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生经典名句

养生经典名句

养生经典名句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是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的意思。

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显得尤为博大精深。

1、《黄帝内经》:“五劳损伤”:
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卧伤气。

2、《黄帝内经·素问》: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3、孔子,君子“三戒”:
少年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庄子,“六字长寿经”:
“少私、寡欲、清静”。

少私:私为万恶之源,百病之根。

鬼迷心窍,私欲缠身,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夜不成寐,日不安神,食之无味,形劳神亏,积累成病,焉能长命。

寡欲:欲不可绝,亦不可纵。

纵欲招祸,绝欲不生。

少私寡欲,清静为正。

少淫欲,不欺男霸女;节物欲,不图财害命;淡利欲,不夺权争势;寡名欲,不投机钻营。

清静:清之静之,心态安宁,稳中自控,静中养生。


空心静,身轻神宁。

利于健身,利于防病。

5、西汉董仲舒: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6、晋代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葛洪养生“除六害”:
“善于养身者,必先除六害:禁声色,薄名利,廉钱财,捐滋味,除佞忘,去嘴嫉。


7、唐代医学家“药王”孙思邈,养生“三慎”:
慎情志:淡然无欲,神气自满。

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

勿汲汲于所求,勿悄悄于怀恨。

慎饮食:安身之本,必须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

食当熟嚼,常学淡食。

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切忌:饮酒过多,饱食即卧。

慎劳逸: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介绍:“天竺按摩法,老子按摩法”。

以此三遍者,月余百病除。

天马行空,补益延年。

能食,能睡,轻捷,明目。

不复疲矣。

8、“药王”孙思邈,养生忌“六多”: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多言则气乏,多愁则心慑。

9、吕洞宾,养生“三寡”: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精生气,
气生神,神自灵也。

10、宋代苏轼,养生“四味”:
“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11、宋代周守忠,养生“五知”:
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12、明代医学家万密斋,养生之“四法”:
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13、明代医学家袁坤仪,养生“五曰”: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14、.明代医学家汪绮石,养生“六节”:
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17、清代养生家石成金,吃食“七宜”:
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15、清代养生家石成金养生“八乐”:
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
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16、孔子养生“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维,见德思义。


17、夏不睡石,秋不睡板。

春不露脐,冬不蒙头。

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18、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晚上开窗,一觉都香。

贪凉失盖,不病才怪。

19、早睡早起,怡神爽气,贪房贪睡,添病减岁。

夜里磨牙,肚里虫爬。

20、一天吃一头猪,不如床上打呼噜。

中国老话经典名句
1.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2.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3.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4.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5.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6.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7.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8.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9.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10.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11.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12.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13.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14.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15. 有理赢,无理输。

16.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17.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8.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19.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20.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21.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