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程标准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理解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
(2)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所受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如下所示: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2.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类型位置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出山口由洪(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堆积而成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形成(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聚落规模⎩⎨⎧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大 3.聚落分布(1)平原低地: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
『思考』1.湄公河的上游叫澜沧江,其河谷的横断面呈“V ”型,而湄公河在流经湄公河平原时的河谷横断面却呈槽型。
为什么同一条河流的上游和下游的河谷横断面形状不同呢?提示 上游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以向下和向源头的侵蚀为主,河谷窄而深,呈“V”型。
湄公河下游流经平原时,落差小,水流缓,河水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主,河谷宽而浅,因而横断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2.是不是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都是聚落的密集区?提示 不是。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3.为什么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在不断增长?提示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致使河流含沙量大,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河口位置大量沉积。
[预 习 效 果 自 测]1.河口三角洲地貌主要是由于(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切割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解析河口三角洲地貌是由于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
答案 C2.沟谷的形成主要是()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解析沟谷是流水侵蚀而成。
答案 C3.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其中凹岸侵蚀属于()A.溯源侵蚀B.下蚀C.侧蚀D.沉积解析凹岸侵蚀中的“侵蚀”属于侧蚀。
答案 C4.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A.断层上升B.褶皱隆起C.火山喷发D.泥沙沉积解析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处,其中的成因是泥沙沉积。
答案 D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A.河流阶地、大峡谷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角峰、U型冰川谷解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均为堆积地貌。
答案 C6.汾河谷地多城市分布的自然原因是()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对外联系方便,人口集中②城市临汾河分布,便于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水③汾河谷地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便于发展工业生产④处于低纬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便于人类繁衍生息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汾河谷地较山区而言,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适宜聚落的发展,人口集中,城市多沿汾河谷地形成明显的条带状。
答案 A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探究活动』下图为“河流发育示意图”,河流横断面①②③分别是河流上的a、b、c三点的横剖面(并非一一对应)。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b、c三个阶段,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分别是什么?(2)根据河流的发育过程及特点,把a、b、c三点与对应的剖面图连线。
(3)某港务局拟在c河段附近的A、B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
为什么?答案(1)分别是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2)a—②、b—③、c—①。
(3)A处。
A处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泥沙不易淤积,河床较深,利于建港;而B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河床较浅,不利于建港。
『反思归纳』1.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河流侵蚀地貌是由向源头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在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三种侵蚀所起的作用不同,对地貌的影响也不同。
2.不同河流堆积地貌及其影响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类型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类型示意图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由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河漫滩平原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由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形成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3.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即时巩固』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
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
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向斜成谷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2)下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解析第(1)题,内蒙古高原上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河流的河曲形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第(2)题,内蒙古高原海拔在1 000~2 000米。
图中河流剖面①处是凹岸,为侵蚀河岸;②处是凸岸,是沉积河岸,有沉积物存在,故B图正确。
答案(1)C(2)B探究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探究活动』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
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
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
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答案(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2)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
(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因为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反思归纳』『即时巩固』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A.A地为槽型河谷B.乙地比甲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C.C地为河漫滩平原D.B地为三角洲平原(2)C地比A地更易发展为城市,是因为C地()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④地势平坦开阔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第(1)题,A地为“V”型谷,C地为河口三角洲,B地为河漫滩。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乙地位于河流的右岸,侵蚀作用明显,甲地位于左岸,堆积作用强烈。
第(2)题,A地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交通不便,地形复杂,C地近海,且近河口,江海联运方便,地势平坦开阔。
答案(1)B(2)C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解析本组题目主要考查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第1题,贺兰山东麓是我国冲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影响。
贺兰山东坡处在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贺兰山东麓坡度骤减,河流搬运能力急剧降低、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因河谷众多,冲积扇能集中连片分布。
第2题,形成甲冲积扇的河流主要流经北部低山地区,地形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流程较长,沿途砾石持续沉积,至洪积扇部位以泥沙沉积为主。
第3题,贺兰山东坡南段地形地势起伏大,水的流动性强,山麓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泥沙较少,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小。
答案 1.C 2.B 3.B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简图”,P地为钢铁厂。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在()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5.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有()①紧邻矿产资源②沿河流建设③紧邻农业区④沿交通线分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4题,从题干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图中农业区的位置位于山麓地带,再根据其形状很容易选择A。
第5题,读图即可看出,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是沿河、沿交通线分布。
答案 4.A 5.D6.读图,比较北半球某河源头附近A地和河流经过的B、C、D三地,回答下列问题。
(1)A处谷地,是________型谷,由________作用形成。
河流源头的主要补给方式为________补给。
(2)B、C、D三处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B地为________作用,C地为________作用,D地为________作用。
(3)A、B、C、D四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A处谷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属沟谷,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高山冰雪融水作为主要补给水源。
第(2)题,B位于河流上游,横剖面呈“V”型,C处于河流中游,侧蚀加强,河谷展宽,D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河床更加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