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内容1.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2.变化。

⑴在92年大纲中有一个注释:“如果小数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⑵在2000年修订大纲中没有再这样提。

义务教材修订时,就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⑶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三、编排特点1.联系儿童生活认识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

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

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重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加减法。

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

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四、具体编排1.认识小数。

⑴小数的认识与读法。

①呈现了食品商店的一角,货架上有三种食品及其单价。

图下留空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每种单价的具体含义。

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和“小数点”。

然后由聪聪提出两个问题:你会读小数吗?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数,并尝试读出。

②教学时,可让学生看图试着说出三种商品的价格。

学生可能读作几元几角几分,也可能采用小数的读法。

教师可采用互教互学的方法,让其他同学跟着学习小数的读法。

⑵例1。

(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

)①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②例1以一组同学测量身高为题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

③“做一做”安排了两道题,让学生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把7角、7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⑶例2。

(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①例2给出了四位同学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都是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成绩给他们排出名次。

例题下面的插图提示了几种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方法。

一种是根据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来比较,另一种是化成厘米来比较,还有一种利用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

至于比较的结果,则留给学生自己填写。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比较的方法,通过交流,相互启发。

除了课本插图提示的几种方法之外,学生还很容易想到,直接看到小数比大小。

实际上是把整数比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

②“做一做”让学生看图比较两组小数的大小。

图中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用正方形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小数。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个正方形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看图在空格里填上关系符号。

⑷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3~5题都是比较小数的大小。

其中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大小。

第4题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以米、分米为单位的小数比大小。

第5题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成绩分别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的名次,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楚表示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名次就越前,而表示跑步成绩的秒数越小,成绩就越好。

如果学生不注意审题,就很容易搞错。

第6题要求学生到商店了解指定商品的价钱,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旨在促进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数。

第7题要求学生动手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用小数表示。

第9、10题都是比较小数大小的综合练习,区别在于第10题要求学生先提出问题再作比较。

通过练习,能使学生看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⑴例3和例4。

①教材中的插图画了文具商店的一角,标出了8种文具的价格。

例3和例4以及做一做的三个问题,都来自于这幅插图。

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方面的经验和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历,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比较直接的帮助。

②例3和例4的解答中各提示了两种算法,重点是引出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前可以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竖式计算,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课题中来。

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答案。

例如,把0.8元改写成8角,把0.6元改写成6角,相加以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当然也可以用小数直接计算。

学生不用竖式直接口算出答案也是可以的。

教师可以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把竖式写在黑板上,一般有两种情况。

然后教师在小数竖式的上面写上“元、角”,以便学生看清相同单位的数上下对齐,便于相加减,并感悟其中的算理。

③“做一做”的后两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④“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

这里既出现了小数,又用到了上一单元刚学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⑵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问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5题有必要让学生读题后通过复述题意,搞清10千米以内1元,是指坐10站或10站以内都只要1元。

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5元。

学生还没学小数乘法,这里可用连加计算,由于数据比较简单,也会有学生列出算式1+0.5×3,并口算出结果,应当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6题将条形统计图与小数加减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

五、教学建议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

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

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如前所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

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

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徐斌:认识小数教学实录时间:2007年6月16日地点: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学生:三(7)班课始即播放录音:苏州生活资讯台播发商品信息,熊猫收录机68元,半导体123元,墨水1.6元……同时课件呈现主题图,标示各商品价目。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商品的价格都是些什么样的数,你们能将它们分成两类吗?学生回答,课件展示:68元 1.6元123元 0.2元10元 2.8元师:这些数(手示右边数)叫什么数呢?生:叫小数。

师:对,这样的数叫小数。

(板书小数二字)师:对于小数,你们已经了解了吗?在什么地方见过小数?生:在商店里见过。

生:秒表上有。

生:称体重时有……师:小数呀,就藏在我们身边。

这件课我们就来具体认识小数(板书认识二字)教师出示一把米尺。

师:估计一下,我们的黑板有多长?生:大约2米。

教师随即用米尺度量,发现大约2米多。

师:如果用米尺量一量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呢?一生用米尺度量,发现正好1米。

师,再量量它的宽呢?生操作,发现不足1米。

师:不足一米,用什么单位来度量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画出的米尺图上)1米=10分米,1分米有多长?教师画图如下:1分米1米师:谁来量量课桌的宽有多少分米?生:40厘米。

生:4分米。

师:这儿还是没有小数。

但马上小数就要产生了。

板书:1分米 4分米米米师:1分米就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师:4分米用小数怎么写呢?生:0.4米教师板书略师:比较一下,这两个小数都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前面都有0.师:这是为什么呢?生:我知道,那是他们没有1米长。

练习:P101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后,教师引导比较:师: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分母是10,十分之几。

师:分母是十,什么意思?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师:可不可以把其他东西来平均分10份?学生继续完成书上练习(看正方形图写分数和小数,略)师: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这些小数的小圆点后面都是——后面有几位数?生:一位数师:跟他们有联系的分数的分母都是几?生:都是10.师:老师说几个这样的分数,你们能说出相应的小数吗?……生:……师:老师说小数,大家说分数,行吗?0.2 0.5 0.8 ……练习:出示商品价格情境图,请学生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元。

比如:书:4角,文具:1元2角等讨论:4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小圆点前面为什么用0?1元2角可以写成()元,小圆点前面为什么用1?师:这说明小圆点前面可以是0,也可以是1、2、3……练习:P1013.8元是几元几角……25.6元是几元几角,25.6是我们到现在认识的最大的小数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先找的是整数,再找分母是十的分数,最后我们在找到小数,后面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其他的小数。

下面请大家自学P100下面的文字,看看又有哪些知识?可以噢填一填,做记号,互相议论,再汇报自学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指认0.4,0.1,25.6 的各部分……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生:一位。

师:对,这样的小数是一位小数(板书一位二字)你们有没有见过不是一位的小数?生:商店里有两位小数……师:说得好,还有谁说说还了解什么?生:小数与整数不同,还有自然数。

师:什么叫自然数?生:像0、1、2、3、4、5、6、7、8、9这样的数师:说得完吗?说不完!练习:P101第5题游戏:配钥匙师:这节课和大家学习的是小数,同学们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教师播放小数的历史知识。

(略)再回顾:你们还能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小数吗?生:加油器显示师:显示的多少?生:毫升师:回去后再了解一下,我想不会是毫升。

……课末,教师讲述了一个动人故事:一个小数点与一个大悲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