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1203011—2016Q/CSG1203011—2016目次前言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缩略语 (2)5通信电源系统配置原则及通用技术条件 (2)6交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 (3)7通信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 (8)8蓄电池技术要求 (21)9安全和接地 (23)10通信电源设备配置要求 (24)11制造工艺的一般要求 (25)Q/CSG1203011—2016前言为保障南方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推进南方电网通信电源的规范化管理,提供通信电源设备选型技术规范,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依据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并结合通信电源技术发展及南方电网实际情况,规定了南方电网通信电源在规划、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等方面需遵循的技术指标及功能特性,以规范和指导南方电网所属各单位通信电源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广东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海南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

主要起草人:谢尧、陈新南、徐键、李昭桦、张思拓、李爱东、邓文成、陈育平、方里宁。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1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单位通信电源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单位通信电源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900.11-2008 蓄电池名词术语DL/T 5044-2014 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724-2000 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YD/T 1051-2010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1058-2007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YD/T 731-2008 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YD/T 983-2013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YD/T 799-2010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YD/T 944-2007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TL 9000 Telecom Leadership 90003术语和定义除引用标准GB 2900.11外,再增补以下术语和定义:3.1通信电源为通信设备供电的装置。

包括通信交流供电系统、通信直流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池组等。

3.2通信交流供电系统主要由交流配电柜、不间断电源设备(简称UPS)、逆变器、电源监控等设备组成,通信中继站还包括油机发电机组等部分,为通信设备提供交流电源。

3.3通信直流供电系统主要由高频开关电源、蓄电池组、直流配电、电源监控等设备组成,为通信设备提供-48V 直流电源。

3.4"三遥"功能遥信功能、遥测功能、遥控功能的简称。

3.5均流及均流不平衡度采用同型号同参数的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整流器,以(N+M)多块并联方式运行,使每一个模块都能均匀地承担总的负荷电流,称为均流。

模块间负荷电流的差异,叫均流不平衡度。

按以下公式计算:β=(I-I P)/I N×100%式中:β-均流不平衡度;I -实测模块输出电流的极限值;I P -N个工作模块输出电流的平均值;I N -模块的额定电流值。

3.6蓄电池容量C10:10小时率放电额定容量,单位:安时(Ah)。

3.7放电电流符号I10:10小时率放电电流,数值0.1C10,单位:A。

3.8高频开关整流器采用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高频变换开关,经高频变压器隔离,组成将交流转变成直流的主电路,且采用输出自动反馈控制并设有保护环节的开关变换器。

3.9模块是指高频开关整流器的结构型式。

3.10冗余是指设N+M台整流模块并联工作,其中N台用以供给负载所需电流,M台为后备模块(或称冗余模块)。

3.11谐波非正弦周期波形中所含的频率为其基波频率数倍的正弦分量。

3.12直流放电回路全程压降从直流系统的蓄电池端子到负载设备的端子通以额定电流(0.55C10)时的电压降。

4缩略语4.1MTBF平均失效间隔时间4.2UPS不间断电源5通信电源系统配置原则及通用技术条件5.1基本配置原则5.1.1调度机构、220kV及以上厂站以及通信中继站必须安装通信直流供电系统;传送220kV及以上线路继电保护、安全稳定自动装置业务的通信设备,宜采用通信直流供电系统供电。

5.1.2总调、中调、地调三级调度机构,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总调、中调调度管辖范围内的发电厂,通信直流供电系统应双重化配置,配置两套独立的高频开关电源,每套高频开关电源配置独立的蓄电池组。

5.1.3高频开关电源整流模块应满足N+M冗余配置,其中N只主用,N≤10时,1只备用;N>10时,每10只备用1只。

整流模块数量应不少于3只。

主用整流模块总容量应大于负载电流和电池的10小时率充电电流之和。

5.1.4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新建变电站应采用DC/DC供电方式,DC/DC模块采用双重化配置,每套变电站操作电源柜应配置DC/DC模块,任一套故障时,另一套应具备承载全部负载的能力。

DC/DC模块应满足N+1冗余配置,其中N只主用,N≤10时,1只备用。

48V输出开关由变电站操作电源统一配置。

DC/DC模块的输入性能应满足《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操作电源输出要求,DC/DC模块的输出性能应满足7.5.2节的参数要求。

