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小学课程管理评价案
一、学校课程设计思想与评价的指导原则
根据双桥小学学校课程开发案的要求,学校提出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运用学校课程实现对有关课程教学的全面拓展,在拓展中形成研究问题、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构建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新的课程学习模式,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潜能的舞台,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
我校学校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是:
发展性。
学校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所有的学校课程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拓展性。
学校课程是课程的拓展,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
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容。
科学性。
学校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
要尽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与趋势,要体现文化性、社会性。
学校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认识一个科学规律、自然或社会现象。
适用性。
学校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广泛性。
学校课程在必修课程外,教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容用来设计学校课程,只要通过学校课程委员会的评审就可以列入学校课程目录。
动态性。
学校课程是动态滚动发展的,根据各面的反映,每年都进行课程目录的重新修订,新的、成熟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淡出。
二、学校课程评价容
双桥小学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的评价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评价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我校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纲要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
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
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为此下一轮应当如改革等。
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三、学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④4.4、4.5是综合性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另外的评价,因此在实施中需要配套采用其它的评价式或评价表,建立另外一些指标或概括性问题。
评分解释:
·得分达到18分及其以上的为优秀(含18分)
·得分高于14分、低于18分(不含14分、18分)为良好
·得分低于14分(含14分)高于9分(不含9分)的为合格
·得分低于9分(含9分)的为不合格
学校课程评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