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5例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血液及细胞形态学分析

25例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血液及细胞形态学分析

万方数据25例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血液及细胞形态学分析作者:朱琳, WANG Xiao-min, 郝立君, ZHU Lin, WANG Xiao-min, HAO Li-jun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刊名:实用医技杂志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年,卷(期):2008,15(19)被引用次数:2次1.邵宗鸿;付蓉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一种新认知的疾病(下)[期刊论文]-中国医刊 2005(02)1.期刊论文朱琳.王晓敏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血液及细胞形态学诊断的初步探讨-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1) 目的 探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血液学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25例IRP/IRH患者的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的形态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60%(15/25),两系细胞减少40%(10/25).贫血占72%(18/25),网织红细胞平均值为2.15%.血小板减少占96%(24/25),白细胞减少占88%(22/2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或绝对值正常或增高者占92%(23/25),见到晚幼红细胞者占28%(7/25).骨髓分析: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为活跃、明显活跃,占88%(22/25),有核细胞增生减低者占12%(3/25).粒系比值减低占64%(16/25),比值正常和升高占28%(7/25).红系增生活跃,明显活跃者100%,见幼红细胞造血岛者占44%(11/25).粒,红两系均有病态改变.巨核系:巨核细胞数目正常,增多者占80%(20/25);数日减少者占20%(5/25),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占96%(24/25).骨髓活检:红系或(和)粒系,巨核系增生表现占60%(15/25),减低表现占40%(10/25).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25例均核型正常.结论 IRP/IRH患者外周血象表现有共性,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缺乏特异性,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活检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三种方法各有所长,可以互补,联合应用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2.期刊论文刘鸿.邵宗鸿.付蓉.和虹.吴玉红.邢莉民.王化泉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7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6)目的 总结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阳性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1995年1月至2004年3月诊治的72例骨髓BMMNC-Coombs试验阳性的IRP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自身抗体类型及免疫治疗效果.结果 62.5%(45/72)IRP患者发病前有感染、过敏或妊娠等诱因.72.2%(52/72)患者全血细胞减少;91.7%(66/72)患者有网织红细胞不低的大细胞或正细胞贫血;75.0%(54/72)患者有白细胞减少;18.1%(13/72)患者合并发热;95.8%(69/72)患者可见血小板轻、中、重度减少.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髂骨骨髓增生活跃和明显活跃[68.1%(49/72)],红系比例增高[51.4%(37/72)]或正常[19.4%(14/72)],骨髓淋巴细胞比例与疗效呈负相关;大部分患者[65.9%(27/41)]胸骨骨髓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BMMNC-Coombs试验皆阳性,检出不同的自身抗体类型和组合方式,56.9%(41/72)患者有溶血迹象,但不符合任何种类的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标准;42.9%(18/42)患者补体C3降低,19.0%(8/42)患者同时或单独存在补体C4降低.给予免疫抑制和促造血治疗后,3年有效率为87.5%(28/32).结论 IRP是一类获得性自身抗体介导的骨髓细胞破坏或抑制性疾病,BMMNC-Coombs试验阳性IRP患者主要表现为网织红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不低的2系或3系血细胞减少,对免疫抑制和促造血治疗反应好.3.期刊论文徐秀芹.刘春霞.付慧稳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误诊28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4)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IRH)症误诊原因以及相混淆的疾病种类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对IRH2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库姆试验(Coombs)、抗血小板抗体、中性粒细胞抗体、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病理、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体等检测结果和相混淆疾病进行比较、分析、疾病划分和鉴别.结果:误诊为Coombs阴性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例,粒细胞减少症4例,Evans综合征8例,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AA)12例.结论:IRH/IRP与AIHA、ITP、粒细胞减少症、Evans综合征以及早期AA相比,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虽有相似之处.但对未成熟血细胞抗体的检验是减少误诊的关键.4.期刊论文宋庆林.杨阳.李建平.李文永.宋晓丽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87例临床报告-中原医刊2006,33(20) 目的 报告一组免疫相关的血细胞减少症.方法 用常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营养不良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Evan's综合征,结缔组织疾病等常见血细胞减少性疾病.采用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抗人球蛋白实验(BM Coomb'S)来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与结论 该组疾病特点为全血细胞或两系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不低,骨髓多数增生不减低,红系比例正常或增高,常规溶血检查为阴性,没有异常克隆造血证据,部分病例的BM Coomb'S为阳性,多数病例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反应良好,且环孢素可以巩固疗效.5.期刊论文滕镕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交通医学2007,21(1)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参与造血调控,维持血细胞在正常水平.当免疫功能失调,特别是对造血系统的负调控亢进,抑制血细胞生成或破坏不同阶段的血细胞,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广义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少症,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生成素(TPO)自身抗体导致的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抗vWF裂解酶(vWFcp)自身抗体导致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伊文氏综合征、红细胞生成素(Epo)自身抗体导致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ABO血型不合输血性溶血性贫血等.6.期刊论文刘丽梅.周凡.郭步云.