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郑州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区级达标笔试试题卷·初中语文说明:1.考试时于间120分钟,分值100分。
2.试题包括A类试题,B类试题,公共试题三种。
其中,“中学一级教师”(不含)以下职称教师回答A类试题和公共试题,“中学一级教师”及以上职称教师回答B类试题和公共试题。
不按要求答题,本题0分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5空,每空1分,共25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①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学进行交流沟通②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③提高思想文化修养,④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4分)2.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①识字写字能力②阅读能力_③写作能力④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分)3.语文课程评价具有①检查②诊断,_③反馈、_④激励⑤甄别,等多种功能。
正确的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
(5分)4.在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体系中,语文学业水平的评价一般从①知识(认知)维度与②能力(思维)维度来进行,后者通常可以分为识记,③理解,④分析综合、⑤鉴赏评价⑥表达运用,探究等多个层级,以有助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逐层展开语文活动。
(6分)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①人文底蕴、②科学精神,③学会学习,④健康生活⑤责任担当、⑥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6分)二、简答题(本题包括5题,每题5分,共25分。
若试题又分小题,答题时请先注明小题号,再答题。
)6.请用斜线(/)为下面文言文断句,(请在答题卡上抄写下文并作答)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选自《左传》)答案: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阅读下面这首诗,分别完成7A、7B题小雨杨万里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7A.统编新教材非常强调诵读,不仅强调学生要诵读,而且要求老师要指导诵读。
你在指导学生诵读《小雨》时会如何做呢?评分标准:能从节奏、语调、语速、情感等方面给学生具体指导,从韵律、情感起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进行指导。
7B.诗人写出了小雨的独特形态,井赋予它人的心思。
请你化身小雨,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
评分标准:注意是第一人称,抓住“形态”和“心思”,语言表述清楚即可。
8A.你认为在备课环节应重点关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请简要阐述。
评分标准:关注课标,以确定学习目标,研读教材,以发现文本的最优教学价值,确定教学内容。
研究教法和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研究学情,以保证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关注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
8B.自学、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简要阐述。
自主学习指学生独立、自觉地学习,它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同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关心、在交流研讨、分工合作、分享彼此智慧中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它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充分的、深度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肤浅甚至成为一种无意义的形式。
探究学习是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运用已知探究未知的学习方式,它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走向深入的必需,因此探究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是是合作探究,是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学习,并有所发现、质疑求异。
9.“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什么区别?请谈谈你的认识。
(1)两者对“教材”的认识不同。
“教教材”把教材视为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而“用教材教”把教材视为教学的主要材料和资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可以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对教材进行整合。
(2)两者的目的不同。
“教教材”通常以把教材教完为目的,而“用教材教”则以教材为资源,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两者的依据不同,“教教材”是以教材为依据来确定教学内容,突出的是教材自身的结构、特点;“用教材教”是以课程标准和学情为依据,来确定教学内容。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的分析也可以酌情给分)10.“整本书阅读”是当下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
请你从《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本书,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
“真正的语文教育必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把世界当做课本,而不是把课本当做世界。
”这是我的看法,我无意和大师比肩,但却是我学习大师思想的感受和体验。
围绕这五个方面:读、思、议、写、拓。
“读”是自读,“思”是在读的过程当中思考、品味、揣摩,把自己阅读过程当中生发的问题疏理出来;“议”是通过讨论,消除疑难,分享思想成果;“写”就是把阅读的思考通过文字固化下来;“拓”就是深化拓展,在更宏阔的视野上观照这个作品。
三、教学设计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0分。
)阅读《大道之行也》《马说》(课文见试卷后的附文),分别完成下面3道题。
11.请任选一篇,设定适宜的学习目标。
(10分)(目标具有可测评、可操作,清晰、具体)12.结合11题的选择,完成相应的作业设计。
(10分)紧扣学习目标(4分;如果11题所设目标不合理,只给2分)突出训练、矫正、巩固的功能(3分)联系实际运用(3分)13A.请任选一篇,设计一个具体、完整的教学过程。
(30分)具体、完整的环节:引入;精读品析;深读体悟;反馈评价(8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分)突出文本特点的教学方法(10分)教学环节与目标的一致性。
(7分)13B.请围绕两篇,设计一个简洁、完整的教学过程。
(30分)简洁、完整的环节:整体感知;精读品析;深读感悟;反馈评价(8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分)突出文本特点,对比阅读(要从内容或写法上找出两篇文章的至少一处关联,文言知识除外)的教学方法。
(10分)教学环节与目标一致性。
(7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大道之行也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郑州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区级达标笔试试题卷·中学语文注意:1、本卷共六大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在本卷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公共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1.《课程纲要》就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其主要的课程元素包括,,课程实施,。
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主要为: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以及将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3.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为、、。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1.下列有关“教学”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B.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与学统一的实质即交往、互动;因此教学的本质即对话。
C.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D.教学实施就是贯彻执行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于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2.下列有关“课程标准”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课程标准相当于教学大纲,其“内容目标”、“教学建议”等可以直接移用到教学设计之中。
B.课程目标规定的是学段最终的学习结果,相对于教学目标而言显得模糊、笼统。
C.课程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说明我国的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D.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都做了具体规定,教学就是在这“刚”性规定中找到自由发挥的空间。
3、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最终目的是()A.制定教学目标B.落实课程标准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提高教学效率三、简答题(5分)你认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试举一个教学目标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学科专业试题)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特点。
2.我市根据语文课的学科特点提出了调节教学学科化的四点要求:有目标,有 ,有 ,有。
3.①(初中教师作答)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改教材,是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 , 人与”的层进式编写思路进行编写的。
②(高中教师作答)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改教材从整体上看体现出的特点是“守正出新”,其中的“守正”是指:;“出新”是指:。
4.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是运动的倡导者。
莎士比亚是时期英国著名戏剧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作品分别是《》《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5.《》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小说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振聋发聩,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的新文学作品。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诵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为了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氛围,你在指导学生诵读《春望》时会如何做?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2.请用斜线(/)为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3.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观潮》)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元夕》)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刺客列传》)六、教学设计(50分)初中教师课题:《台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高中教师课题:《桥边的老人》(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1课)2011郑州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区级达标笔试试题卷·中学语文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公共试题)一、 1.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2.综合化多元化形成性评价3.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二、 1.D 2.B 3.B三、答案示例:(一)简述(2分)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1分)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或规定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向,或制约着教学过程、方法和师生的课堂活动方式,或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1分)(二)举例(2分)所举教学目标用行为动词表述,(1分)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或描述了行为条件、表现程度等,(1分)(三)说明(1分)第二部分(学科专业试题)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人类文化工具性人文性2.自学、讨论、读写3.自然、社会继承优良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