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 第四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 第四节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43中杨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概述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显微镜观察孢子,阐明孢子植物的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理解生物依据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目标:宏观观察与显微镜微观察相结合。

深入形象的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

在观察的同时,渗透横相比较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特征差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列举苔藓及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绿色植物的自觉性。

学情分析:学生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一知半解,听说的多了解的少。

对学习这部分知识和实验观察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刚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学生具有显微观察的技术基础;学习了植物的结构层次,能理解组织分化的概念,知道高等植物包括多种组织。

有进行对比分析的知识基础。

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宏观观察与显微镜微观察相结合。

深入形象的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结构特征。

在观察的同时,渗透结构形态的对比。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重点难点:1.认识葫芦藓和肾蕨的形态结构特点。

2.归纳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ppt2.准备实验材料:葫芦鲜、白发藓、星星藓、肾蕨、铁线蕨、槐叶萍、浮萍。

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纱布、吸水纸、清水烧杯、废物缸。

学生准备1.注意观察经常在哪里见到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思考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2.苔藓植物是植物界的开路先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查阅资料尝试了解。

3.思考苔藓植物及蕨类植物是靠什么繁殖后代的。

活动一、观察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1.直接观察苔藓的生活环境和生长状态唐代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是描写的什么植物呢?(学生:苔藓)苔藓是自然界中是常见的植物类群,你经常在什么地方见到苔藓植物呢?(学生:大多生活于阴湿的陆地环境中。

)老师给大家准备葫芦鲜,白发藓、星星藓。

测量他们的高度,观察他们的生长方式,说出苔藓外部形态有什么特点?(学生:矮小丛生)2.放大镜观察苔藓的形态结构苔藓植株矮小,进一步观察他的结构,需要借助放大镜,接下来用放大镜观察葫芦鲜。

结合课本认识他的结构,思考以下问题。

稍后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小组合作】(1)用放大镜观察葫芦鲜,参照课本P53认识其结构?完成项目纸填图。

(2)推测小葫芦状结构有什么作用?(3)讨论与藻类相比苔藓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展示要求】(1)先说出图中结构,再实物投影讲解。

结合实物讲解时要有形态等语言描述(2)姿势面向同学、声音洪亮、语言简洁。

【学生展示】实投影展示一株较完整的苔藓植株,用解剖针指出叶、茎、假根、孢蒴等结构。

3.对比分析藻类和苔藓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教师及时评价,并引导对比分析)给出海带的形态结构和葫芦鲜的形态结构的图片。

请学生分析,与藻类相比苔藓植物在结构上有了哪些变化?通过分析得出,藻类植物的叶状体不是叶,柄没有节和节间不是茎,固着器只有固定作不是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从形态结构上苔藓有了有茎和叶的分化,比藻类植物更高等。

活动二、显微镜深入观察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总结苔藓植物的意义1.显微深入观察刚才观察到叶脉了吗?是太小了看不到吗?现在用显微镜进行深入观察苔藓植物叶、茎、假根的结构。

向学生介绍实验方法,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仔细观察结构并思考与被子植物叶相比。

你发现了什么?说明苔藓植物茎、叶有什么特点?【学生任务】小组合作(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第一滴清水。

(2)用镊子取一段枝条(小于1cm),放在水滴中。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如有多余的水分,用吸水纸整理干净)(3)思考:与被子植物叶相比。

你发现了什么?说明苔藓植物茎、叶有什么特点?学生展示拿着自己制作的装片,放到讲台上的数码显微镜上,结合投影讲解。

葫芦鲜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

没有叶脉,茎也没有疏导组织。

【教师补充】大家看苔藓的假根,很细,没有疏导组织。

是由单细胞或由1列细胞所组成,结构简单不是真正的根。

通过显微观察活动得出结论:苔藓植物无疏导组织,结构简单。

通过刚才的观察,请大家总结出苔藓植物的特征。

自由回答:植物体矮小;具有茎、叶和假根;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2. 总结苔藓与人类的关系虽然苔藓植物十分矮小,还有一些总是长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但是他们和人类却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课本P54思考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地钱、墙藓的作用是?(2)比较藻类和苔藓的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3)苔藓植物是植物界的开路先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自由回答(1)药用、检测(2)苔藓植物是从水生发展到陆生的一类小型植物(3)苔藓植物出现于荒漠、冻原及裸露的岩石上,能分泌一些酸性物质,溶解岩面,同时能积蓄空气中的物质和水分,以及本身残体的堆积,经悠久岁月后,逐渐形成了土壤,为其它高等植物的生长创造了土壤条件,被称为开路先锋。

