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向评估验收专家组的汇
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金秋满眼翠,十月喜事临。
在热烈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今天,我们满怀喜悦,迎来了省教育厅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教育专家,对我校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检查。
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沁县中学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敬请批评指导。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长治市北端,沁县城内育才街89号,成立于1944年5月24日,前身为“沁县耕读简易师范”,是我党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而创办的一所干部培训学校,1945年夏,更名为“沁屯襄耕读师范”,同年9月,又改为“沁屯襄中学”,1946年4月,校址迁至已解放的屯留县老军庄天主教堂,改为“沁屯中学”,46年7月沁县解放后,学校于10月由屯留迁回沁县县城火车站,1948年,学校由干部培训转为基础教育,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校名始定为“沁县中学”。
1950年在原铜川中学旧址兴建,1951年开始招收高中生。
至此,沁县中学成为上党地区较早的完全中学。
因办学业绩突出。
分别于1962年和1979年两
次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
20XX年被评为长治市首批示范高中。
建校63年来,历代沁中人秉承“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
我校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2626人,教职工198人,专任教师138人。
校园占地面积65268平方米,生均平方米;建筑面积33400平方米,生均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硬化路面13320平方米。
现在我校是“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绿色学校”、“山西省新课程试验先进学校”、“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西省文明单位”、“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山西省教科研先进学校”、“山西省先进家长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校紧紧抓住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契机,创新办学理念,大力构建育人环境,积极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建特色品牌。
取得了丰硕教育教学成果。
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办学特色之路。
被社会各界广为认可,并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同。
《中国青年报》、《山西日报》、《长治日报》、《老区促进报》、山西电视台、长治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报道我校的办学业绩,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二、创新办学理念
20XX年以来,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
面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过去办学经验,响亮的提出了“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确立了“人格健全,学有所长,勇于探索,报效祖国”的培养目标。
形成和完善了“以人为本、成才成功,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
在实际工作中,把“人本”意识放在第一位,把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作为办学的最终归宿。
积极创设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良好环境,打造充分展示个人才能和人生价值的优质平台。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开发学生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提供机会。
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彰显其个性特长,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致力培养“修身、博学、爱生、敬业”的教风和“诚信、善思、探究、笃行”的学风,走出了一条“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特色之路。
三、构建育人环境
沁县中学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周边自然条件优越的中学相比,在基础建设方面出现了明显差距。
为使沁县中学健康发展,办学思想得到全面实施,我校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构建育人平台,创设发展环境。
学校专门成立了创建示范高中领导组,积极奔走,多方协调。
县委、政府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鼎力支持,采取了很多措施,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倾斜。
为学校健
康发展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
20XX年,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1000多万元,修建了可容纳1600人的学生公寓和可供800人同时就餐的多功能餐厅。
极大的缓解了学生住宿难和吃饭难状况。
在教学上,新增加三个实验室,配制2套多媒体设备,建起1个电子备课室,开设课件制作室,开辟了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构建了主干10兆校园宽带网。
建立了校园网站,网络终端通达各办公场所和所有教室、以及教工宿舍寝室。
学校还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积极营造文化氛围,增挂名人名画,张贴励志格言,移植松柏大树、栽种四季花草,树立标牌标语,装饰寓意景点。
形成集知识、艺术、教育为一体的人文环境。
使墙壁能言,标牌说话,场所载道,音像怡情。
校园处处成为“课堂”。
广大师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无形之中,受到精神熏陶和品格升华。
四、强化队伍建设由于地域位置、高中扩招、经济待遇等客观因素影响,队伍建设成为我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们认识到,只抓好常规教学、远不能解决眼前困难,只有创新思路、超常运作,才能走出困境,取得成效,促进学校发展,保证办学理念的贯彻执行。
对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寻求政策支持,多方招聘教师。
为了尽快解决教师短缺问题,与政府多个部门协调,寻
求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派人到省内外各师范院校进行选聘,对有经验的退休教师进行返聘,对教学确有独到见解的进行高薪招聘。
经过大量努力,从20XX--20XX三年时间中,就补充教师30多名,并且全部入编。
极大的缓解了教师短缺难题。
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正常轨道。
2、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良好形象。
为使教师能安心教坛,投身教育,致力教学,处处为学生着想,我校加大师德师风教育力度,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标准,明确沁县中学教师形象要求,对教师的考核注重德行情操。
主要做法有:一、招聘新教师重视考查品行道德,要求新任教师,签订含有师德合同。
二、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师德师风、廉洁从教”学习教育活动,制订了《教师文明从教十不准》,组织观看《公仆》、《道德模范》等电影电视片。
三、评选“优秀教师”,开展“学生在我心中”、“我爱教师这一行”等主题活动。
通过以上措施,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树立事业心、责任感和荣辱观。
有效地促进了沁县中学教师“五种形象”的形成。
即知识渊博、业务过硬的学者形象。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师德形象。
着装整洁、举止端庄的师表形象。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师范形象。
文明上进、务实求新的沁中人形象。
3、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习惯。
学校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型校园。
每个处室都订有数目不等的报纸、杂志,图书馆、阅览室、备课室全天候开放。
同时要求教师每学期认真阅读一本理论书籍,并写出详细奥林匹克联赛”提高组初赛中,以上党第一人身份进军决赛。
对这些参加培训的同学,除了进入大学外,其余都被职大录取。
通过全方位的开发与应用,使学生既能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又有专业的基本技能。
走上社会就能进入角色,站住脚、开好步。
学校每年都进行跟踪调查,获取信息,调整课程计划,改进教学方式。
多少年来,我校毕业生不管是升入高校、还是踏入社会,都凭着自身素质,摸爬滚打,成为各个行业的顶梁柱和领头人。
单说落地式人才就有:沁县志良建筑公司经理、奶牛养殖场负责人李志良,小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赵文平,跃进食品厂厂长段跃进,后沟河鸭养殖场场长杜永强,晋祥印刷厂厂长王晋祥,檀山皇小米开发公司兼技术员张建峰,渔业集团经理秦永德,漫水矿泉水厂厂长安广益,北马服村养殖场场长王磊等,他们就是迈入社会不同时期的缩影,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领头人。
由于我校特色鲜明,工作成效显著,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进而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和校风。
多次被评为“山西省实践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持之以恒
的素持教育,大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作为一所地处贫困县的中学,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但教学质量却连年攀升。
20XX年高考达线率为%、20XX年达线率为%、20XX年达线率为%,今年二本达线252人,600分以上12人,刘晶同学以664分位居长治市第六。
近三年学生在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全国作文大赛中屡获殊荣。
安璐、时哲敏同学,20XX年以出类拔萃的文采获得作文大赛特等奖,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颁奖。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校坚守贫困县这块教育阵地,走过了63年的风雨历程,现已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现在,党中央正奏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旋律,作为一所依托农村、服务社会的高级中学,我们定当肩负起“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技能教育”的历
史使命。
我们坚信,通过评审,将会更加了解我们的优势,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
有效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有效促进办学思想的完
善,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三天后,沁县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将牢记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嘱咐和重托。
团结一心,勤奋耕耘。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把沁县中学建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的高级中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
家!。