5.1.5通信设备、通信网管等系统需要交流电源时,应使用UPS供电或由逆变器供电。

总调、中调、地调三级调度机构的调度数据网、综合数据网、通信网管需要使用交流电源时,应接入两套UPS电源或逆变器,每套UPS配置独立的蓄电池组。

禁止直接使用市电。

5.1.6当具备条件时,通信直流电源系统两路交流输入应从不同变压器出线的交流母线取电。

交流电源不可靠的站点除应增加蓄电池容量外,还应配置太阳能、油机等其它备用电源。

5.1.7调度机构宜配置独立的交流配电柜。

厂站、通信中继站等需要供电的设备较少时,宜不配置交流配电柜。

5.1.8调度机构的每套高频开关电源宜配置独立的直流配电柜。

如机房空间有限,厂站、通信中继站可两套高频开关电源共用一套直流配电柜,但需要进行分区,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5.1.9双重化配置的通信直流供电系统,任一套高频开关电源故障时,另一套高频开关电源应具备承载全部负载并同时对本组电池充电的能力。

5.1.10直流供电回路全程压降应小于下列值:48V电源为3.2V,24V电源为2.6V;采用太阳能电池的供电系统时,太阳能电池至直流配电柜的直流导线电压降可按 1.7V计算。

5.2通用技术条件5.2.1运行环境条件5.2.1.1环境温度:-5℃~+40℃。

5.2.1.2相对湿度:不高于90%。

5.2.1.3大气压力范围为:70Kpa~106kPa。

5.2.1.4满足满负荷使用时的通风散热要求。

5.2.1.5无强烈振动和冲击,无强电磁干扰,不得有爆炸危险介质,周围介质不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导电介质。

5.2.2运行电气条件5.2.2.1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1)220V(单相)波动范围:187V~242V。

2)380V(三相)波动范围:323V~418V。

5.2.2.2交流电源频率范围:50×(1±5%)Hz。

6交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6.1交流配电柜6.1.1系统接线6.1.1.1配置两路380V/220V 三相四线(阻燃或铠装电缆)进线。

6.1.1.2两路交流输入分别设置手动总开关(负荷开关或隔离开关),在机柜前面板操作。

6.1.1.3每路交流至少配置三个三相交流出线(其中两个用于高频开关电源,一个备用)。

其它空气开关按需配置。

6.1.1.4机柜内部连接线缆应满足电气绝缘要求。

6.1.2断路器选择6.1.2.1其能耐受的最高电压应大于或等于回路的最高工作电压。

6.1.2.2额定电流应大于回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6.1.2.3断流能力应满足电源系统短路电流的要求。

6.1.3输出开关要求6.1.3.1交流配电柜根据通信设备供电需求配置容量合理的输出开关。

6.1.3.2每个分路输出应有过流保护措施,以避免局部的分路故障影响全局。

6.1.3.3配电接线端应加装防护罩防止误碰短路。

6.1.3.4每路开关上方应具备通电指示灯(通电时绿色指示灯亮起,断开时指示灯熄灭)。

前面板应配置总告警指示灯(告警时红色指示灯亮起)。

6.1.4监视要求6.1.4.1需监测每路交流进线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主馈线开关(对高频开关电源供电的开关)跳闸等,异常时告警。

6.1.4.2监控单元面板显示:用数字显示两路交流输入的A、B、C各相的电压、电流,采用不小于3英寸的显示屏幕,显示字体不小于4号字体。

6.1.4.3任何一路交流输入异常(包括过压、欠压、缺相、失电)均应有告警。

任何一路分路开关跳闸应有告警(可屏蔽)。

6.1.4.4具备声光告警,具有消音功能。

6.1.4.5对产生的告警在监控单元进行确认(复归)操作后,仅屏蔽本机蜂鸣器报警,此告警仍能在监控单元当前告警中显示,且不影响其它新告警产生。

6.1.4.6监控单元的工作电源应取自2路交流输入,只要有任何一相电压正常,监控单元应能正常工作。

6.1.4.7开放本地监测和远程监测接口,按需要提供RS232 或RS485 或TCP/IP 的接口,预留不少于8 个干接点,用于总告警、母线电压异常、交流输入异常等告警。

干接点告警方式应可配置,支持断开及闭合两种告警方式。

6.1.4.8屏内使用的电器元件,如开关、按钮等应操作灵活,各类声光指示信号能正确反应各设备的工作状况。

6.1.5布局工艺要求6.1.5.1交流配电柜面板应具备电压、电流指示,测量仪表满足精度要求,测量精度不低于1级。

6.1.5.2前后柜门不允许安装监控显示电路。

6.1.5.3两路输入总开关安装在机柜正面。

6.1.5.4各分路开关安装在机柜正面,输出接线端子安装在机柜背面,开关与端子在空间上应前后对应排列。

6.1.5.5机柜正面应安装封板,每路开关就近位置应有编号标识(如交流输入开关1、交流输出开关1),并配有用户标签位。

6.1.5.6开关、端子排列要整齐美观。

6.1.5.7各分路输出接线端子排列顺序要求(从左到右):三相为:A、B、C、N单相为:火线(A/B/C)、N6.1.5.8接线端子应有防护措施,以减少短路或触电的风险,并相应预留接线端子扎线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