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发热和电动力计算
I
(2() 如独立运行的发电厂,有可能)
则须进行发热比较。
若
I t (3)2 (3) dz
I (2)2
t (2)
dz
则需按两相短路校验。
t (2)
dz
tz(2)
t fz(2)
16
其中
t (2) z
的计算--由周期分量等值时间
曲线:
''(2)
I ''(2) (2) I
又因为 I ''(2) 3 I ''(3) 2
第五章 电气设备的发热及 电动力计算
§5.1 电气设备的允许温度
1、电气设备的运行特点
导体 电流 电能损耗
铁磁 交变磁场 涡流和
物质
磁滞损耗
绝缘 强电场 材料
介质 损耗
发 绝缘 热 老化
影响设备正 常寿命和工 作状态
1
2、电气设备的发热类型
长期发热--由正常工作电流引起,可用来确 定导体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允许载流量。 特点:电流小,持续时间长,热量的产生与 散失将维持一动态平衡,达到一稳定温升, 温度不再改变。
时不能认为导体中的电流集中在几何轴线流过!)
F1
F2
F
2 107
L
i1i2K x
(N )(5-19)
Kx与导体截面尺寸、相互间的距离有关,当 时, Kx ≈1,即不需考虑截面形状。
b
bh
2
此外,Kx与纵横边长比值有关:
b/h>1时, Kx >1;b/h<1时, Kx <1; b/h=1, Kx =1。
定于材料类型;
Aq 、Ad分别为负荷时、短路时的导体加热系数。)14
三、校验热稳定性
1、载流导体
允许温度法: θd ≤ θd y
最小截面法:
由式(5-7)及(5-9)
可算出 S I
tdz Ad Aq
设θd =θd y,θq=θy 进而θd y
Ad y ,θy
Ay
Szx I
tdz K j I Ady Ay C
10
'' I ''
I
即以I″/I ∞之比代表短路电流的变化规律。
其中,I″--短路次暂态电流有效值,即短路后
第一周期的iz有效值(周期性分量0s有效值)。
图5-3的tz=f(β″,t)曲线只作出了t≤5s时,若短路持
续时间t>5s,则: tdz=tz(5)+(t-5) (s)(短路时间
一般不会超过5s,即5s后已达短路后稳态。)
21
三、三相母线短路时的电动力
短路冲击电流ish产生的电动力最大,故均以ish
为准;
又因为
i (3) sh
2 3
i (2) sh
1.15ish(2)
故以 ish(3)为准;
又因为实践证明中间相所受电动力最大;
故
Fzd
FB(3)
1.732107
L
i (3) 2 sh
(N)
(回顾:短路冲击电流 ish iz(0.01) ifz(0.01) Ksh K2shI ''
-短路电流冲击系数,一般取1~2之间。)
22
四、校验动稳定性
1、母线 y zd
母线通过
i (3)
sh
时受到的最大计算应力。
2、一般电器
i
j
ich
(i
(3)
sh
)
i j 为极限通过电流(或动稳定电流),
可查。
23
I y I y
y y 0
( A)
5
二、导体长期发热温度θc θc=θ+(θy -θ)(Ig.zd/Iyθ)
θ--实际环境温度
Ig.zd--最大长期工作电流(一般考虑持续
30min以上的最大工作电流)
Iyθ--校正后的允许电流
6
§5.3 导体短路时的发热计算
导体必须能承受短路电流的热效应而不致使绝缘 材料软化烧坏,也不致使芯线材料的机械强度降
b、短路时导体的物理特性,如比热、电 阻率等不能视为常数,而是温度的函数;
c、短路电流瞬时值的实际变化规律复杂, 故选取短路电流全电流的有效值来进行 发热计算。
8
二、短路时最高发热温度θd的计算
热平衡:产生的全部热量=吸收的
Id 2R dt C md
I d 短路电流全电流的有效值;R (5-3)、C(5-4)分
α为两导体中心距离,L为导体长度,d为截 面半径;
当d<<α且α<<L时,可不考虑电流在导体截
面上的分布:
F1
F2
F
2 107
L
i1i2
(N) (5-18)
20
二、两平行矩形截面导体
截面宽为h,厚为b;
α为两导体中心距离,L导体长度:
若b<<α,则可用上述(5-18)式计算;
若不然,则须引入截面形状系数--Kx(因为此
0.025
(5-13)
