180)2(12150)0(0100)2(12150)(二)征婚者自陈条件和对配偶要求的描述11各变量在不同年代女性的自陈条件中的提及率及其排序所在位置见表4。

表4 各变量在自陈条件中的提及率及其排序比较排序1985N (%)排序1990N (%)排序1995N (%)排序2000N (%)年龄1100100110010011001001100100身高293190297170292110294110学历387190674140768140564170职业478180586100573170758180相貌578180488140476130664170婚史666170397170381160394110321 第5期钱铭怡等: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排序1985N (%)排序1990N (%)排序1995N (%)排序2000N (%)地区76617086511012231701311180健康860160103216011281901029140性格(温柔)951150955180844170858180情趣1048150113216013181401129140人品1145150767140673170476150收入1218120210100202160200100气质13121101225160939150935130事业14121101921301513120250100职称156110132516010311601223150家境16310014201901610150185190持家能力173100182130230100195190职位183100260100187190260100户口190100200100177190175190财产200100151410014131201411180调动能力210100220100220100210100负担2201001791302121601511180生育230100230100240100220100招赘240100240100250100230100修养25010016111601951301611180工作260100250100260100240100表4结果是各年份征婚者的年龄、学历、身高等变量在不同年代中的提及率和排序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