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168例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168例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168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症进行临床观察,了解其疗效。

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168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与西药84组例进行对比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10%大于对照组的66.67%。

结论温针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更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标签:温针灸;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复杂多变,迁延难愈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

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可以分为非细菌性和细菌性。

依据这一情况,2010年8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68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通过对患者使用温针灸为主要治疗方法的手段对其进行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8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168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温针灸84例,对照组为采用西药84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1]。

(1)临床表现:患者有性功能异常、尿道滴白、头晕乏力、排尿异常、药骶部酸痛、会阴、睾丸部胀痛等临床表现;(2)指诊:前列腺质地偏硬,常有触痛,大小正常或偏大;(3)辅助检查:患者的细菌培养(-),前列腺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大于10/HP 个,尿常规为阴性。

1.3方法
1.3.1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患者进行温针灸治疗,治疗选穴为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秩边、肝俞、肾俞。

温针灸的方法为消毒后对肾俞、肝俞进行直刺治疗,直刺的深度为10~20 mm,秩边常规针刺40 mm左右,进行捻转补泻法,每穴行针5~10 s,针感方向向腰骶部传导,并且不留针。

然后取第2组腧穴,患者取仰卧位,用0.30 mm×28 mm毫针,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关元、中极(针前排尿1次)、阴陵泉、三阴交进行直刺25~40 mm,得气后进行捻转补泻法,每穴行针5~10 s,关元、中极针刺针感方向小腹、会阴部传导,阴陵泉、三阴交针感向上传导。

然后取剪好长约2 cm艾条若干段,分别套置在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穴针柄尾部,点燃艾条,每穴灸3次。

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1.3.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普适泰片口服治疗,2次/d,治疗以1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

1.4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标准已经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指数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或病情进行评估。

总积分越低表明临床症状或病情越轻[2]。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由表1可知,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治疗组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2.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CPSI积分相比,见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积分进行对比显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证明两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治疗此疾病。

治疗之后的积分对比,两组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在排尿不正常,耻骨上、小腹部不适,会阴、阴囊潮湿等,并且很多患者可能出现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下降,前列腺液中出现很多白细胞。

应用现代医学研究其及病因主要体现在病原体感染、免疫学原因、尿液返流、氧化应激作用增强等,患者常常出现全身免疫机能下降,导致患者局部免疫机能增强;如果前列腺分泌功能下降,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锌含量下降,甚至使精液量减少和精子活动能力下降,会造成不育[3]。

现在西药对于此疾病的治疗并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和如下几个特点有关:(1)前列腺导管主要是开口径小、弯曲细长,前列腺导管与尿道成直角或斜行向上入尿道,导致炎症分泌物排泄不畅,而且尿液容易返流入腺体使感染持续存在;(2)前列腺包膜是脂质膜,对于抗生素的酸碱度、脂溶性要求比较高,使很多抗生素不容易透过包膜透入腺体,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有效浓度低,不能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甚或使细菌变异产生耐西药舍尼通能特异性地阻断二氢睾酮(DHT)和前列腺雄性激素受体的结合过程,从而阻止受体作为转录因子作用的发挥,从而达到抑制前列腺增生的目的,是当前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比较好的西药。

此疾病属于中医概念中的精浊、淋浊的范畴,其一般多和患者忍精不射、七情六欲内伤、思考过度、不良因素刺激、长期骑车、久坐不起、受凉、饮酒、手淫等有很大的关系。

过度饮酒、过食肥腻之品,酿生湿热,循经上扰,引动相火或久坐不动、长期骑车,会阴部受压过久,都可导致精室反复充血,日久则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癖,引起少腹及阴部疼痛。

思虑过度、七情内伤、或忍精不射则伤及脾肾,日久则引起脾虚下陷,肾阳虚衰。

该病病位主要是在在肾、膀
肤,与肝、脾关系密切。

关元、中极属于任脉,又属于膀胧周围,即补益肾精,温化寒湿,通调水道,活络止痛。

阴陵泉属于脾经之合穴,可以健脾利湿;三阴交可以清热利湿,益气健脾,三阴俱补。

秩边属足太阳膀胧经穴,主要治疗腰骼痛、大小便不利、阴痛。

肝俞、肾俞属于肝肾之背俞穴,取之可以调补肝肾。

诸穴分为两组,分别置于身体前侧与后侧,属于前后配穴法,可以先刺后面输穴并不留针,然后刺前面输穴留针,不但节省了患者的治疗时间,而且可以加强针刺的效应。

对于关元、中极、阴陵泉、三阴交针尾加艾灸后,热力可以随针体直达穴位,具有理气活血、逐寒消疲、温通阳气、扶正祛邪的效果。

针刺刺激和热力刺激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刺激经气,调整五脏六腑功能,诸穴相配起到祛湿、逐疲、补虚之功。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这里面注重的是针刺时针感要向小腹、会阴部传导,使其在针刺感应作用于病位,增强临床疗效[4]。

本文中的患者使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两组进行相比可知,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此治疗方法效果明显,且操作很方便,费用少。

在治疗期间还应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方面的选举工作,让患者进行戒烟酒等方面的生活习惯的改变,以早日让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0.
[2]郭军,张亚强,贾金铭,等.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NIH-CPSI问卷分析.中华男科学,2002,8(2):127-129.
[3]王强,张金喜.前列通方配合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76例.2009,30(12):1599-1601.
[4]沈卫东.针灸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5):32.
[5]邓小虎,黄辉建,艾克拜尔.川参通注射液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应用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70-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