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整合
整合提升
➢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 ➢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 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 亚马孙雨林破坏的原因及保护 ➢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 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的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
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
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
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从图
中可以看出过度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
练习2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B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解析 依据图例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 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A )

形成原因
地区名称 生态环境问题类型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森林破坏、土壤侵 半干旱地区,过垦、过伐、
A 大兴安岭西侧
蚀、草地退化 降水少
过牧严重
西北干旱半干 B
旱地区
降水较少,
草场退化严重
过牧严重
气候干旱
C 黄淮海平原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土壤侵
人口密集,
D 南方低山丘
亚热带湿润地区,
蚀严重
过垦严重
E 陵区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 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 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 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 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 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 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2.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 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 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 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
513
池山
湿
中度
2010 植
1 735



高原 1 240~ 湿

10
盆地 1 450


1 200
轻— 中度
2001~ 生态 259
2010 畜牧

花 高原 440~

中—
1996~ 经济
41 1 100
147
江 峡谷 1 410

强度
2010 林

(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D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大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解析 读表格,鸭池气候温凉,蒸发少,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 不是干旱区;该地可以发展粮食种植,石漠化程度不会是最严重 的;坡地比重较高,但低于花江,不是最高;该地发展种植业, 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比另外两地短,所以效果最差。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 过度开垦
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化土地肥力下降, 废弃耕地变沙地,使 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 内陆河流和山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 用不当 麓冲积扇地区 退化,次生盐碱化 工矿交通
邻近城镇或者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 建设中不
工矿开发区 化、沙化 注意环保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温__带__大__陆__性__气__候__,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土__地__荒__漠__化___。 解析 该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沙漠广布,面临土地荒漠 化的问题。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 解析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措施防 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 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 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 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 产结构。
降水丰富
土壤侵蚀、森林破
横断山区、
亚热带地区,
F
坏严重、物种灭绝
云贵高原
地质条件复杂
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人民生活贫 穷,过垦、 过伐严重
草地退化、土壤侵 地处高寒地区,
人类活动的
G 青藏高原 蚀,生态环境十分 受气候变化的
影响
脆弱Biblioteka 影响(2)不同生态环境问题 的主要防治措施
练习1 石羊河流经甘 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 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 问题严重。读“石羊河 流域示意图”,完成下 列问题。
素。
练习3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1)~(2)
题。 地
研 貌 海拔
究 类 (m)
区 型
大于 25° 坡地 比例 (%)

年降 石漠 人口密

治理时 农业发
雨量 化等 度(人

间(年) 展模式
(mm) 级 /km2)



鸭 原 1 320

潜在
2006~ 粮食种
~ 25
863
(3)根据典型确定措施 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 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江 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宁夏中卫县沙坡 头草方格沙障治理等的成功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 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荒 漠区等的发展措施。
3.我国生态脆弱区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及防治措施 (1)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