活动三、观察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过渡:苔藓植物登陆成功后,发展出了一类较为高大的植物,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恐龙一起称霸地球。

这就是蕨类植物。

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有很多种类的蕨类植物。

桌子上是铁线蕨和肾蕨。

这是(投影)这是槐叶萍、浮萍。

请大家思考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蕨类植物大多生活于阴湿也有生活在水中的。

这说明他们比藻类和苔藓分布广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了。

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是不是也进化了呢?1. 观察肾植株蕨的形态结构。

请小组合作观察肾植株蕨的形态结构。

结合实物说出名称。

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学生任务】小组合作1.小组合作观察肾蕨植株的结构?结合实物说出名称。

2、观察蕨类植物是否有疏导组织(叶脉)?3、思考怎样繁殖?学生展示老师准备根、茎、叶完整的肾蕨植株,学生观察介绍。

学生根据刚才老师给出的问题详细介绍。

指出根茎叶。

对着阳光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叶脉,这说明蕨类植物有疏导组织。

茎横卧于地下,根比较细小。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

叶子的背面有孢子,他是靠孢子繁殖的。

2.进一步观察疏导组织展示在显微镜下铁线蕨叶和茎的图片,在显微镜下叶脉的结构更清晰。

并且与刚才观察的葫芦鲜的叶片相比结构更复杂了。

叶柄中也有明显的疏导组织。

展示浮萍根和葫芦鲜假根在显微镜下的对比图片,发现蕨类植物的根有多种组织,疏导组织明显。

通过刚才的观察总的来说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并且根茎叶都有疏导组织。

比苔藓植物进化。

活动四、深入观察铁线蕨的孢子1、显微镜观察孢子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靠孢子繁殖的,那孢子是什么样子的呢?铁线蕨的背面有很多“小黑点”,这就是孢子吗?我们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一下。

向学生介绍实验方法,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并思考以下问题。

稍后用数码显微镜在大屏幕上展示自己制作的装片,向同学讲解观察到的结构。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2)用镊取叶片背面的孢子囊,放在水滴中。

用解剖针轻点几下。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3)尝试找到孢子囊,孢子。

思考孢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展示用数码显微镜展示制作好的装片。

讲解观察到的结构。

【教师补充讲解】显微镜下近似圆形的囊状物为孢子囊。

孢子囊淡黄绿色,成熟时棕色。

孢子囊内有许多孢子。

有些成熟后会散落出来。

每一个孢子是一个细胞。

所以说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通过刚才的观察,请大家总结出蕨类植物的特征:植物体有跟、茎、叶的分化;根、茎、叶里有疏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大多数蕨类植物生活在比较阴湿的环境里。

2.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种类的蕨类植株,你还知道哪些呢?他们有什么作用呢。

请阅读课本P55第二段,完成项目纸的连线题,将蕨类植物的名称和他们的作用一一对应。

活动五、总结比较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1、横向比较思考比较三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水生——陆生由简单——复杂共同点是这三种都靠孢子繁殖统称为孢子植物。

2、课后小练习(1)下列各项不属于苔藓植物特征的是 ( )A.利用孢子进行繁殖B.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没有输导组织C.有根、茎、叶的分化,里面有输导组织D.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地方(2)肾蕨、铁线蕨都属于蕨类,下面对蕨类植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结种子B.多数生活在阴湿环境C.植株只有根茎叶,没有种子和果实D.蕨类植物一般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3)孢子植物是一类不产生种子的植物,其中的孢子指()A.种子B.结构简单的种子C.一种生殖细胞D.植物的幼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