因为ifz为一衰减分量,其发热时间常数为0.025s; 在4倍时间常数后,即短路时间t≥0.1s后热量不再 增加,所以tfz可作如下简化处理:
t≥1s时,tfz=0
0.1≤t<1s时, t fz 0.05 ''2
t<0.1s时,tfz按(5-13)式计算
13
2、 θd的确定--全步骤
tdz
一般取集肤效应系数Kj=1;C为导体热稳定系数,参表5-5。
只需实际截面S≥Szx,即热稳定满足。
15
2、一般电器
I2t fz Ir2t
式中,Ir为电器热稳定电流、t为热稳定试验时间, 两者均为产品技术参数、可查。
3、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发热比较
一般均以三相短路电流为准校验;
若
I (3)
① 将材料的A值与温度θ的关系作成图5-4示θ=
f(A)曲线(取决于导体的材料类型);
② 由导体材料及初始温度θq查出Aq ;
③ 按上述方法(式5-9)求出Qd ,又由Aq、导体
截面S,推出Ad值:
Ad
1 S2
Qd
Aq
④ 最后,可由Ad值查相应材料的θ=f(A) 曲线得到
θd 。
(注意:A为导体加热系数,也有些以K表示,决
长期发热的允许温升--较周围(计算)环 境温度的温度升高值。
短时发热的允许温升--较短路前的温度升 高值,通常与导体长期工作时的最高允许温 度相比较。
3
§5.2 导体长期发热的计算
两种计算思路:
根据θy(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 电流);
进而校验,使满足Ig.zd≤Iy
根据Ig.zd(导体最大长期工作电流) 体长期发热稳定温度);
短(路)时发热--由短路电流引起,可用来 确定短路切除以前可能出现的最大温度。 特点:电流大且时间短暂,热量几乎全部用 于导体温升。
2
3、发热的其它概念:
热稳定性--长期工作电流或短路电流通过导 体、电器时,实际发热温度不超过各自发热的 允许温度,即具有足够热稳定性。
允许温度:可承受的最高温度值。 允许温升:
1、Qd的等效计算(因id实际变化复杂)
由I∞(稳态电流)和tdz(短路发热等效时间,
假想值)推出Qd,则有: t dz(5-9)且
tdz tz t fz
(s)
tz, tfz-分别为周期性、非周期性短路电流分量等值时间。
①tz的确定--由周期分量等值时间曲线(图5- 3)tz=f(β″,t)可查得。
在正常电流下,电动力不致于使电器损坏,但 动、静触头间的电动斥力过大会使接触压力减 小、接触电阻增大,从而造成触头的熔化或熔 焊,影响其正常工作。
18
在强大短路电流下所形成的电动力,可能使电 器发生误动作或使导体机械变形,甚至损坏。
电动力常用来验证电气设备的机械强度是 否足够。
电动力稳定性:简称动稳定性,是指--
别为温度θ℃时导体的电阻、比热。
设短路发生时间为0 t,相应的导体温度
变化为θq (起始温度) θd,两边积分、
整理可得:
1 S 2 Qd Ad Aq (5-7)
式中 Qd
t 0
I
d
2
dt
即短路电流的热效应。
9
Ad=…… Aq=……参见P71式5-8 但注意:Aq有误!
由上述可看出Qd、Ad、Aq的解析算法很麻烦,所 以一般采取简化方法--等值时间法:
②tfz
t≥1s时,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基本衰减完,不计
其发热,即无需计算tfz。
t<1s时,应计其发热影响:
t 0
i
2 fz
dt
I 2 t
f(z 等效)
11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又因为 i fz
2I '' exp( t ) Ta
其中,Ta为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ifz衰减时间常数
(Ta≈0.05s)
所以
t fz
0.05 ''2 (1 exp( t ))
当大电流通过电器时,在其产生的电动力作用 下,电器有关部件不产生损坏或永久变形的性 能;
或者说,电器有关部分在电动力作用下不产生 损坏或永久变形所能通过的最大电流的能力。
以可能的最大冲击电流的峰值表示,也有的以 其与额定电流的比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