刘景华.刘彦琴.张雪梅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18(1) 目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为提高其诊断率及鉴别诊断,以便及时治疗.方法:采用西班牙格瑞索(GRIFOLS)自动分析仪进行Coomb试验,将其分为AHG、IgG、IgG+C3、C3、骨髓单个核Coomb试验及Coomb试验阴性几种类型.结果:561例贫血患者157例Coomb阳性.其中原发性107例,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Evans综合征.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阳性,Coomb试验阴性者8例.继发免疫相关血细胞减少症50例,包括多种微生物感染、癌症、器官移植术后、结缔组织病等.结论:无论原发或是继发免疫相关血细胞减少症均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和(或)补体,其吸附于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而溶血.同时对Coomb试验阴性者及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阳性者进行探讨,并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7.期刊论文李燕.王晓敏.富玲.木拜尔.聂玉玲.LI Yan.WANG Xiao-Ming.FU Ling.MU Bai-Er.NIE Yu-Ling流式细胞术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9,17(2)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o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50例患者分为A组(未明确诊断组)和B组(明确诊断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正常人).A组:22例拟诊为IRP.B组: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9例.对照A组和B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核红细胞、髓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时正常对照组仅进行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检测.结果表明:A组22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20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90.90%.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最多见,其次为IgM型,IgA型较少;B组中2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7.14%.前者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A组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检测能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而且还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8.期刊论文李燕.王晓敏.富玲.木拜尔.聂玉玲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中的诊断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本文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的临床意义.90例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完善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实验组:28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阳性对照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9例.阴性对照组:43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3例,缺铁性贫血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结果 28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1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阳性率为46.43%,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最多见,IgA型较少.19例阳性对照组中仅2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阳性,阳性率为10.53%.43例阴性对照组中1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阳性率为2.33%.实验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型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1). 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而且为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9.期刊论文朱晓东.ZHU Xiao-dong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对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价值-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1)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疑诊为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患者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BMMNC-Coombs)和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结果 BMMNC-Coombs检出的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50.0%,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检出的阳性率为85.7%,后者显著高于前者,(χ2=8.187 P<0.005).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阳性的24例患者中含IgG型20例占83.3%,含IgM型21例占87.5%,含IgA型16例占66.7%,含C3型10例占41.7%.结论 骨髓细胞抗体放散试验敏感性高于BMMNC-Cooms试验.10.期刊论文陆沭华.张彦明.万长标.孙雨梅.LU Shu-hua.ZHANG Yan-ming.WAN Chang-biao.SUN Yu-mei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1)目的 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对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悬液取代经典Coombs试验的外周血红细胞悬液,即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检测21例临床拟诊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IRH)或全血细胞减少(IRP)症患者,并以20例明确诊断的血细胞减少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21例拟诊IRH/IRP患者中BMMNC-Coombs试验阳性14例,阳性率66.7%.对照组20例BMM-NC-Coombs试验均阴性.BMMNC-Coombs试验阳性患者经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荆均产生了显著疗效.结论 BMMNC-Coombs试验对IRH/IRP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简便可行,易于推广应用.1.付蓉.陈瑾.王红蕾.王珺.李丽娟.刘惠.王一浩.任悦.邵宗鸿骨髓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功能状态[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 2010(42)2.付蓉.王一浩.董舒文.刘惠.李丽娟.邹鹏.邵宗鸿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红系造血岛"初步研究[期刊论文]-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11)本文链接:/Periodical_syyjzz200819033.aspx授权使用:北京工商大学(btbu),授权号:e6023a0a-37e7-4a49-b146-9ed2015deb75下载时间:2011年4月27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